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春秋•吳•孫武】



孫子十三篇:

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

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

火攻、用間

    分析戰事規律諸如敵我、主客、眾寡、強弱、攻守、進退、奇

正、虛實、動靜、勇怯、久速、治亂等   





〈始計〉: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

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是正當、有理,天是陰陽、寒暑、時制,地

是遠近、險易、廣狹、死生,將者智、信、仁、勇、嚴,法是曲制、

官道、主用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爭的最高境界  啟發如何自保,以

仁者情懷對待敵人,以廣闊胸襟容納異己  自勝者強  得道者多助,

先有道始能勝  要贏取朋友的心  知己知彼  非戰與好戰  怯生於

勇修道而保法,對牛彈琴是無濟於事的,充滿機辟而無情的人,也不會

因為聽了琴聲而變得溫馨有情  策之而知得失





    潛龍勿用藏於九地之下,高人潛修,韜聲滅跡,幽比鬼神,不可得

而見之,可不是消極、消失、退避而是善於守備,潛藏其形,以逸待勞,

靜觀其變,到了適當時空,立即飛龍在天動於九天之上,天時地利人和

齊備,便像猛龍過江,疾如雷電,勢迅聲壯,不拘諸咎,如來天上,善行

無轍跡,電光影裡斬春風  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

有死生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軍爭〉: 治氣、治心、治力、治變為四治,能深諳巧妙運用,配合

恰到好處,神明如日之升,身體如鼎之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正是

安閒而不亂,唾面而乾,不動如山  鳥窮則搏,獸窮則噬,圍師必闕,窮

寇莫追





〈九變〉: 九是數之極,亦即千變萬化,順應各種因子而知所變通,

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而後生  行軍用兵有別於對人處事,有所

建樹及走歪路上了邪門分別只差一線,警惕!  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

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厚於求己而不是好勝與

自負,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

不可攻也  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

愛民可煩也  





〈地形〉: 視卒如愛子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行軍〉: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

謂必勝





〈用間〉: 鄉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

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  非戰,以戰制戰,非危不戰,主不

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

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全,死者不可以復生  藉反間之助,

培養鄉間、內間,再藉此可利用死間假做情報欺敵,而利用生間如期

回來報告                     

 

    國內專家1976年於銀雀山古墓發現孫武和孫臏刻在竹

簡上的兵法,證實二人是祖孫關係

 
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