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70年代 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造成轟動。凌波飾演的梁山伯一角,深受女同志喜愛。 |
 |
1986 第一部以男同志為主題的電影《孽子》,改編自白先勇同名小說,虞勘平導演。 |
 |
1990.10 女同志小說《失聲畫眉》獲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 |
 |
1990 第一部女同志電影《雙鐲》上映,黃玉珊導演。獲邀參加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同性戀影展,舊金山同性戀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劇情片。 |
 |
1991.9第一本報導台灣同性戀生命故事的書《中國人的同性戀》由莊慧秋編寫(張老師出版社)。 |
 |
1992.12 金馬國際影展開始設立「同志影展」單元,放映20多部同志電影。此後的金馬影展成為台北同志社群集體現身的活動。 |
 |
1994.6 描寫男同志情感的長篇小說《荒人手記》獲中國時報第一屆百萬文學創作獎。 |
 |
1994.9 蔡明亮導演的同志電影《愛情萬歲》,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
 |
1994.10 第一本由男同志社團——台大男同性戀社編寫的《同性戀邦聯》出版 (號角出版社)。 |
 |
1995.8 第一本由女同性戀社團——台大女同性戀社編寫的《我們是女同性戀》出版(碩人出版社)。 |
 |
1995.10-11同志工作坊與校園同志社團共同舉辦的同志藝術節在台北、新竹、台中舉行。 |
 |
1995.12
第一家專門出版同志書籍的出版社開心陽光出版社成立。 |
 |
1995 GnL熱愛雜誌舉辦「第一屆華人同志文學獎」。 |
 |
1996.5 第一屆四性研討會在台大思亮館舉行(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舉辦),「同性戀」為研討會中四大主題之一,之後每年舉辦的研討會成為台灣同性戀學術研究盛會。 |
 |
1997 第一張由同志創作、演唱的同志音樂專輯「撫摸」發行(恨流行出版)。 |
 |
1999.1 第一家同志書店晶晶書庫在台北公館開幕。台灣第一個公開懸掛彩虹旗的同志空間。 |
 |
1999.3 導演陳俊志拍攝的同志紀錄片《美麗少年》在華納威秀電影院公開放映。這是台灣獨立製片的同志紀錄片首次在院線上映。媒體大幅報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討論。 |
 |
1999.5 第一部公開放映的女同志紀錄片《2,1》發表(李湘如導演)。 |
 |
1986 祈家威與同性伴侶到法院結婚被拒。轉向立法院請願,立法院的答覆為:「同性戀者為少數之變態,純為滿足情慾者,違背社會善良風俗。」 |
 |
1992.3.18 「台視新聞世界報導」記者璩美鳳與攝影記者潛入女同志酒吧偷拍,報導影射某藝人為同志,引起軒然大波。「我們之間」發表聲明譴責台視的欺騙手法與偷窺行徑。媒體人馮光遠發起藝文、傳播界連署,4月5日發表「尊重同性戀的一封信」公開聲援。新聞評議會決議台視報導不當,台視表示「遺憾」並願意和解。 |
 |
1993.12.28 針對立法院待審的「反歧視法」草案未列入保障同性戀權益條款,「我們之間」、「亞洲女同性戀聯盟」(ALN)、「台大男同性戀研究社」、「同志工作坊」、「愛福好自在報」、「AIDS中途之家」及AIDS防治團體在立法院共同舉辦「同性戀人權公聽會」,並發表聲明,促社會重視同志人權。台灣的同性戀人權問題首度進入國會討論。 |
 |
1995 「同性戀人權促進小組」成立,討論同志議題,爭取同性戀婚姻合法權。 |
 |
1995.3.25 由「同志工作坊」發起,同志團體第一次上街頭,抗議台大公衛所教授涂醒哲在研究報告中醜化同志。 |
 |
1995.12 台大學生代表選舉爆發「強迫曝光事件」。工學院學代參選人散發傳單,惡意點名其他6位參選人是同性戀,引發校園內論戰。整個事件的論戰文獻後來被整理出版。 |
 |
1995.12 台北市南區立委候選人莊松富公開同志身份參選落敗。 |
 |
1995.12 立法委員選舉,同志社團及台大外文系副教授張小虹組成「選舉觀察團」,對台北市候選人發出同志政見問卷,並召開記者會公佈候選人回覆。 |
 |
1996.11.10 許佑生及葛瑞公開舉行同志婚禮,媒體熱烈報導,引發社會關注與討論。 |
 |
1997.2.23 「第二屆彩虹情人週」因台北市政府跳票而取消,同志公民行動陣線舉行記者會遣責市府。僅「第二屆同志夢中情人票選」如期舉行,並在台大校門口舉行「同志嘉年華抗議舞會」。 |
 |
1997.7.31 台北市爆發「常德街事件」。15名荷槍員警對常德街展開大規模攔街臨檢,將四、五十名街上民眾帶回警局拍照,恐嚇要「持續臨檢到沒有人來為止」。同志公民行動陣線成立專案小組,緊急連署抗議、訪談當事人紀錄事件真相,並舉行「誰的治安?誰的人權」座談會。10月號GnL熱愛雜誌刊出事件完整紀錄。 |
 |
1998.12 警察以臨檢之名闖入AG健身房,強迫被臨檢者拍攝造假的猥褻照片企圖製造偽證。同志社群緊急動員前往聲援。AG員工張座誠以證人身份被徹夜留置警局,堅持拒絕簽署不實筆錄,後來遭警方以被告身份移送。 |
 |
1998.8 女同志酒吧「音樂酒館」遭「華視新聞特蒐隊」以隱藏式攝影機偷拍。「我們之間」發起抗議連署,引發熱烈迴響,共有一千多人連署響應,並在報紙上引發廣泛報導。 |
 |
1998.11.21 男同志酒吧Tattoo發生同志情侶吵架後,其中一人墜樓身亡,引發媒體連續三天熱烈新聞炒作及負面報導。 |
 |
1998.11.30 「1998選舉同志人權聯盟」發表「同志人權宣言」邀三黨市長候選人簽署,國民黨馬英九及民進黨陳水扁簽署回覆支持。新黨王建宣拒絕簽署,公開發言反對同性戀。 |
 |
1999.11 男同志酒吧Coner's持續一個月被警方惡意臨檢,警方明言要以臨檢施壓至該pub停業,同志社群關注聲援。 |
 |
2000.2.14 正副總統選舉候選人許信良、朱惠良發表同志權益相關政見,並由陳文茜、朱惠良在新公園舉辦女同志婚禮,表達對同志權益的重視。 |
 |
2000.2.6 在人權律師邱晃泉辯護下,AG健身房事件被告初審獲判無罪。檢察官提起上訴。6月20日高院撤銷檢察官上訴,正式結案,被告三人維持原判無罪。 |
 |
2000.9.2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編列預算一百萬舉辦同志公民運動,官方首度為同志相關活動以常態預算科目編列經費。 |
 |
2000.9.4 陳水扁總統接見應邀來台北參加「台北同玩節—同志論壇」的美國同志運動人士,台灣同志社團代表陪同出席,提出「安全和人權」「教育人權」「平等工作權」「總統帶頭示範對同性戀的尊重」等同志基本人權的四大要求,總統表示「非常同意」。台灣總統首次接見同志運動人士,並公開表示「同性戀不是罪,也不是疾病」。 |
 |
2001.1. 台灣人權促進會「2000年台灣人權報告」邀請同志社團撰寫同志篇,將同志人權列入年度人權報告。 |
 |
2001.1.26 年初三深夜晶晶書庫被砸磚塊,同志社團發起連署,50多個團體、300多位個人參與連署,2月18日舉行點燈活動,為晶晶書庫打氣及聲援。 |
 |
2001.5.27 同志諮詢熱線主辦「認識同志-教師研習營」,近50位高中、高職教師參與;台北市、台北縣教育局核發教師研習時數證明。同志團體主辦的教育研習課程,首次獲官方教育主管單位承認。 |
 |
2001.6.1教師同盟會長段健發老師公開現身眾多媒體報導,桃園國中校長肯定段老師不因性傾向影響教學,教育部長曾志朗公開表示教育部重視老師們的個人人權,不會有不正當的壓力。 |
 |
2001.7.26 中國時報頭版頭條標題「同性戀將可組家庭、收養子女」,報導法務部草擬的「人權保障基本法」草案將同性戀婚姻權及收養子女權列入。引發同志社群及社會輿論關注。 |
 |
1990.2.23 第一個女同志團體「我們之間」成立。是成立最早、歷史最久的同志團體。 |
 |
1990.6 「我們之間」成為亞洲女同性戀聯盟(Asian Lesbian Network,簡稱ALN)之一員。10月參與在泰國舉行的第一屆亞洲女同性戀聯盟(ALN)大會。 |
 |
1991 大學校園女研社系統舉辦「姊妹營」,許多女同志開始有機會相認、集結 |
 |
1992.3.8 「我們之間」參與婦運團體舉辦的「我愛女人園遊會」,在園遊會上以文宣公開介紹這個女同志社團。 |
 |
1993.4 台灣大學男性戀社Gay Chat成立。是台灣最早成立、最早被校方承認的校園同志社團。 |
 |
1993.12.2 第一個運動色彩明顯的同志社團「同志工作坊」成立。 |
 |
1994.3 佛教諮商機構「觀音線」籌組第一個女同性戀成長團體「同性之愛」,由清華大學輔導老師成蒂帶領。 |
 |
1995.2 台大女同性戀文化研究社(Lambda)成立,第一個正式的校園女同志社團。 |
 |
1995.6.1 第一屆校園同性戀甦醒日(GLAD)在台大舉辦,由Gay Chat、Lambda以及支持同志人權的朋友「香包小組」聯合發起。 |
 |
1995 全國校園同志團體聯盟成立,第一個校園同志社團結盟的組織。 |
 |
1995.8 第三屆亞洲女同性戀聯盟(ALN)大會在台北召開。 |
 |
1995.12
台北市政府計劃將新公園重新規劃,第一個聯盟性質的同志團體「同志空間行動陣線」成立(至1996.5結束)。公開訴求應保存台北新公園的同志歷史記憶。 |
 |
1996.2 「同志空間行動陣線」舉辦第一屆彩虹情人週活動(夢中情人票選、園遊會)。 |
 |
1996.5.5 第一個同志教會「同光同志長老教會」成立。 |
 |
1996.12
台北市府聲稱提供經費辦同志活動,同志團體集結成立「同志公民行動陣線」,為結盟最多的跨社團同志組織。 |
 |
1996 年底 「拉拉資訊推廣工作室」成立,第一個以推廣、教育女同志上網為宗旨的義工團體。「雷斯盃球賽」和「網路拉子普查」成為固定舉辦的活動。 |
 |
1996 南部最早的校園同志團體:同盟會(Take That)成立。(已經解散) |
 |
1997.4.27 第一個同志教師組成的團體「教師同盟」成立。 |
 |
1997.6.29 「彩虹•同志夢•公園」園遊會在台北新公園舉行,建立台灣在六月同志驕傲月舉辦大型同志活動的傳統。 |
 |
1998.6.27台灣第一個常設性同志組織「同志諮詢熱線」成立,提供長期固定的電話服務並以組織化推展同志運動。 |
 |
2000.6.9 「同志諮詢熱線」在內政部完成立案登記成立,以「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成為第一個正式成立的全國性同志組織。 |
 |
2000.6 「台灣同志人權協會」在高雄市社會局立案正式成立。 |
 |
2001.6.3 第六屆校園同志甦醒日擴大舉辦,21個社團、近900位同志朋友參與晚會。 |
 |
1992.2 中廣青春網深夜節目「午夜場」開闢「談同性戀」單元,主持人鄭開來邀請同志到節目中談心路歷程。 |
 |
1993.12.1
第一份正式對外發行的女同志刊物《愛福好自在報》(簡稱《愛報》)創刊。(至1995.6第四期後停刊。) |
 |
1993.12 「同志工作坊」發行《同志小報》、《反歧視公約》。 |
 |
1994.4 網際網路同志討論區MOTSS(Members of The Same Sax)成立:中央龍貓、交大資工BBS站。 |
 |
1994.6 最早的校園同志團體刊物《Chatting》出刊(台大男同性戀社出版)。 |
 |
1994.7 具顛覆性的雜誌《島嶼邊緣》製作同志專題:第九期「女人國•家認同」,第十期「酷兒專輯」。 |
 |
1994.8.5 由「我們之間」製作發行的《女朋友》雙月刊創刊,是目前為止發行最久的同志刊物。 |
 |
1994.9 《誠品閱讀》(已停刊)八月號製作「同性戀」專題,並舉辦「男男女女新文化」同志藝文活動週。 |
 |
1994 《台灣立報》每周三第11版,固定刊登同志相關話題專欄,由「第三性文化工作室」製作,第一份有固定同志專欄的報紙。(已停刊) |
 |
1995.7.28 最早出現的常態性同志廣播節目《同志星期五》(寶島新聲TNT)播出(1997.1停播)。(另一說法是台中中台灣之聲的《同言無忌》)。 |
 |
1995 第一本商業發行的同志雜誌《熱愛》(G&L)雜誌創刊。 |
 |
1995 中國時報家庭版「看見同性戀」專欄,主流報刊第一次開闢常設專欄,正面討論同志話題。 |
 |
1996.1 第一個在商業電台出現的常態同志節目:《台北有點晚─同志單元》在台北之音電台開播(1997.3停播)。 |
 |
1996.6 男同志刊物「同言無忌」創刊。(已停刊) |
 |
1996.7.7
最早出現在公營電台的同志廣播節目:台北電台《台北同話」》。(1996.10.27停播) |
 |
1996. 第一個女同志專屬BBS站「壞女兒」成立。 |
 |
1996.
第一個固定出現在主流報紙的同志專刊:自立早報「男男女女版—同志公園」版。(已停刊) |
 |
1997.10 第一份在東台灣發聲的同志刊物《同位素》創刊,以口述歷史方式進行同志生命故事的紀錄。訂閱的讀者有龐大的非同性戀社會人士。 |
 |
1998.7 第一份女同志電子報《拉風•拉瘋》創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