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場機體解說:
Part 1
V.C.00a0-O.M.G.
藍光騎士——
MBV-04-G TEMJIN
TEMJIN是後來開發各機的藍本。雖然和後來的機種相比,能源發電機出力明顯不足,不過在高機動力、藉得信賴的穩定性、容易使用的武裝加上不俗的裝甲表現,配合高技術駕駛員操作時戰力絕不下於任何新型機種。而這優異的平衡亦使它成為長時間的第一線武器。
不過這部名機的誕生亦可謂波折重重,其基本設計早在V.C.0070年代後半已經出現,惜因技術問題而隨XMU計劃胎死腹中。直至V.計劃和Reverse
Convert技術的出現,這部重視機動性、以白兵戰為主的機體才得以脫離「紙上談兵」的命運。
V.C.0096年代,0 PLANT為了向最高幹部會掙取維持營運所必要的資金,展示V.R.的開發潛力,倉猝的將XMU-04-C(實為D型,(註1))命名為「TEMJIN」投入實戰中。由於仍為實驗機體,加上配備時測試不足,完成度和安定性方面都有不少問題,造成前線部隊(DNA)相當大的困擾,實際上能運作的機體還不到20%,不過這極少數可以運作的機體卻展現了凌駕於以往任何武器的機動性能和戰鬥性能,不但成功令0
PLANT得以繼續研究發展,亦令它成為新世代兵器的「先驅」。
武器裝備
M.P.B.L.-7 Mk 3-b
TEMJIN成為優秀兵器的主因, 除了輕快的機動力,由detmers社製造,
汎用性極高的主武器「大型BEAM LAUNCHER」(M.P.B.L.-7)
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M.S.B.S.制禦下,M.P.B.L.-7
能依不同狀況發射出多種不同彈道、彈速、破壞力的光能(BEAM),
特別在對Virtuaroid Mode,400公尺以下的白兵戰時,
配合附加的光能刃(BEAM BLADE)形成機能,發揮出超卓的戰果。
原來在設計初時,因未預計到VR對VR零距離戰鬥的出現,並未有此機能。
但後來的模擬戰鬥卻出現極多的近接戰狀況,為免在零距離發射導致自機損壞,
於是研究人員便作出「調整槍身極性,在槍身、
槍管及其延長線上展開擁有最適化震動週期的荷電粒子光能領域(BEAM
FIELD) ,像刀一樣直接向敵人斬下」的意見,在改良後,
便成為可瞬間形成全長50公尺巨大劍刃的強力近接武器。
POWER BOMB Mk.94
TEMJIN左手腕部射出的榴彈型擾亂、防禦用兵器。平時是由結晶外殼Crystal
Shell包裹著的8面體,內部是不活性化的能量核心Energy Core。當射出時,核心會活性化,同時周圍會展開8個素子,張開光能領域令其保持安定。素子組合了時限及近接信管(可在射出時自行設定),當到達設定臨界值時便會自行停止,核心隨之崩壞,放出全部的能量。能量形成的巨大爆風能令一般VR裝備級數的光能兵器及實彈兵器無效化,不過由於爆風本身的攻擊力極低,只能起到干擾實視、防禦等效果。因核心的能量在用盡後可經由機體發動機補充,所以理論上彈數是無限的。惟一問題是過度的再充填會對固定核心的結晶外殼負擔增加,造成折舊。
V.C.00a2-O.M.R.
MBV-04-10/80
TEN-EIGHTY
第一世代型VR中以完成度和安定戰鬥力著稱的TEMJIN可謂首屈一指的傑作機,而10/80
是第8工場「FLASH REFOE」將版權租予第3工場「Moony Valley」開發、生產的簡易量
產型(OEM版)。基本設計繼承自TEMJIN,但各部份強行削減成本而簡略化,全體能力
比原型低。由於製造原價跟SAV-07 BELGDOR相若,在成本效益上佔優。與RNA抗爭全面
化的V.C.00a2年後取代能力不足的BELGDOR大量導入,成為主力機種。由於比BELGDOR更易
操縱,在前線上對本機的評價並不壞。然而想和RNA的APHARMD對等地戰鬥依舊相當困
難,是以DNA對第二世代型VR的呼聲還是非常之高。
有使用角柱狀大型光能步槍M.P.B.L.-7 mk.2-d/9/88(TEMJIN早期型用的改修版
本)、小型手槍狀光能發射器C.G.S.type a1/C等兩種不同武裝機種登場。
(令人想起名作機動戰士高達中的狙擊手吉姆和吉姆……)
V.C.00a2-O.M.R.
SDK/04
TEMJIN「四之影」
(Shadow所屬)
被稱為「Shadow」的組職所屬一系機體,知道它們有關運用的人,實際上可說是完全沒有。V.C.90年代後半開始有關它們的傳聞出現,詳細資料雖為秘密,時至今日仍然未明。但根據段段零細的情報,我們可以推敲出其大致形態。
Shadow母體為直屬0 Plant的VR運用部隊,當初目的應為集中管理「Virtual-On
Positive(同調率)」、V-結晶交感精度高的優秀人材。設立時的主任研究員為布斯拿博士(原型Fei-Yen稱呼他為「爸爸」的人物),他對後世帶來無數波紋的劃時代驚世研究活動,相信就是從這裡而來。
隨0 Plant的疏離和解體,Shadow潛伏於地下,維持有隱然的影響力。從被稱為「影」,不勝枚舉的神秘VR目擊事件,可說明它們一直持續著某種形式的活動。
「影」並不是指限定單一的VR機種,在小說《One-Man Rescue》#06「黑衣的救濟者」一回中,「四之影」是以MBV-04
TEMJIN 為基的機體。但並不表示「壹之影」同樣是TEMJIN系機體,而且「影」和基體是完全不同的類型,數值性能更有隔世之感。各機體都會因應專屬駕駛者而作極限的個人調整化,包括連V.Converter也使用最適化的優質的結晶質,成為獨一無二的超高性能專用機。「影Shadow」需要專屬駕駛者(「騎士Knight」)才能發揮其本來實力,而在兩者組合時會特別稱呼為「影騎士Shadow
Knight」。在這小說中登場的「四之影」並未搭乘專用駕駛,而是由達修.布朗加曹長以M.S.B.S.ver.3遙控起動,遠遠比不上本來的戰鬥能力,然而和一般用VR比還是壓倒性的強。黑漆的身軀配合充滿殺意凶惡的配色,全身各處都有「瞬殺無音修羅首狩取」的漢字帶狀紋樣,可能和本身的專屬騎士或整備士官有關……東洋系…難道……?!
「四之影」的基體MBV-04 TEMJIN是和HBV-05同樣為最早實用化的戰鬥VR,在第一世代VR中是以首屈一指的完成度和戰鬥能力著稱的傑作機,而10/80是其簡易量產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