|
||
|
||
自古以來,長輩們都強調產後要好好坐月子,那是因為婦女在生產時,會流失大量的元氣及體力,所以若能於產後好好調理,及時提供養分,並根據體質,好好進補,除了可使氣血調暢,陰陽平衡,甚至可達治療宿疾的效果,這種療效,則非平時治療可媲美。 在進補前,產婦一定要先服生化湯,促進子宮收縮,使惡露排淨,剖腹生產時,醫師會將子宮內的大部瘀血清除乾淨,所以生化湯不必多服,而自然生產者,則需多服數劑,使子宮收縮完全。 坐月子期間,除了應根據體質攝取食物外,不可生冷的食用一律禁食,避免外出及接觸冷水,洗頭後儘量在浴室吹乾,以免受寒引起頭痛,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換衛生棉,避免子宮感染,計劃哺乳的媽媽,產後應施行正確的乳房護理,以順利餵奶,減少乳腺炎的發生,雖然產婦宜適臥床休息,但勿一直保持仰臥位,以免引起子宮後傾,應儘早開始產後體操,以及腹肌提肛運動,有利於腹部及子宮的收縮;但切勿外站、久蹲或提重物,以免子宮脫垂,否則日後易有漏尿或尿失禁的困擾! 提供以下種湯方,供大家做參考﹕ 《加味生化湯﹕ 當歸三錢、川芎一錢、桃仁三錢、炮薑一錢、炙甘草一錢半、益母草三錢、澤蘭三錢。 1.自然生產─產生24小時若無特殊出血,則可開始服用,約服七至十 劑。 2.剖腹生產─出院後或已無服子宮收縮劑,則可開始服用,約服五至七 劑。 《麻油雞﹕ 材料﹕雞半隻、黨參三錢、白朮三錢、白茯苓三錢、炙甘草一錢半、 當歸二錢、川芎三錢、黃耆三錢、熟地五錢、白芍三錢、杜仲三 錢、薑五片,麻油三湯匙、米酒三匙(三至四天份)。 作法﹕1.將全部藥材放入紗布袋中備用。 2.先把薑片放入鍋內用麻油爆香,再放入雞肉,加入適量的水與 米酒及藥包。 3.先大火煮滾待浮沫撈起後,再轉小火燉煮至肉煮爛。 4.取出藥袋再放些鹽調味即可。 功效﹕溫補氣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疲倦無力、四肢冰冷者 均可食用。 備註﹕容易口 乾舌燥、火氣大及便秘者,可加麥冬五錢,或將肉 改為鴨肉亦可。 《杜仲腰子湯﹕ 材料﹕腰子一副、當歸一錢、杜仲三錢、黃精五錢、麻油二匙、薑片 四片(一天份)。 作法﹕1.將全部的中藥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水浸泡 20分鐘,開大火煮滾 ,再轉為小火,煮至一半的水後熄火備用。 2.腰子切花,用沸水川燙撈起備用。 3.熱鍋倒入麻油,放入薑片爆香,再倒入川燙過的腰花快炒。 4.最後將煮沸之杜仲湯倒入炒鍋中,加鹽調味待湯煮滾後即可食 用。 功效﹕強腰膝、壯筋骨,適用於腎氣虛弱,腰膝無力,肩背痠痛者。 備註﹕不敢吃內臟者,可改用小排骨食用。 《養陰補氣鱸魚湯﹕ 材料﹕驢魚一尾、黃耆三錢、山藥半碗、玉竹三錢、石斛三錢、米酒 一匙(一天至二天份)。 作法﹕1.山藥除外,將全部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滾後 再轉小火,約煮40分左右將藥材撈起。 2.將山藥放入藥湯中,再續煮10分鐘,最後放入洗淨的鱸魚,及 鹽調味,待魚熟後即可食用。 功效﹕補氣養血、滋陰清熱,適於疲倦無力、口乾舌燥、煩熱多汗、大 便乾結者。 《通乳豬腳麵線﹕ 材料﹕豬腳一斤、花生米二兩、通草三錢、黃耆三錢、當歸三錢、女貞 子三錢、香菇數朵、米酒少許、過水的麵線一碗(二至三天份)。 作法﹕將中藥材放入紗布袋中與食物一起熬煮,熟後再加入麵線及調味 料即可。 功效﹕補血、促進乳汁的分泌。 《回乳麥茶﹕ 材料﹕炒麥芽二至三兩,山楂三錢,鬱金三錢,川楝子三錢(一天份)。 作法﹕濃煎代茶飲。 功效﹕健脾消食回乳,減輕乳房脹痛。 (摘取﹕自由時報90/12/13)
《回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