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她 

 

   

 

 

 

 

标题:弄同

副标题:同一的宇宙、生命和心灵的哲学模型

作者: 心言

恒毓 张新华

电邮:reex9@yahoo.com

网页:http://www.oocities.org/reex9/

版本: CN14JA06   德国 Duesseldorf

 

摘要:

本文首先提出一个原始猜想:“存在着的一切都起源于同一个东西,最终又都回归为它;存在着的一切都由它组成,同时又都组成这同一个东西”, 随后又提出十一个猜想作为原始猜想的逻辑结果。其中第二至第四猜想解释能量、物质、时间和空间的同一本质,描述宇宙的开始和终结,以及在其开始之前和终结之后的状态;第至第七猜想解释生命的本质,定义两种性质相反的生命,并提出地球生物起源的一个假说;第八猜想提出高组织生命的最基本组织的概念;第九和第十猜想形象化地显示心灵的组织概略并描述心灵的内部活动;最后两个猜想讨论人的自我的完整存在形式、过程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引子  第二章 宇宙  第三章 生命  第四章 组织  第五章 心灵

 

正文:

 

第一章       

 

因为我们是作为人而存在于时间的开始和终结之间,空间的整体和局部之间,所以,不论是个人有目的的行为,不论是宗教、道德还是科学理论,不论是各种社会组织还是任何经济体系,都深深地以一些猜想为基础。

一类猜想,在一方面,并不同于任何世俗意义上的猜想,因为它们试图以人类所具有的全部知识作为自己的基础;在另一方面,又不同于任何科学理论,因为它们不以任何现象作为其自身,而是对所有已知现象的统一的理解,是使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相互交流整合的概念平台,是人类智慧和其客观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界面,是对于类似以下这样一些古老但仍然困惑着现代人的问题的探索:

·         什么是那个隐藏在所有现象之后自在自为的存在?

·         什么是最宏观的和最微观的存在?宇宙从开始又将如何终结?

·         什么是生命?人类和其他地球生物又是如何起源的?

·         什么是心灵?人的意识,情感和智慧是如何从中产生的?

·         什么是一个人的自我?整个人类存在的意义又何在?

本文献给读者的就是一个由这样一类猜想所组成的逻辑系统。这个系统包含十二个猜想并以以下这样一个原始猜想作为自己的基础和起点:

存在着的一切都起源于同一个东西,最终又都回归为;存在着的一切都由它组成,同时又都组成这同一个东西

这里所说的这个东西被古中国哲学家老聃称之为"",被古希腊哲学家Anaximander称之为"Apeiron",被德国哲学家康德称为"Noumenon",被当代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称为"Singularity",在一般文献中又常常被称之为"Thing-in-itself""自在之物"......而在本文中将被称为"实存在",简称为"Reex"

 

  

 

第二章       

 

有很多东西被我们称之为"存在",而由所有存在着的东西所组成的这个整体则被称之为"宇宙"

据自然科学家们说:我们这个宇宙起始于一个被称之为"大爆炸"的起点,现在已经经历了大约一百四十亿年的发展变化。在其最宏观的层次上,现在的宇宙是一个巨大但又不是无边无涯的空间,其中含有数十亿个星团、暗物质、它们的磁场和引力场,以及2.73°K宇宙微波背景幅射。其中,每个星团都是数以千计的星系的集合体而每个星系又由数百万各式各样的星体组成。十亿多个星球加上大量的星际尘埃和气云共同构成银河星系。太阳以每秒两百公里的速度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做两亿年一周的巡回,而地球又以365天的周期围绕太阳巡回。具有五亿平方公里地表和6x1024公斤质量的地球,在其固体,液体和气体相交的一个薄薄的层面生存着包括人类在内大约八百万不同种类的生物。所有这些构成地球的生物体和非生物体又都是极多原子的聚合体。不同原子含电子和一个由不同数量的中子和质子构成的原子核。中子和质子则进一步由不同的夸克和轻子所组成。

然而,本文的第二个猜想却认为:上面所描述的所有这一切其实都不是Reex本身所固有的,而都仅仅只是表现为人心灵的和心灵环境的Reex彼此向对方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仅仅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这些中间产物可以分别被概括为"意识""记忆""行为"

人所具有的一切知识,包括所有的科学、数学、逻辑学或哲学上的概念、公式、定律和理论等等,都是这样一种中间产物,都既不是纯心灵的也不是纯心灵环境的。因而,并没有什么能够脱离人而存在的知识、自然定律或宇宙法则,而所有的知识、自然定律以及宇宙法则也都只是特定空间和时间中的人的心灵和与其相关的那一部分环境的连接如果没有人的心灵,没有心灵的环境或两者都没有时,这些知识、定律和法则也都将不存在。举例来说:如果没有人心灵的存在,也就不会有"1+1=2"的存在;如果没有物理学家们的心灵,也就没有他们在加速器中发现的那些粒子,那些粒子其实都是物理学家的心灵和他们的心灵所作用的环境的共同产物。此外,人类所具有的知识也并不是人的环境中独一无二的东西,与其并存的还有许多与其它生物的心灵和它们心灵的环境相关的知识系统。人类的与大多数其他生物的这些知识系统之间只有相对的区别而没有绝对的不同。

第二猜想同时还认为Reex是一个绝对的存在,它从以下三个方面根本地不同于任何意识,记忆和行为:

  1 Reex是唯一的存在。虽然意识,记忆和行为可以出现、消失或被改变,但Reex却既不能被创造也无法被消灭,既不能再获得也不会被失去,既不可能被自己也不可能被其它任何东西所改变。

  2 不论是意识,记忆还是行为,其本身都不能自主地运动或变化,而Reex却是一永恒的运动,是一总是要与其自身即存状态不同的变化。

  3 虽然意识,记忆和行为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是Reex却永远自身同一。

 

Reex总体的四种状态]

本文的第三个猜想说:由所有Reex所组成的那个总体,总是要处于以下所描述的四种状态中的一种状态之中,虽然这四种状态的不同仅仅相对于我们的心灵而存在而并非Reex总体本身所固有。

Reex可以表现为无穷多的现象,这四种状态之一则表现为其中一个极端的所有现象;而与其相反的那个状态则表现为相反的那个极端的所有现象。处于这两种极端状态的Reex都称为"Reex"。它们的表现则称为"纯现象"。余下的两种状态中Reex表现为界于这两类相反的纯现象之间的所有那些现象,称为"Reex"。它们的表现则称为"杂现象"。这两种杂Reex的不同在于,其中之一的状态是以一种纯Reex为起点而向相反的另一种纯Reex的方向变化;而另外一种杂Reex状态的起点和变化方向则与之相反,它们表现的现象则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许多基本科学概念都可以用这四种状态来扩展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 能量和物质

如果我们用上述四种状态来扩展"能量""物质"这一对概念,那么其中的一种纯Reex可以称为"纯能量",而与其相反的那一纯Reex则可以称为"纯物质"。纯能量的现象是当所有的Reex都处于彼此之中并沿着同一条单向轨道做直线运动时的那种表现。而纯物质的现象则是当所有的Reex都彼此分离,各自沿着极多条往返轨道作曲线运动时的那种表现。所有的Reex聚而成纯能量,因而纯能量具有最高的Reex密度;所有的Reex散而为纯物质,因而纯物质具有最低的Reex密度。这一Reex密度并不等同于物理学中的质量概念,与引力也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纯能量与由其组成的Reex总体是一个同一的存在,纯物质与由其组成的Reex总体也是一个同一的存在,然而两种杂Reex却都可以分为杂Reex个体和由极多杂Reex个体组成的杂Reex总体。任何杂Reex个体都同时沿着一条单向轨道和一到多条往返轨道运动,因而都同时具有能量和物质的表现,然而其所具有的往返轨道却既不可能像纯能量那么少也不可能像纯物质那么多。虽然任何一个杂Reex总体中的任何杂Reex个体都同时表现为能量和物质,但不同杂Reex个体之间的表现却可以有量的不同。相对比之下,如果一杂Reex个体比相应的另一个体运动更快、温度更高、更加多变、更微观、更同一、更同步、更对称、更简单、分布更均匀、具有更少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则可以被称之为"杂能量";而如果一杂Reex个体比相应的另一个体运动更慢、温度更低、更少变化、更宏观、更多差异、更不同步、更不对称、更复杂、分布更不均匀、具有更多的空间和更少的时间,则可以被称之为"杂物质"。总之,杂能量比相应的杂物质更像纯能量,尽管没有任何杂能量可以具有纯能量的表现;而杂物质比相应的杂能量更像纯物质,尽管没有任何杂物质可以具有纯物质的表现。

2. 微观和宏观

我们同样可以用上述四种状态来扩展"微观""宏观"这一对概念,那么所有纯能量的表现又都可以称为"纯微观",而纯物质则可以被称为"纯宏观"。与纯Reex所不同的是,杂Reex个体总是同时表现为微观和宏观。其微观反映了杂Reex个体的单向轨道而宏观则反映了其往返轨道。我们的宇宙,作为一个杂Reex总体,在其最宏观上应表现为物质和往返运动,而在其最微观上应表现为能量和单向运动。任何一个杂Reex总体的存在过程中,总是有特定的微观与特定的宏观相依相随,或者其中的微观会越来越少而宏观越来越多或者相反。在一个杂Reex总体中,我们既不能用它的微观来解释它的宏观也不能用它的宏观来解释它的微观,因为它们是同一杂Reex的不同方面的表现,是并立的存在,正如细胞对应于由它们所组成的人体是这种并立的存在,而基本粒子对应于整个宇宙整体也是这种并立的存在。

3 时间和空间

我们还可以用上述四种状态来扩展"时间""空间"这一对概念。Reex的单向运动表现为时间,单向运动的方向表现为时间的方向,单向运动的速度和其Reex密度共同表现为时间的多少, 其速度越快和密度越高则时间越多,时钟则会走地越慢;而Reex的往返运动表现为空间,往返轨道的数量表现为其空间的维度,往返轨道的数量和长度共同表现为其空间的大小和形态。当Reex个体沿着一条往返轨道运动时,它表现为一个一维的物体,称为"Reex线"。如果它同时沿着两条或三条往返轨道运动,则分别表现为两维或三维的物体,分别称为"Reex""Reex"。一个Reex个体所具有的所有往返轨道,不论是Reex线,面,体,还是更多维的Reex个体,都可以统称为它的"Reex"Reex场是作为个体或作为总体的杂Reex的物质表现。一个光子可以是由一条单向轨道和一个Reex面组成,其单向轨道产生光子的能量表现,而由两条彼此垂直的往返轨道组成的Reex场则产生其量子物质表现。强核力场,弱核力场,电磁力场和引力场都同样是Reex场,因而也都同样是空间,是Reex密度不同,往返轨道数量不同而且结构不同的空间。

所有纯能量或纯微观的现象又可以称为"纯时间",因为在纯能量总体中全部Reex聚集为同一个单向运动,有极多的时间却没有空间而所有纯物质或纯宏观的现象又可以称为"纯空间",因为在纯物质总体中所有Reex都彼此分离并各自具有极多维度,有极大的空间却没有时间。杂Reex,不论是其总体还是任何个体都总是同时既表现为时间又表现为空间。当一对杂Reex个体相互比较时,则其中一个的表现可以被称为"杂时间"而另一个则可以被称为"杂空间"。当一杂Reex含有越来越多的能量时,其所具有的时间将随之而增加,而空间却会随之而减少,反之亦然。任何杂Reex总体都是由时间和空间共同组成,因而它所具有的时间与纯能量总体的时间不同,它所具有的空间与纯物质总体的空间也不同,而且两个杂Reex总体彼此也不相同,其中一个所具有的时间越来越多而空间越来越少,而另一个则正好相反。Reex总体中,特定的Reex场总是与特定的单向轨道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一个杂Reex个体。当一个杂Reex个体所含有的能量减少时,其所具有的往返轨道的数目将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其中单向轨道的速度变化是连续性的,而往返轨道的数量变化却是非连续性的。例如,超导现象的发生有可能就是由于,当温度降低到特定值以下时,超导材料中的杂Reex个体获得了更多的往返轨道,导致结构改变和空间增加,从而由非超导状态变为超导。物体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发光则可能是由于其中部分杂Reex个体往返轨道数量的减少。这也就是说,不论是一个杂Reex个体还是一个Reex总体,其所具有的往返轨道的数量与其表现为能量的程度成反比而与其表现为物质的程度成正比,反之,其所具有的单向轨道的速度与其表现为物质的程度成反比而与其表现为能量的程度成正比。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宇宙得以从极度聚集的状态起始而不至于停留为一个黑洞的原因。

[组同一律]

还有很多对概念,例如"不可分""可分""连续""非连续""对称""非对称""有序""无序""运动""状态""一元""多元"""""等等,都同样可以用上述四种状态来扩展。这些概念中每一对的前一个概念都可以为扩展能量,微观或时间概念的那一状态所扩展,可以统归为一组并称为"阳概念组";而每一对中的后一个概念则都可以为扩展物质、宏观或空间等概念的相反的那一状态所扩展,可以统归为另一组并称为"阴概念组"。阳概念组给我们一个提示说:能量、微观和时间等实质上都同是一个东西;而阴概念组则提示说:物质,宏观和空间等实质上都同是相反的另一个东西。这两个提示可以共同称为"组同一律"。依据组同一律,组内的因果只可以导致相同变化而组间的因果只可以导致相反变化。依据组同一律可以推导说,即使是两组之间不成对的概念也同样可以组合而取代上述这些成对概念对上述四种状态的概括和描述。例如,我们可以不用物质和能量这一成对概念,而只用其中的能量概念与阴概念组中的空间概念来匹配,并得出其结果:存在着的一切都是不同的空间和在空间中运动着的不同能量,以及空间和能量的相互转化。由此可以理解,正是因为空间是光线传播的导体,所以空间的扭曲可以导致光线运动轨道的偏移。广义的空间不仅是光线的媒介而且是一切能量的唯一容器和导体

依据组同一律,引力质量和引力场同时产生,都是往返轨道的表现,都Reex的宏观表现,因而不应当到微观中去寻找对它们的理解。

在杂Reex总体中,任何物体的引力质量直接与其往返轨道的数量成正比而间接与其单向轨道的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一个物体所具有的往返轨道越多其单向轨道的速度越慢,则其引力质量越大。因此,引力质量的概念也可以定义为以下这样一个公式,其中的M为一物体所具有的引力质量,n为其往返轨道数量的均数,s为其单向轨道运动的均速。

引力质量公式:    M = n/s

重力加速是往返轨道相互作用的表现,当一个Reex场与另外一个Reex场相互作用时,彼此往返轨道向对方的运动都会表现的越来越像能量,而彼此往返轨道离对方的运动都会表现的越来越像物质,而传递这种相互作用的媒介则是空间。引力场和空间是同一个东西,或者说,任何引力场都是杂Reex总体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论是引力场,电磁场,弱核力场还是强核力场都产生于特定能量的特定往返运动。

在纯能量Reex总体中没有往返轨道,所以也不存在空间。在向纯物质方向变化的杂Reex总体中,空间伴随着其它物体的产生而产生但并不随着这些物的消失而消失;在与其相反的Reex总体中,空间伴随着其它的消失而消失并不随着新物的产生而产生。纯物质Reex总体由极大量的往返轨道组成,在其中没有能量,没有时间,没有生命,没有暗物质,也没有原子和星体,只有极宏观的空间和极强大的引力场。

 

Reex总体的一大循环]

本文的第四个猜想说:Reex总体既不能永远停留在上述的任何一种状态中,也不能同时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状态,而总是要由这四种状态中的一种循序变成所有其它三种,因而,Reex总体的动态存在表现为其在这四种状态中的循环交替。

这个循环由四个部分组成:一个纯能量的无穷小点,一个纯物质的无穷大的点和两个杂Reex的方向相反的段。这个循环可以被称之为"年循环",它的纯能量点为"夏宇宙",它的纯物质点为"冬宇宙",方向朝着夏宇宙的那个杂Reex的段为"春宇宙",方向相反的为"秋宇宙"。年循环的方向是由夏宇宙,秋宇宙,冬宇宙,然后经过春宇宙又回复到夏宇宙。

在春宇宙期间,Reex总体逐渐和反复地向其自身聚集,具有越来越少的往返轨道,越来越多的能量和时间,以及越来越少的物质和空间。与崩溃或塌陷所不同的是,春宇宙的发展始终都是一个逐渐和反复地消耗杂物质产生杂能量的过程。在夏宇宙的那一点上,整个Reex总体聚集为不占据任何空间的一点纯能量,不再具有任何往返轨道和其表现。在秋宇宙期间,Reex总体逐渐和反复地从其自身离散,具有越来越多的往返轨道,越来越少的能量和时间以及越来越多的物质和空间。与爆炸或膨胀所不同的是,秋宇宙的发展始终都是一个逐渐和反复地消耗杂能量产生杂物质的过程。在冬宇宙的那一点上,整个Reex总体弥散为具有极多往返轨道但不具有任何单向轨道的纯物质。在纯物质强大的引力场的作用下,Reex总体的变化方向逆转,重新进入春宇宙。

在春宇宙和秋宇宙中含有许多类似于年循环的亚一级循环,称为"亚年循环"。每个亚年循环都由亚春宇宙、亚夏宇宙、亚秋宇宙和亚冬宇宙组成。与年循环不同的只是,在亚年循环中,任何亚夏宇宙都是杂能量,而任何亚冬宇宙都是杂物质,在春宇宙中,亚夏宇宙和亚冬宇宙会变得越来越像纯能量,而在秋宇宙中则会变得越来越像纯物质。不同亚年循环中的亚秋宇宙具有不同的初始状态和不同长短的中间过程,含有不同比例的暗物质,导致不同的生命活动,对于人类的出现和存在具有不同的可能性。通过亚年循环的反复研磨,纯能量被秋宇宙逐渐消化,而纯物质被春宇宙逐渐消化。

既然年循环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连续过程,那么任何以一个有始有终的宇宙为基础的理论,不论是科学定律还是宗教经典,所反映的都只是年循环的一部分,甚至是其亚一级的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既然年循环是一个反复由一元到多元,又到极多元的连续过程,那么不论是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还是极多元论的哲学理论,其本质上都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只是它们分别选择了年循环或秋宇宙上不同的点作为其之后一切的起点

因为人类存在于年循环的四个宇宙中特定的一个之中,而且在该特定宇宙的时间的一个特定的阶段上和空间的一个特定的局部中,所以,人类已经观测到的现象一定会少于所有可能存在的现象的四分之一,并且有可能将永远无法超过这个四分之一的限制。

存在于任何一个宇宙中的现象绝不可能再存在于其它三个宇宙中。在夏宇宙中只有纯能量现象而在冬宇宙中又只有纯物质现象,它们不仅彼此不同,而且与杂Reex的春宇宙和秋宇宙也都不同。春宇宙和秋宇宙虽然都具有杂现象,但由于它们的起点和变化方向的不同,所以也不可能有相同的杂现象,例如,在我们的宇宙中原子出现于星体之前,而在相反的宇宙中类似于原子的东西却必须出现于类似于星体那样的东西之后;又例如,在我们宇宙中能量比物质更具主导性的而在相反的宇宙中则相反。由于这种不同,任何以存在于一个宇宙中的现象为基础的科学概念或理论都不能应用到其它三个宇宙中去,也不能完满地解释或预测该宇宙本身的起始和终结。即使是在同一个春宇宙或秋宇宙之中,任何以存在于一个局部中的现象为基础的科学概念或理论并不一定在该宇宙的任何其它局部中都仍然正确。总而言之,在年循环中只有相对的而没有绝对不变和普遍适用的科学定律。

本章的第三和第四猜想分别描述了Reex总体在存在和变化上不可逾越的限制,两者可以合称为"宇宙守恒律"

 

 

 

第三章       

 

因为在我们的宇宙中原子核的出现远远发生于人类出现之前,所以我们不仅存在于一个杂Reex总体中而且生活在一个秋宇宙之中。虽然任何秋宇宙都是在其之前的一个夏宇宙的延续,但是从原子到星体,从植物到动物,从人体到心灵,所有这一切现存的杂Reex在夏秋宇宙中并不存在,全都是秋宇宙重新创造出来的,或者说 ,全都只是秋宇宙从其初始状态到终结状态转变过程中的特定中间状态的组成部分。秋宇宙的这样一个没有物质表现的起点使得一些物理学家们说我们这个宇宙似乎是从无开始的。发生在这样一个似乎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的那些消耗来自纯能量的能量并产生秋宇宙的一切杂Reex的创造性的变化称之为"生命"。虽然这种生命在年循环中并非无所不在,但它也绝不仅仅存在于活的细胞、植物或动物等一类生物体中。

生命是Reex的运动和状态的一种表现,然而并非任何Reex而只有杂Reex才有可能表现为生命,而且并非任何杂Reex而只有处于以下三种状态中的杂Reex才表现为生命。这三种状态中的杂Reex可以分别称为"纯生命""春生命""秋生命"。这三种生命是本文的第五个猜想。

纯生命是杂Reex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在这一状态中,一特定的杂能量获得更多往返轨道,不断地转变为一相应的杂物质,而同时相应的杂物质又失去往返轨道,不断地变回该特定的杂能量。纯生命的变化是杂Reex的空间性变化,并不导致其所发生的环境中的能量和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年循环可以看作是时间上的纯生命,而纯生命则可以看作是局部空间中的年循环。

因为任何杂Reex都必须向纯能量或纯物质方向变化,所以任何生命变化也必须具备这两个方向中的一个。与秋宇宙的方向相同的,变得越来越像纯物质的生命称为"秋生命"。而与春宇宙的方向相同的,变得越来越像纯能量的生命则称为"春生命"。生命的这种方向性是杂Reex的时间性变化,其决定了,春生命消耗物质产生能量并为更高Reex密度的生命创造环境,而秋生命则消耗能量产生物质并为更低Reex密度的生命创造环境。例如,相比较而言,产生太阳的能量的那些变化是一种春生命,而直接或间接消耗太阳光的能量去产生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的那些变化则是秋生命。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反映的只是秋宇宙的方向性,因而并不适用于年循环,亚年循环或任何含有春生命的系统。

夏宇宙和冬宇宙都是由纯Reex组成,因而在它们之中没有生命。在杂Reex宇宙中既有秋生命也有春生命,其中在秋宇宙中占优势的是秋生命而在春宇宙中则相反。

任何个体春生命都随着特定杂物质环境的形成而自然发生;任何个体秋生命则都随着特定杂能量环境的形成而自然发生。在这个环境中,正在发生生命变化的杂能量称为该生命的"杂能量成分",其它的杂能量称为该生命的"直接能量环境";而正在发生生命变化的杂物质则称为该生命的"杂物质成分",其它的杂物质则称为该生命的"直接物质环境"。所有那些与该生命同时存在但既不是该生命的成分又不是其直接环境的杂Reex都称为该生命的"间接环境"。间接环境中又可以含有极多局部间接环境。在一个间接生命环境中可以有极多不同或相同的生命共同存在。而共同的局部间接环境则将部分个体生命的直接环境联结起来,使它们彼此可以互相交换能量和物质。虽然这种交换并不导致能量或物质的产生,但它导致间接环境中的能量和物质形成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组织,表现为间接环境的关系,结构,形式,以及变化的过程等。

春生命和秋生命的所有变化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两群,一群称为"能量变化",另一群则称为"物质变化"。能量变化是组成生命直接环境的杂Reex的数量变化以及其所导致的生命成分的变化,其结果是直接环境中生命的产生或消亡。物质变化是组成生命直接环境的杂Reex的形式变化以及其所导致的间接环境中不同个体生命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关系的变化,其结果是间接环境中的关系,形式,结构和过程的产生或消亡。

能量变化所导致的个体生命失去其能量成分或物质成分的那一状态称之为"死亡"。春生命的能量变化最终导致其物质成分的消失,称之为"热死亡";而秋生命的能量变化最终导致其能量成分的消失,称之为"冷死亡"

一个秋生命冷死亡后所遗留下来的生命物质成分称为"冻子"或“Frozon”。一个成人的身体是由大约1027个原子核和围绕着它们的电子组成。所有这些原子核都是冻子,都是遗留下来的以前的生命的物质成分。在产生冻子的同时,秋生命还会产生一些Reex密度低于其生命能量成分的杂能量,称之为"余能量"。一生命的直接能量环境和它产生的余能量之间不仅是Reex密度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只能在不同的生命直接环境中存在,导致不同的生命活动,产生不同性质的冻子。

概括地说,按照秋宇宙的方向,所有原有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冻子都是在其之后新发生生命的间接物质环境。例如,产生原子的生命是以中子和质子为其间接物质环境,而产生分子的生命则是以各种原子为其间接物质环境。而组成新发生生命的直接能量环境的能量则是纯能量减去产生其间接物质环境所耗费的能量后所残余的余能量。精确地说,即使来自同一个秋生命的冻子,彼此也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同一种原子、中子、质子或其它任何物体之间都会有所不同。产生于秋宇宙越早期的或产生于Reex密度越高的生命直接能量环境中的冻子之间的差异越小,反之则差异越大。

物质变化不会直接导致生命的死亡,但却可以导致间接环境中所有生命之间能量物质交换关系的改变。这种交换关系的改变可以导致一对相关的个体生命同时死亡,其中一个是热死亡而另一个则是冷死亡,共同称之为"组织死亡"。组织死亡在导致间接环境中原有生命和原有交换关系消失的同时又导致新的生命在新的交换关系中发生,因而它既不减少也不增加间接环境中参与生命变化的杂Reex的总量。整个生物进化和生物个体发育都是充满着这种组织死亡的过程。 

从秋宇宙本身的角度来看,上述的这三种死亡比任何生命的发生都更加重要。没有死亡,就没有秋宇宙的进一步演变,也就不会有原子,星体,植物或动物,更不会有人类本身的出现,所以我们不仅应该热爱生命而且更应该尊重死亡。

组织死亡所导致的在同一个间接环境中的个体生命重建它们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关系的过程称之为"间接环境重组"。间接环境重组是服从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变化。任何生命间接环境向相反方向的不断重组会导致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一个称之为局部间接环境的"整体化",另一个则称之为"特异化"。整体化是向纯能量方向的变化,间接环境中的个体生命变得越来越彼此相像,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简单;而特异化是向纯物质方向的变化,间接环境中的个体生命变得越来越彼此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例如,与成人人体相比较,一个受精卵则是一个高整体化但低特异化的生命局部间接环境。由后者向前者的发育过程是这个局部间接环境中的个体生命之间关系的不断地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整体化变化,也有特异化变化,它们彼此既相辅相成又相灭相生。二者往往在一个人的中青年时期达到最平衡组合状态。在此之后则逐渐变为低整体化,高特异化。这样一种秋宇宙方向的变化不仅存在于人的个体发育过程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整个人类种族的发展过程之中。

秋生命的能量变化可以导致新的物质变化,这些物质变化则导致在生命间接环境中发生组织死亡和个体生命之间形成越来越复杂的关系。组织死亡和越来越复杂的生命局部间接环境可以反过来减少局部间接环境中的能量变化,延缓冷死亡的发生。因而,虽然秋宇宙是一个Reex的密度逐渐和反复降低的过程,虽然这一方向决定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有Reex密度较高的生命消亡和Reex密度较低的生命发生,但是个体生命的局部间接环境的变化却可以与秋宇宙的生命间接环境的变化不一致,而表现为一个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交替占优势的过程。

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又都可以进一步分为决定性变化和随机性变化。决定性变化是与年循环方向一致的生命的能量变化或物质变化。随机性变化则是与纯生命方向一致的变化。任何生命变化都同时或不同时地含有这两种不同的变化。因此可以说,对任何生命总体进行抽样调查所得出的统计学分布,如果只反映该总体在其决定性变化的过程中的某个时间点上的随机性变化,那么这种分布往往都是不精确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总体的实际分布总是要比在那个时间点上得出的统计分布更偏向纯能量或纯物质方向。

 

[发生在秋宇宙不同阶段中的生命]

据估计,我们所在的这个秋宇宙起始于大约一百四十亿年前,也可能会在1026年之后终止于冬宇宙的纯物质状态。在从纯能量变化发展到纯物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Reex整体将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物质现象,具有越来越少的能量,越来越多的冻子,越来越少的统一性,越来越多的差异,以及Reex密度越来越低的生命组成成分和越来越复杂的生命间接环境。秋宇宙的这一方向决定了,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春生命和秋生命。概括地说,在秋宇宙早期的春生命和秋生命可以称之为"高能量生命",在秋宇宙晚期的生命可以称之为"高物质生命",在此之间的生命则可以称之为"高组织生命"。这三群不同的生命是本文的第六猜想。

最典型的高能量生命不具有生命的间接环境,而是共同存在于同一个生命的直接环境之中。其生命能量成分近似于纯能量,其生命物质成分极微观,Reex密度极高。在秋宇宙开始的期间,高能量生命,如同今天的动物和植物一样,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代谢和自身的繁殖,并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离秋宇宙起点越近的秋生命,其生命直接能量环境的Reex密度越高,寿命越短,产生冻子的速度越快,产量越多,产生每一个冻子所耗费的Reex越多,冻子的密度越高,体积越小,而所具有的引力场越大。

高能生命最先产生出来的东西可能是体积极小但Reex密度极高的Reex线。虽然这些Reex线在我们这个宇宙中只占据很小的一点空间,但是它们却含有大约全部Reex95%,而宇宙中其它的一切,所有原子,所有植物,动物和人,以及大部分星体,则是用剩下的5%Reex创造出来的。随着宇宙环境的逐渐变冷,这些Reex线逐渐变为具有极多往返轨道的Reex体。它们存在于星系和星团的中心部位中,具有极大的质量,可能就是人们在寻找着的暗物质(non-baryonic dark matter)。如果将所有不同物质取同一体积大小,按其质量大小排序并测量排序邻近的两物质之间的质量差异,越是在秋宇宙发展早期出现的物质之间的质量差异将越大。

最典型的高组织生命既具有生命的直接环境又具有生命的间接环境。其生命能量成分和物质成分的Reex密度既不像高能量生命的那么高,又不像高物质生命的那么低。高组织生命和其产物所表现的现象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和局限。

高组织和高能量生命的直接能量环境的Reex密度有极大的不同。例如,地球上现存的高组织生命大多是以生物分子中的化学键为其生命的物质成分,这些化学键只需要几个电子伏特的能量就可以裂解,这几个电子伏特的能量就相当于构成该生命的直接能量环境的能量。然而,物理学家们模拟我们这个宇宙开始后第10-12 秒时的直接能量环境,却要耗费千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由此可以理解,所有现存的所谓无生命的物质,其实都是过去的生命的物质成分,是深深地被我们现在的能量环境冷冻起来的冻子。秋宇宙起始于聚集所有Reex为一的纯能量,在那时的生命所具有直接能量环境的Reex密度是无法为今天的地球人所模拟的。

概括地说,一个个体生命的直接环境的Reex密度越低,能量变化越慢,它的寿命也就越长。例如,产生所有质子和中子的那种高能量生命只存在了大爆炸后大约百万分之一秒的短短时间,而地球上的高组织生命已经存在了大约四十五亿年,现在仍然活跃在植物和动物体中。如此长时间的存在,使高组织生命有机会产生出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局部间接环境。

高组织生命既不像高能量生命那么统一,又不像高物质生命那么复杂。它是高能量生命的统一和高物质生命的复杂的结合。产生虽然复杂但又极其巧妙地统一为一体的多生命间接环境是高组织生命的本性,也是高组织生命按照秋宇宙方向演变的必然结果,高组织生命间接环境的这种既统一又复杂的时空组织并没有为一个高智能的造物主或上帝的必然存在提供任何证据。

随着秋宇宙不断演变,所有生命所具有的直接环境都将会变得越来越小,因而会越来越依赖于间接环境中个体生命之间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通过这种交换,一个秋生命所需的能量和物质既可以来自一个春生命也可以来自其它秋生命。

最典型的高物质生命不具有生命的直接环境,分别存在于极多个生命的间接环境之中。其生命能量成分为接近热力学绝对零度的能量,物质成分近似于纯物质。这类生命要在秋宇宙接近终结时才会出现。

很有可能的是,科学家们所认识到的这个宇宙还只是年循环的亚一级循环中的一个亚秋宇宙。如果是这样,那么它就不是从无开始,在它的起点上就应该已经存在具有多往返轨道的杂Reex和生命。

 

[发生在地球上的生物生命]

发生在由核酸,蛋白质,糖和脂肪为主要成成分组成的生物体中的高组织生命称为"生物生命"。地球上活的植物,动物和人都是具有这种生命的生物体。生物生命只存在于秋宇宙中,因为,夏宇宙和冬宇宙中不可能有生命发生,而春宇宙的方向又决定了在其中不可能产生生物体。

任何秋生命的发生总是某种能量出现的结果。那个导致地球生物生命出现的能量来自太阳系的形成,特别是地球本身的形成。大约五十亿年前一大团旋转的宇宙尘埃逐渐地和分别地向几个中心聚集,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宇宙尘埃聚集为太阳,剩下的则分别形成了包括地球在内的其它太阳系星体。在聚集为星体的过程中,从各个聚集的中心部位开始,部分宇宙尘埃由杂物质转化为杂能量。这一能量首先导致的是春生命活动的发生。聚集为各个星体的宇宙尘埃的量的不同决定了它们所经历的春生命活动在形式和持续长短上的不同,以及它们所获得的春生命活动产物的不同。随着这些宇宙尘埃聚集过程的完成,各星体上春生命活动逐渐减弱而秋生命活动则逐渐出现和增强。现在,除了太阳以外,这种春生命活动在太阳系其它各星体都已经终止或很微弱。太阳中持续存在着的春生命活动为其它星体提供了第二个能量的来源。在不同春生命产物的基础上,在不同量的太阳能的哺育下,各个不同星体上的秋生命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过程,导致了各自不同的生命状态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生命局部间接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地球的质量、太阳的质量以及二者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植物、动物和人的生物生命出现并存在于现在的地球上。

大约四十五亿年前上地球上的春生命活动逐渐减弱,而秋生命活动逐渐出现和增强。在地球逐渐变冷的过程中,各式各样的秋生命不断出现,然后又逐一消失,并一路留下大量冻子。在这一过程的某个时间点上曾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生命能量环境,在其中,碳原子之间以及碳原子和其它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以既不断形成又不断裂解。就在这个环境进一步变冷的过程中出现了地球上第一代生物生命,称之为"地能生物生命"

地能生命以不同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为其生命的物质成分,以含有地球春生命所产生的能量的各种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组成成分为其生命的能量成分。它们在一个局部化的大环境中生活并迅速和大量地繁殖。地能生命的活动留下了极大量和各种不同排列组合的原始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地能生命和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远在任何核糖核酸,蛋白质或细胞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现在任何植物和动物的细胞中所发现的染色体实际上都只是部分原始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或好或坏的复制品的好或坏的组合。地能生命和其环境可以共同称为"DNA World "

随着地能的减少和地球能量环境的进一步变冷,两种第二代生物生命在由原始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组成的生命间接环境中出现。它们可以分别称为"太阳能生物生命""生化能生物生命"。前者以太阳光为其能量来源,后者摄食其他生物体,以食物中所含有的生物化学能为其能量来源。两者都以各种不同的核糖核酸,蛋白质,糖和脂肪等生物分子为生命物质成分。第二代生物生命并不创造新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在沿着秋宇宙方向演变的过程中,它们产生了其它各种不同的生物大分子、不同染色体中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不同组合、细胞、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在不同原始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基础上发生的具有第二代生物生命的生物种类可能是现存生物种类的两千万倍,但大多数已经为秋宇宙的变迁和自然选择所淘汰。现存的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这两种生命演变和发展的产物,其中人类则是起源于生化能生物生命。秋宇宙的方向决定,其他现存生物的生存将会越来越依赖于人类,而且,不论我们是否付出越来越大的努力,人类在地球上仍将会变得越来越孤独。以上所描述的是本文的第七猜想。

如果加以比较,现在的与最早期的生化能生物生命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生命能量和物质成分,相同的直接环境,都以原始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复制物为它们活动的基础。唯一不同的是,现代的生化能生物生命的间接环境要复杂地多。可以说,作为生化能生物生命的人类在过去四十亿年中的发展主要是一种秋生命的物质变化,是使生命间接环境的越来越复杂的变化,是高组织生命最活跃的创造领域由生物大分子,经过细胞,经过多细胞生物,向生物社会的方向迁移的变化。人心灵中的生命与其以前的生命的本质区别只是它们与秋宇宙的时间关系的区别。或者存在着的只有一个生命,所不同的只是,它以前是活跃在创造暗物质和原子上,以后又转移到创造众多纷纭的生物物种上,而现在则活跃在人的心灵中。

从一开始一直到现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基本上都是基于一种能量,那就是太阳能,包括:阳光能,风能、潮汐能、水电能、生物能、含在木柴、煤炭和石油中的能量,以及来自各种动物或植物的食物制品中所含的能量等等。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为了利用这一能量而创造出社会、经济和生产的组织,以及相关的科学和技术,又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能量而不断改进既存的组织和技术的过程。然而太阳能毕竟是一个有限的能量来源,随着我们能够越来越充份地利用它,它为人类发展所提供的余地也相应变得越来越有限。不论是人类内部争夺能源的战争还是在这一能量范围内的科学技术发展都不能最终地解决这一危机,总有一天,人类将,或者在太阳能的界限内走向萧条和最终的冷死亡,或者在一种新的能源基础上,例如核聚变能,获得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繁荣并能进入比太阳系更大的空间中发展。

 

 

 

第四章       

 

与高能量或高物质生命所不同的是,高组织生命的发生,存在和发展都更依赖于其间接环境的组织,有时间、有空间、有方向的组织。这"组织"二字之中蕴涵了高组织生命的一切奥妙。本文的第八个猜想认为,任何高组织生命的局部间接环境,不论是一个细胞,一棵植物,一只动物,一个生物群体,还是一个人的社会,都是由一些彼此类似的基本单位相互联结而组成的。这一基本单位可以简称为"PMB系统"。虽然一个细胞可以是一个PMB系统,但一个PMB系统绝不总是一个细胞,否则在第一个细胞出现之前就不会有高组织生命,否则高组织生命就不能存在于亚细胞层次上,也不能存在于非生物生命的局部间接环境中。

一个PMB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两部分由个体生命的局部间接环境组成,分别称为"输入部分""输出部分",第三个部分位由个体生命的直接环境和生命成分组成,称为"变化部分"。杂能量或杂物质是由间接环境通过输入部分进入变化部分,或者是由变化部分通过输出部分进入间接环境。局部间接环境中与一个PMB系统的输入或输出部分相联接的那一部分共同称为该系统的"环境"。输入部分连接系统的变化部分和作为其杂Reex来源的环境,输出部分连接系统的变化部分和作为其杂Reex去路的环境,而变化部分连接输入和输出部分,并作为系统内部杂Reex相互作用的场所。只有通过输入部分与环境的特殊连接,环境中的特定的杂Reex才能作用于系统,而只有通过输出部分与环境的特殊连接,系统中的杂Reex才能作用于特定的环境。

进入一个PMB系统中的杂Reex可以发生三种不同变化,分别称为"生命变化""形式变化""位置变化"。一个PMB系统的变化部分中可以含有一个产生能量的个体春生命,也可以含有一个产生物质的个体秋生命。该生命的活动使变化部分中能量变为物质或物质变为能量的变化是生命变化。形式变化是系统中杂能量或杂物质的形式的变化。位置变化是进入系统中的一份杂Reex与系统或与系统中的其它杂Reex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这后两种变化都不会导致在系统中产生新的能量或物质。发生在PMB输入和输出部分中的主要是形式变化,发生在变化部分中的不仅有形式变化还有生命变化。而位置变化则可以发生在系统的任何部位中。人的心灵是由许多不同PMB系统组成。心灵的活动不可能仅仅用神经系统中生物电在神经中的传导,神经介质在突触中的传递,或者神经电和神经介质之间的相互转换来解释,因为前两者都只是位置变化,而后者只是形式变化。Claude E. Shannon的公式 I=-log2P 是大多数现代信息和通讯理论的基础,但它并没有解释信息的本质,也不涉及通讯中位置变化和生命的变化。它仅仅只是涉及到通讯中的形式变化,设定了其他形式的信号与二进制数形式的信号之间转换的数学关系。

不论一个PMB系统由什么组成或组成什么,相对于系统本身而言,从其环境输入的杂Reex可以称为"感受",输出到其环境中去的杂Reex可以称为"行为"。而与感受或行为相比,存在于系统内的杂Reex则可以称为"记忆"。虽然感受,记忆和行为都是杂Reex,但记忆却总是要表现地与感受和行为相反。在一个含有秋生命的PMB系统中,感受和行为更像杂能量,而记忆则更像杂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EME系统关系";在一个含有春生命的PMB系统中,感受和行为更像杂物质,而记忆则更像杂能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MEM系统关系"

感受和行为之间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相对于系统的方向相反的运动,感受是从环境向系统的方向运动,而行为是从系统向环境的方向运动。除此之外,它们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它们都导致生命变化,感受导致的生命变化发生在系统的变化部分,而行为所导致的发生在系统的环境中的其它PMB系统中。然而,PMB系统输出的行为绝对不是它输入的感受本身。在进入具有EME关系的系统后,感受成为生命的直接能量环境的组成部分,记忆是直接物质环境的组成部分;而在进入具有MEM关系的系统后,感受成为生命的直接物质环境的组成部分,记忆则是直接能量环境的组成部分。行为则是由感受和记忆为直接环境和生命成分的生命活动的产物。

记忆又可以分为遗传性记忆和获得性记忆,前者产生于PMB系统形成之前和形成的过程之中,而后者产生于之后。一切生物活动都可以用存在于PMB系统中的遗传性和获得性记忆与存在于系统环境中的不同来源的行为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只有在PMB系统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信息的本质。通俗地讲,信息是信息系统对输入到其中的信号的解释;精确地讲,信息是输入到PMB系统中的杂能量与该系统固有的杂物质或者是输入到PMB系统中的杂物质与该系统固有的杂能量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一产物可以是新的杂能量也可以是新的杂物质,产生这些产物的变化则是上述的那种春生命或秋生命。这也就是说,在PMB系统之外没有信息,在输入到PMB系统的信号之中也没有信息。一个系统从输入的信号或感受中获得的信息的不同和多少不仅仅取决于该信号本身而且还取决与该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记忆,取决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一个时间点上作为一个PMB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另一个时间点上可以成为另一个PMB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一个时间点上一个PMB系统的特定的组成部分,在另一个时间点上可以成为另一个PMB系统的不同的组成部分。在一个时间点上一个PMB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另一个时间点上可以成为不是任何PMB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个活的生物并不等于一个PMB系统,这不仅因为它是由许多PMB组成的,而且并非所有组成它的PMB系统的所有部分都存在于该生物体中。组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PMB系统中,有些系统的三个部分都存在于该生物体中,有些只有两个部分,甚至一个部分在该生物体中,而其它的部分在该生物体的环境中。

完全存在于生物体内的PMB系统产生该生物的个体行为。部分存在于生物体内,部分存在于该生物的环境中的PMB系统,产生该生物的集体行为或整体行为。由于生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PMB系统组成的,所以它们都同时作为个体,不同集体的成员,整体的组成部分而行为。成年人体大约由1014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又都由许多PMB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中,有一些完全在一个细胞内,因而产生该细胞的个体行为;有一些部分在细胞内,部分在细胞外的一群其它细胞中,因而产生该细胞与那一群细胞共同的集体行为;还有些部分在细胞内,部分在组成人体的所以细胞中,因而产生该细胞的整体行为。

在一个人体中的PMB系统总是远远多于细胞。其中大多数系统产生的是细胞的个体行为,部分系统产生的是不同细胞群体的集体行为,只有少数产生所有细胞的整体行为。然而并非所有这些整体行为都能称之为"人的行为"。其中有些只能称为"植物行为",有些只能称为"动物行为"。人的行为是由部分在人体内,部分在人体的环境中的PMB系统所产生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体与其环境中的其他个体的人,群体的人,或整个人类相关的行为。例如,一个处于植物状态的人的体内的细胞仍然能一如既往地产生个体行为,集体行为和部分整体行为,而唯一不能产生的只是人的行为。可以定义说:一个有生命的人是一个能产生人的行为的人体。

如同人体的其它部分,人的心灵也是由很多PMB系统组成。组成人心灵的PMB系统与组成人体其它部分的PMB系统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与组成其它任何生物体的PMB系统之间也没有本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