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民電子報

Global  Villagers News CGVNews0019 2003.6.20

三七和雲南白葯
。藥草植物介紹。
清代汪訒庵的本草備要書中有關三七的記載如下:甘苦微溫、散血定痛、治吐血、 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癰腫、為金瘡杖瘡要藥、此藥近世始出、軍中恃之、從廣西山洞來者、略似白芨、地黃有節、味微甘、頗似人參、以末摻豬血中、血化為水者真。
三七植物具有含五片小葉的複葉,開黃色花,結紅色球狀果,植物分類上屬五加科。三七是有經濟價值的重要藥用植物,在中國雲南山區,高度在一千五百米至二千米的山地有大面積的栽培。三七的根可以止血化瘀,民間將它作藥用已六、七百年了。文山康源三七產業有限公司的網站中,將(1)三七生產規程,(2)三七生長過程及(3)三七的藥理作用與功效;都有詳細的報導。請用滑鼠點擊藍色字上,然後從互聯網站中去閱讀有關的資訊。
雲南白葯始自苗族民間,是馳名的止血治外傷的良葯。百年前曲煥堂研發的配方於一九五五年貢獻給中國政府,而後由雲南白藥集團生產製造銷售。三七是雲南白葯其中主要成分之一。有關雲南白藥的歷史,請用滑鼠點擊藍色字上,然後從互聯網站中去閱讀有關的資訊。(君麟2003.6.20)
參考資料1 文山文康三七網站
參考資料2  三七生產規程
參考資料3  三七生長過程
參考資料4  三七的藥理作用與功效
參考資料5 雲南白葯集團網站
參考資料6  雲南白藥的歷史

。無緣對面不相識。有緣千里來相會。
。友緣千萬手指聯。情緣萬世電子牽。

奶薊與丙型肝炎
。健康知識介紹。
丙型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的肝臟疾病。在美國約有三百萬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但許多人並不知自已被感染了。百分之八十五的感染者發展成慢性丙型肝炎。大多數感染者沒有癥狀,甚至長達二十至三十年之久。然而在這期間內,病毒慢慢地損害患者的肝臟。有些病人後來轉發展為肝硬化;有些轉變為肝癌;有些甚至因肝病死亡。
而丙型肝炎病毒是經由血液傳染。病毒可在人體的許多器官中被發現。當人體被感染後,身體的免疫系統或疾病抵抗力即不能好好與病毒作戰。
目前西醫利用“干擾素”(Interferon)針劑注射法治療慢性丙型肝炎,但僅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感染病人的其體內的病毒可被排除。再者“干擾素”能對病人產生無法忍受的副作用。所以病人想要尋求另類治療法。
另類療法中,以甘草、人參、生薑、St. John's wort及奶薊為有潛力的藥草,但以奶薊最有希望。從動物試驗結果中顯示,奶薊能協助保護肝臟不被藥物 、病毒、酒精、放射性線及毒磨菰等毒素的損害。且能限制它們對肝臟的傷害度。人體試驗亦顯示奶薊可以改善肝硬化病患的肝臟功能。
德國健康當局批准了奶薊是肝硬化及肝炎等疾病的輔助治療劑。美國國立健康研究所(NIH)屬下的國立輔助與另類醫療委員會(NCCAM)資助了一項於2000年7月至2002年6月在埃及從事奶薊對丙型肝炎的人體試驗,但望近期內可知其試驗結果。(君麟2003.6.18)
參考資料:漫談肝炎(CGVNews 0017)

奶薊(Milk Thistle)
。藥用植物介紹。
奶薊是土生於歐洲西南方,地中海區域乾燥土壤的一種植物,在歐洲已種植數個世紀了。早期的移民將它帶到美國。如今在南美洲,澳洲也發現它,且成為惱人的雜草。奶薊是一種肥碩有分枝,高達三至七呎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葉片隨成長而變堅韌,葉上有白色條紋因而名之奶薊 (英文名:Milk Thistle;拉丁學名:Silybum marianum)。它有黑色光澤的種子,種子上端有類似蒲公英種子般羽毛狀的鬚冠。鬚冠可幫助種子隨風傳播至遠方新的土地上,而得以傳宗接代。
以前奶薊的種子曾被烤熟作為咖啡的代替品,但近代人們有興趣的則是用它們來協助處理肝臟的疾病。遠在第一世紀,古羅馬時代即利用奶薊植物的汁液混合蜂蜜以治療肝病。千年後,德國人對奶薊己有很好的認識。十八世紀時,德國醫師Rademacher利用奶薊種子治療肝病。一九三零年代,人們利用奶薊治療肝病的興趣開始成長。
研究學者們為暸解奶薊中能保護人體肝臟的主要化學物質到底是什麼?它的作用原理又如何呢?於是科學家們從一九五八年開始便企圖從奶薊植物中去分離那項能保肝的有效成份。十年後,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由H.Wagner領導的團隊成功的分離出奶薊素(Silymarin)。當時認為是單一化合物。後來分離技術改進了,研究者証實了奶薊素中含有三種同分異構的化合物(Isomers;其英文名為:Silybinin,  Silydianin和Silychristin)。通常成熟了的奶薊種子約含百分之四至六的奶薊素。(君麟2003.6.19)
參考資料一 奶薊照片之一(Milk Thistle-Cal Photos)
參考資料二 奶薊照片之二(Milk Thistle-Noxious Weed Identification)

好書介紹
“傳奇富豪黃任中”康津著;東佑文化事絮業有限公司2002年出版。著者在序中便寫道黃任中是她的師父;黃任中曾經教過她許多人生的道理與生活的智慧。他們之間的這層關係肯定了書中內容的真實性與可信度。黃任中的生活是台灣社會錯亂離經的一面鏡子,不過著者認為真實的黃任中是超越理性的。著者花心思將黃任中有條理地寫出來,想像從這面鏡子看清錯亂,甚至從錯亂中得到一些人生價值的體悟。她學到了一樣好東西:“友情無價!”
書中詳盡描述了黃任中這位花花公子身邊女人的愛情故事及他十五歲下海做牛郎起狂放不羈的享樂生活。更描述了從浪子回頭到美國求學的鋼鐵意志;從睡紐約火車站到波士頓經營的咖啡廳倒閉;從波士頓文化局副局長到流浪台北街頭;從工友兼老板到台灣電子王國功臣而登上大富豪成功致富的奮鬥血淚史。雖然他娶了四任老婆及身旁有許多女人,但他卻是個最怕寂寞的男人。雖然財富萬貫,但著者描述他對女人的小氣可登上金氏記錄。真是些傳奇的故事。這些真實的故事,相信也是那一時代中許多留學生生活的寫照,只是高低起伏可能沒那樣大,也沒有那樣傳奇了。黃任中吃了苦中苦,而後便成了人上人。這點是可供後生來者效优學習的。
此書令我想到了“山城教父”書中描述的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在中國四川省的一位傳奇人物范紹增。范紹增年青時曾流為草寇,後在戰場上出生入死而成為高級將領。抗日戰爭時期,他與上海的杜月笙聯手做鴉片生意而成了巨富。人稱他“范哈兒”表面上看似憨厚,其實他精明能幹過人。他對錢財的觀念是:“愈花用會愈多的”。他 因花錢慷慨而獲得了人心,但當他自身有困難時,都會有朋友會幫助他,當然也就財源廣進了。也可謂“友情無價!”(君麟2003.6.19)

。評論、建議、訂報 。敬請 e-Mail: cgvnews@yahoo.com 電郵聯絡編輯。
地球村民電子報 網址   http://www.oocities.org/cgvnews/
。謝謝光臨惠顧。版權開放。歡迎轉載及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