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心理學家們進一步研究,同時從米爾格萊姆的實驗之中,認為下列因素與服從有關:
< ~ 想睇下米爾格萊姆的實驗講乜 ~ (click)>
當命令者的權威性愈大,就會愈容易導致服從現象的出現
。職位愈高、權力較大、知識愈豐富、年齡愈大、能力愈突出和財富愈多等,都是構成權威形向的因素。另外,如果命令者手有中掌握獎勵或懲罰服從者的權力,服從行為都會增加。從以上所提到的實驗之中,
米爾格萊姆是耶魯大學一個很有名望的心理學家,並且他宣稱他是正在研究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問題,這種權威地位增加了被試者服從行為的可能性。
在涉及政治、道德等問題時,人們是否會服從權威,並不單獨取決於服從心理,而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是有著密切關係的。
米爾格萊姆在實驗前進行了科爾伯格(L. Kohlberg)的道德水平問卷調查,用來測試被試者的道德發展水平。結果顯示,如果被試者的道德水平發展到5、6階段,就會有75%的人會停按電掣。但如果道德水平發展到3、4階段,就會只有12.5%的人會停按電掣,不會去服從命令者。
這證明了當一個人的道德發展水平愈高,他們服從率就愈低。
米爾格萊姆也為被試者進行了一次人格測驗,測驗後發現了
他們都有著權威主義人格特徵。被試者
毫不懷疑地接受了權威人物的命令,表現出迷信和盲目地崇拜。他們這樣壓抑了個人內心的情緒体驗,不敢流露出真實的情緒感受。
如果當旁觀者無法体會到當事者的心理感受,就會對服從現象有所影響。而情境壓力可分為兩種:
第一是權威的靠近程度,第二是受害者的靠近程度。
第一種情境壓力
米爾格萊姆在此進行了進一步的實驗,他將主試者和被試者的關係分開三種:
從這測試中,第一種情況比第三種情況的服從程度高3倍。這說明了當權威愈近,服從的可能性就愈高。
第二種情境壓力
這個實驗是分別有兩個情況:
實驗結果顯示,在前一種情況服從率有65%,但在後者只有40%。所以這說明了
一個人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愈直接,內心壓力就會愈高,而服從率就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