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说「神」呢?还是「非神」呢?- 吮露鹤 (原载于文学城信仰家园)

宗教是实践的,不是说的,不是光为去说神是怎样又或不是怎样的。宗教的情操,离不开对人的关怀。这关怀中的人,非为抽象的类,而是对当下一个一个具体的我,乃至一众之我,以极大的心量,作出全面的关怀。一宗教关怀人的度量会有多大,不在乎其教理多高,而缘于人之真正觉悟,看到人之在此,与此在及永在,为何又如何建立起富有意义关系的生活。这一觉悟,践证的部分,乃为宗教,而理解后纷说的部分,即为神学。神学知识所以可能,因有宗教觉悟性的实践。若不能接通宗教觉悟,神学就变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成了封闭系统套套逻辑,循环论证,便不存在知识命题了。神学说出神的经验知识,其间的了解即常谓之懂,有信也有解,含理性的知识知见,对宗教实践的行与证,分析衡量并综合评价,永为开放过程,绝非总结。作总结的是信经,缕述信仰基要教条,但神学却该是对神或神性或神圣的持续探讨。神学探讨为一理性的程序,同时默默持守其人之记忆与预期,不空有思想的形式操作,还具情感的、审美的、道德的种种意指,使人所以为人之价值,更加趋近于圆满充实。正因此一特殊学术形态,神学又自别于宗教研究及哲学。

神学theology,为神theos之说logos,即一种说神的方式。然人无法直接说神,而是由神圣感间接说神。所以人藉经典、教路、信理、学派,分别予以探究,因乃产生诠释学的、实践法的、系统论的、发展史的不同神学进路。当中人想要说出其神圣的体会觉悟,约存两大方向:解读自彼的天启,和检证自己的寻讨。前者叙述得之天的言语与行为,因有圣经神学、教会神学;后者议论发之人的思考与反思,乃成教义神学、历史神学。神学因着手的方向有别而作各种进路,结果产生不同内容的神学。神学家通常会以天启之叙述与人言之议论双向并进,参互钩稽,觅证寻源。正因就天启或人议各有偏重,又产生自然神学,肯定神学,辩证神学,否定神学,数种论证模式,即怎样陈说神的原则性方法。今将这四模式,简介一下。

间接说神,把天启暂予悬置,凭着人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理性思维和知性经验,作为认知基本的,是「自然神学」。自然神学因用哲学方法,故为形上学的一部门,过去曾称作神的哲学Philosophy of God,或神义论theodicy ,今则常见归之宗教哲学。因不管怎样据自然现象以哲学方式说神,主张神应然之义,皆涉自然外之超验不可说,为纯粹哲学无论。有者复以自然神学缺乏超自然启示作其论述基础,仅在理上立一神图为世界之始因,不过是光讲理上之神的自然神论deism,则又拒绝其为神学。然视自然神学仍属神学范围的依然所在非少,尤其公教。因支持者认为,对神的理性知识,非绝不能,并可予以作概念陈述,判断陈述真假。人若肯承认逻辑的普遍有效和必然,即普遍概念的客观有效性,因果原理的必然超越性,确存在于有限的或非必然的内在经验及外在世界。那么既有了这一基本,我们应可接受经验世界中之存有,虽非必然却均其来有自,断非无因。凡表面上好像是可有可无的存有事物,悉属有所待的存有者,仰赖其它原因而有。非必然者,其存在的本质仅为潜在之可能,若实现其可能性而成实然之有,不能全凭其自身,还需依靠独立于这非必然存在者之外的助力。存在者之实现,由隐至显,由不完善到更完善,自身的条件不足为自己发展的充分解释,更应缘于另外的主动因。这种循着经验事实的非必然性或有限性出发,由相对推论趋绝对,从逻辑的必须,作出经验范围以外的有效模拟,而要说宇宙论的第一因,数学的绝对无限,存有论的圆实完满,一概同为神之证。这种根据理性所作的形上之证,当中含形上论述的公理及定义,如再尽所能拿掉,仅回到经验中的一个最简单不过的基本坚持,只要承认这宇宙非绝对混沌无序,便容我们再作理性的经验论证。其中如宇宙秩序的目的论、人生存方式独特的人类学、道德信仰广泛的伦理学、民俗普遍信念的历史学、学术前题的超越论据等,皆可转借为神之证。所以原应从信仰证成的那些神之问题,其中有些仍能以理性分别作形上与经验推证,并非无理之可说。当然此种由相似或一致关系建立的知识,无法强逼理智一定认可,非信徒不必接受但无从证伪,但又确为信徒提供信仰以外的理性基础,所以自然神学仍可为神学的一种论证模式。

神学论证的另一模式,亦神学的根本模式,乃超自然神学,即以非出于自然理性、经验的天启,作陈述之本的「肯定神学」模式。神既为超然存在,非人之智慧经验所能参透,那么人由有限此岸至无限彼岸的理解,需要由彼岸至此岸的启发帮助。启示神学在西方耶教传统,天启是指独一真神,分别在道成肉身的「基督」、元首基督的身体「教会」和「圣经」这三方面的显现。只不过,正教对基督的黙观强调一些,公教对教会传统的诠释坚持一些,新教对圣经的权威重视一些。依据在基督、教会、圣经中的天启,寻证,立论,思辨,为信理教义作出全面论述,乃为系统神学。教派各自表述自己的系统神学而为其宗门的正统神学,多属肯定神学。

正统神学目的是肯定道统,乃一最常见的神学模式,针对此方式的现代反应,出现另一模式的「辩证神学」,落在具体学派名称上常被叫做新正统神学。他们非泛泛注重天启的重要性,更强调天启中圣经权威的绝对性,上帝的超越,人类的堕落,及个人的存在处境意义。他们意图摒弃正统神学对自然神学的兼容立场,而以败坏的人性绝无法明白上帝救恩的奥妙,理性和经验在上帝的事上无能为力,唯有当下存在的抉择,用信仰才能跨越人神之间的鸿沟接近上帝。他们回到上帝的圣言核心,指出创世事件和新约福音里上帝之超绝与人类之沉沦的真理意义,而为一更新的正统。这种在积极肯定真理的过程里,同时抓住消极否定的价值,注视存在危机的焦虑,由彼之无限与此之有限的意志两极互动张力中,辩证地重新诠释道统。辩证神学为新教神学之一支,不承认神之事与世之事可有信理的某种模拟意义,罪进入世界使人不但失落属天的恩宠,人的天性非仅仅受到限制,更对真理道德全然乏力,只有凭信接受圣经的启示,在基督里才有得救的盼望,这系列主张明显站在公教教会传统神学之外。不过新正统神学之批评教会权威而主张圣经唯一的新教立场,同时吸收圣经文本批判的若干见解,不取基要主义以圣经文本绝对无误的圣经观。他们高举道本神学,以写出的神之道圣经,是为见证降生的神之道基督,只包含着永生之道真理,神之道透过圣经的见证,还需要待人以信心接受基督,才为真实,圣经不能简单等同真实及真理。因此这使新正统神学与新教中二大系统有别:既非基本教义派客观化圣经真理的道统坚证,也不是自由神学派理性化圣经之道的道统别解,而是追求进入具体存在关系,辩证地呈现的神之道,乃为一新正统。

新正统的辩证神学,以肯、否互用的模式论道,非对正统唯肯定是用的道统之革命,而是将过去一相对主流神学比较隐性的传统,予以局部重新承继。主流正统论道,基本为肯定,但历世其实还有一否定模式。正统肯定神学巨擘亚奎那,亦曾坦承:「与其知道神是甚么,毋宁说知道祂不是甚么。」取否定方式Via Negativa表述以说神的否定神学,素为传统中的一种言说。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更说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不…不…。说爱是恒久忍耐,像很清楚,可是爱只是如此吗?所以又说是有恩慈。但爱是忍耐、恩慈所能穷尽的吗?这样「是甚么」一一举证,可没完没了,故此改用反面说爱「不是甚么」,走出特定指谓。所有肯定,实即限定,是甚么乃把对象限于一定,虽清楚但却缩略。反之由否定的不是甚么,排除限定,可启无限思绪,生无穷意蕴!圣经之上帝系无限体,虽由自我宣示的「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赛45:5, 21),及由先知使徒代神宣示「以色列的神啊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你」(王下5:15; 6:14),又以神是「爱」是「光」是「灵」(约壹4:8, 1:5; 4:24)……许许多多由神启以直接说神或作的肯称,但由常人而言,一般却只以神圣的经验间接说神,说有神的爱,有神的恩,有神知道,有神同在,有神作见证,有神叫他生长…。其实这都不过是对那一名叫「我是」者(出3:14原文),用人类有限的语言尝试作种种说。这位创造者乃「我是」,并非「是甚么」,恒为一永在的主语,难以放入谓语,表述明白。祂是爱,不仅是爱;祂更是光,不仅是光;祂更是灵,又不仅是灵…。祂是一切,又非你我所想之一切;祂是神,又非人常道的神;神是自称的我是,非人所谓之神是!故要说神,肯定cataphatic诠表,总见不足,还需否称apophatic遮表,即「否定神学」。这是神云云,又不得非神云云,此情基督教内,西方公教与新教灵修偶有,东方正教密契习见。至若中、印宗教传统,说道说佛说梵,以遮拨为表的非神教,就更加为常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