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口服避孕藥 可減少心肌梗塞的危險 口服避孕藥是口性常用的避孕方式之一,然而口服避孕藥物自六十年代之後,一直陸續有醫學報告指出,與冠狀動脈阻塞及心肌梗塞有關。而口服避孕藥物也不斷就所含的兩大─動情素與黃體素的劑量與成份做改進。而這些口服避孕藥的改良,到底對女性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有何影響?荷蘭一群研究人員,就進行了一項全國性的大規模研究。 他們針對1990到1995年,年紀在18~49歲罹患心肌梗塞的248位女性以及920位各方面條件相近的女性作為對照組來進行研究。所有的病人與對照組女性服用口服避孕藥的種類與方式都加以完整的記錄,研究人員為了避免錯誤,還將荷蘭全國當時市面上買得到的口服避孕物都以相片呈現,詳細詢問所有兩組病人服用的避孕藥物。 研究人員依照口服避孕藥中所含有的黃體素成份分成四代藥物,第一代含有Iynes-trenol或noreethindrone,第二代含有levonogestrel,第三代則含有desogestrel或ges-todene,第四代藥物則含有其他黃體素成份。同時也記錄吸菸、血中膽固醇等與心肌梗塞相關的危險因素,並加以比較。 研究結果發現,不論服用那一代的口服避孕藥,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要比從未服用的人大上兩倍。而如果本身沒有吸菸、高血壓、糖尿病或是高血脂等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這些危險因子的話,危險性更高達未服用避孕藥組的三倍以上。而在服用避孕藥的病人,服用第一代、二、三代口服避孕藥物,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性,分別是未服用組病人的2.8、2.4 與1.3倍。 研究中也發現,如果服用口服避孕藥者同時又有吸菸、糖尿病或高血脂肪這些心臟病的危險因子時,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性,分別是即是未服避孕藥物又沒有危險因子病人的13.6、17.4以及24.7倍。 這項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論文中,所提到的第二代避孕藥物,在台灣仍然被廣泛使用。婦女如果選擇口服藥物方式避孕時,宜選較新成份的第三代口服避孕藥,並且應儘量避免吸菸,同時更應注意血壓及血脂肪狀況,以避免心肌梗塞之嚴重併發症。(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系副教 《回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