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能力訓練】
 議論文三要素
 論證方法
 議論文一般結構
 起筆方法
 結論及推論方法
 取材及組織方法

 


~~ 結論及推論方法 ~~

「洋洋灑灑的寫罷數百字了,論點、論據、論證無一缺漏,勁!交文了!交文了!」不!你的議論文還沒有完成。要寫出一篇結構完整、說服力強的議論文,一個清楚、有力的結論是不可缺少的。一般的議論文,會用以下方法總結全文:

  1. 總結全文:
    用撮寫方式將全篇文章概括一次,這可使讀者對全文內容有更明確的認識。例如:總之,在不同場合,不同的環境,對不同的對象,應用不同的語氣、詞彙和技巧。(樊文傑《談說話》)

  2. 重新包裝重點:
    把論點用其他語句形式再說一遍。例如:你忍心讓你的智慧之門永閉麼?你願意永遠盲目地讓別人帶著你走麼?你願意永遠只做個兩腳書櫃麼?假如你的答覆是否定的,那麼,你萬不可忘記帶那把鑰匙!你得勤於發問,勇於發問。(啟凡《發問的精神》)

  3. 啟發讀者思考:
    用問題或一些語重深長的說話引導讀者思考和體味。例如: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蘇洵《六國論》)

  4. 提出希望:
    用一些鼓勵性的說話作為全文的總結。例如:用生平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的求這兩句話之實現與調和,又常常把這兩句話向我的朋友強聒不舍。今天所講,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如此,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梁啟超《敬業與樂業》)

當然,我們也可以結合運用兩種或以上的方法寫作結論及推論,如《發問的精神》,便同時運用了重新包裝重點及啟發讀者思考兩種方法。總言之,你們萬不要輕視結論及推論的作用,因而對之草草了事呀!


【參考資料】

  1. 樊文傑(1997):〈談說話〉,《初中學生作文評賞》(何萬貫編,1997)P.162。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 謝錫金(1999):《議論能力教學法》,「中文寫作教學法」課堂筆記。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課程學系。

Last updated: 15/7/2007
Contact me: leoleungmc@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