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場機體解說:
Part 5


MBV-09 APHARMDV.C.00a0-O.M.G.
音速戰士——
MBV-09 APHARMD

基本概念的破綻
V.C.0094年之後,陸續導入的新型VR,令DN社內部出現因應新商品運用帶來的對立局面。當時的VR,在開發費用、需時和營運成本上都相當驚人(特別是HBV-05及TRV-06),和當時限定戰爭高呼「易用,且高戰鬥效率」類型的兵器商品格格不入。DNA方面,視之為包袱,0 PLANT雖持另一觀點,但不約而同的是,對VR作為兵器商品的存在意義抱有疑問。特別是現場的士官階級管理人員,由於深明初期VR在使用及整備上的問題,表明對導入VR持否定態度者為數不少。DNA本部VR導入派的人,成了最高幹部會與反對派的磨心,一語道破此現狀,即為「機種多但不好用且沒有找到合適的用法。」MBV-04與HBV-05為基於同一概念下實現新類型戰術戰鬥力,同期開發的機種。本來2機種已經足夠,但現實卻是問題的本因:戰鬥預期之上的高速高機動化帶來TRV的必要性,而HBV-05在製作上的問題也使本來的量產概念付諸流水。而補救用的TRV-06和SAV-07二機種,前者因為是缺憾機種而不得不改良再開發出TRV-06k,後者則是「僅比沒有好一點」的問題機體。
V.C.0097年,DNA內VR導入派與反對派陸續提出對最高幹部會的上書。
「…DNA對試驗性導入的XMU-04、XMU-05,以至後來的SAV-07等各機類型的VR,就其商品現實價值進行深入調查,結果我們得出以下結論:除非實現當初『透過2機種形成戰術戰鬥力』的單純概念,否則兵器商品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後略)」

新型MBV開發
受DNA發自良心的警告,最高幹部會為實現最初設定的戰鬥VR概念,決定開發新型機體,但原本並沒有再開發新型MBV的意思。因為MBV-04已達原本的開發要求,而DNA高呼要求開發代替機種的,也不過是「可以用的SAV」,而因應此要求工場開發管理局著手開發新型的SAV,基本設計源用XMU Project的實驗計畫10號機,而這新型SAV就是後來採納為制式VR的HBV-10 DORKAS。
而意外的新型MBV開發要求,是出於一貫反對導入VR的STDS(註1),他們製作了名為「因應限定戰爭而生的兵器」的報告書:

「……地球圈內我們人類的生活環境已達飽和狀態,自覺可能性已達極限,人類最大的罪業之一的戰爭,在質、形式各方面都有了改變。人類經過長時間的反覆嘗試與摸索,構成現在的『限定戰爭』系統,可說是現時最理想最成熟的水平。這種既具政治性、商業性、教育性與娛樂性的Communication Media,將人們的矛盾思想與貪婪融會為一,具有充分的祝祭空間系統(註2)形成機能。我們STDS以供應能在此系統內發揮最大效率的兵器為業務,作為開發商品,經常因應環境進行市場調查及策劃是必要的。」
「一般而言,限定戰爭對兵器要求有極高水平的平衡,構成要素是多樣化的,當中最重要的是Cost(成本)、Maintenance(維修保養)與戰鬥時的Visual(官能刺激)性。根據這些條件,我們對存在意義是疑問的VR兵器進行考察,及早找出商品的缺憾。我們就巨大機械人兵器的開發經歷過無數的失敗,簡而言之就是XMU計畫的挫折,雖然從中吸收各種形式的教訓,至今還是有重蹈覆轍的現況。最高幹部會將限定戰爭拘泥於僅止Visual Communication Business(觀能廣播業務)一面,並未對逐漸冷卻的市場作一細心分析,摸索出新局面。生產成本與整備維修性,與兵器本質無視的商品過去並無成功的例子,大型機械人戰鬥這吸引的題材,要在回報、商業利益上取得平衡,就非得解決此問題不可。」
「但是相反地,如果從VR必需商品化這一點認真地考慮,除解決此一問題外還是有其它的方法。DNA去年的業績下降,令我們明白到大量投入單純追求高效率的兵器會令限定戰爭變得枯燥無味,令市場萎縮。而我們就使用中的VR,在戰鬥力等給予正面的評價。利用這兵器的戰鬥,帶來截然不同的高觀能刺激、高興奮度戰鬥場面。我們現對最高幹部會,與及DNA本部對導入VR作為活化市場的新商品,將本商品擁有的視覺魅力為觀眾帶來多角的,且引伸出最大限而有改良必要的建議(當然,前題條件是無損作為兵器的戰鬥力)。而我們認為,VR的視覺魅力與戰鬥力取得最高水平的平衡,將可以填補在成本效益上的缺憾。」
「現在的問題在於,根據DNA內編成VR部隊的經歷多場實戰之後的報告,列舉出VR種種吸引的賣點,而其中最值得留意的是VR對VR的近接戰鬥。這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戰法是VR實現舊有兵器無可匹敵高機動性下的賜物,形成一般規定下最接近限定戰爭本質的Situation(註3)。然而現用VR並未有對應近接戰鬥的武器(註4),我們誠意期望最高幹部會,與及DNA本部在VR商品上的成功,務必進行對現用機種的改良,以至開發最適化新機種……(後略)」

最高幹部會對這份報告極為重視,他們對現用四機種(TEMJIN、RAIDEN、VIPER及BELGDOR)有關改善近接戰鬥的問題交予開發管理君進行調查,進行改修作業(註5),同時,開發中的XBV-10也被要求追加近接戰鬥能力而改變設計。另一方面,更決定開發近接戰鬥專用的身特殊化新型MBV。

VR開發在0 Plant放手之後就交由開發管理局轄下各工場進行,今次的新型MBV,就交由當時新設立的第2工場(2nd Plant)進行。第2工場的開發人員多是新人,他們意圖製作和過往VR不同,並不以XMU計畫為藍本的新規設計機體。他們最在意的是由Dynamic Lee公司帶來,應用Beam Field發生器的打擊兵器,最早決定開發的近接戰鬥專用的新型VR,便是由此武裝而來。
但是開發卻不能順利進行,由零開始的VR製作,對這班開發者而言未免太困難,開發管理居遂對第2工場建議源用XMU計畫9號機的基本設計,由於缺乏實績,第2工場惟有接納建議。

MBV-09 APHARMD
完成的XBV-09是比MBV-04大幅精簡的機體,有非常直接的操作特性,畢竟TEMJIN的骨架構造是源自0 Plant的基本設計,不是新興工場可以輕易模仿的水平。不過,有關機體性能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在構造堅固性和維修保養上的容易更凌駕於TEMJIN之上,最後在V.C.009c年本機正式採用為制式兵器,命名為MBV-09 APHARMD
MBV-09 APHARMD是MBV-04 TEMJIN的發展型,其肉搏戰鬥能力更被進一步強化,是以市街地鎮壓戰鬥為主要用途的機體。TEMJIN最大特徵的主武裝M.P.B.L.-7附加光劍形成機能後是在近距離戰時的有效武器,然而在市街地等狹小地方時,因體積問題令效果大打節扣。APHARMD選用的Dynamic Tongfer (ver. Ex)平時收納於兩臂,只在使用時展開,可因應環境使用之餘更具有驚異的破壞力,而在火器方面使用Beam Shotgun,雖缺乏作為MBV的汎用性,但由於以同期的火力支援型VR.DORKAS協調作戰為前題,在互相支援下無損APHARMD的優異性能。此外本機為發揮近接戰鬥的最大效果,除受損率高的位置(如正面各部份、前胸)施與裝甲強化外,更特別重視直線加速性能,配合新型高出力V.Converter與強化驅動系統,各方向機動性、空中機動力雖只與TEMJIN相若,但極速則是第一世代機種之冠,在配合Tongfer使用時的前衝動作,能達到音速以上的超高速度(時速1200公里)。

武器裝備
[Dynamic Tongfer ver. Ex(Dynamic Lee)]
由Dynamic Lee社製作的特殊型武器,Dynamic Tongfer爆烈柺的破壞力名符其實是令人震驚的,通常收納於前腕部,因應戰鬥環境只於使用時展開。利用新開發的Beam Field形成機能讓高能荷電粒子瞬時集束成非實體棒狀,高熱、高電荷能量以直接打擊形式對目標物造成嚴重物理性損害,破壞力是當代VR裝備近接戰鬥武器的最大級,外觀形狀及設計概念估計來自舊世代亞洲地區的傳統搏擊武器。
[R-11 Gun Launcher]
能力有限的ajax製Beam Shotgun光能散彈槍,此裝備令APHARMD缺乏作為MBV的汎用性,但由於以同期的火力支援型VR.DORKAS協調作戰為前題,此缺點並未受到重視。概念來自舊世代步兵用火藥兵器,在M.S.B.S.的FCS制禦下,能依機體狀態發射出多種不同的非固態散彈狀高能荷電粒子彈體,由於槍身體積問題,能量匣容量偏低,約僅有MBV-04G型使用M.P.B.L.-7mk.3-b的三分之二,加上槍管集束指向性的關係,發射彈體能量衰變率偏高,不利於長距離射擊,但在中至近距離戰鬥中可發揮出可觀的戰果。由於槍身構造簡單堅固,在戰鬥時也有駕駛者強行作為近接打擊武器使用的異例。
[Power Bomb MK.94(T.O.A.)]
裝備於左腕的榴彈射出裝置,和MBV-04 TEMJIN同型,防禦、掩護、輔助兵器。基本構造、用法大同小異,但因應本機性能及戰術概念而在信管設定上有一定改變,主要是在能量牆形成狀態、有效範圍及破壞力等方面。


APHARMD RV.C.00a2-O.M.R.
RVR-21 APHARMD R
(Apharmd The Revenger)
第一世代型VR,MBV-09的全面改修型機體。RNA在著手開發被稱為新型APHARMD系列前, 曾以MBV-09為基體進行種種改修方案,試驗性的導入新機構,進行綿密的實動測試。在 新型機實用化之後,那些測試用機體或作為訓練用,或作為實驗用,也有廢棄處分的。 RNA從來就沒有打算將之投入實戰中, 但是原本奉行少數精銳主義的他們,在面對第8工 場投入壓倒性物量支持的DNA時吃盡苦頭,因此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唯有將舊式化的機 體再調整導入實戰中使用。
單從綜合能力而言,本機當然遠遠及不上第二世代的各機種,但是前腕部裝備的光能枴 所發揮出的近接戰鬥能力在V.C.00a2年當時還是充份的強大,特別是以加速性能為主體強化過的 機動力有很高的評價。發現近接戰鬥價值的RNA在V.C.00a3年B型(Apharmd The Battler)出現前,敢於繼續使用本機的駕駛者為數不少。


APHARMD AV.C.00a2-O.M.R.
RVR-30 APHARMD A
(Apharmd The Attacker)
最早被稱為「第2世代型VR」的機體, V.C.00a2年當時最新銳的機種。由於機動性能, 特別是高速機動制御的顯著進步, 第1世代型VR想與之互角極為困難。 極具汎用性的機體構造和FCS用OS, 使它可以因應情況裝備不同系統的火器、 武裝(文中提及過的有手提輕機槍、 火箭筒及可如蝴蝶刀般接疊收納的近接武器等等)。 而且不單是以腕部機械手制御系統操作的手提武裝, 機體骨架上還設有數個可以裝拆各式大型附加武裝的接合點, 保証了未來發展及改良的可能性。於是, 本機A型便成了稱為APHARMD系列各式派生型號的原型機體。 (在遊戲中登場的Apharmd The Striker和Apharmd The Battler等即為其發展型)


APHARMD CV.C.00a2-O.M.R.
RVR-12 APHARMD C
(Apharmd The Commander)

LOADING.jpgAPHARMD A是RNA的主力VR,在各式戰區、 戰域長期活躍。期間發展出一系列派生改良型, 被統稱為APHARMD系列,而C型即為指揮官用機而開發的型號。 頭部追加感應器、通訊、指揮系統改良、OS及各種裝備特殊化, 最大特徵是左腕裝備的 大型實劍(正式譯名待查,有鞘、單刃直身、   日本刀狀,估計是高熱高周波併用型近接切割兵器……EVA!?), 在近接戰鬥時可發揮出絕大的效果。


APHARMD D
V.C.00a2-O.M.R.

RVR-32 APHARMD D
(Apharmd The Disrupter)

第二世代型APHARMD系列中最重裝型。以支援A型為基幹的打擊部隊為要開發主目的之火力支援用機體,因此兩手裝備了Box Launcher各一門,兩肩裝備Unit Gun各一門,火力面極為充實。但是重量也顯著增加,造成機動性能下降的要因。 在DNA還是以舊型VR為主力的時候,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還未被重視,本機在各戰線都有使用。但是,在對手陸續導入第二世代型機種之後,能力太片面的指摘就開始出現,之後本機在戰場上扮演的角色就逐漸為重視機動力的中量級S型所取代,從第一線中退下來。

 


RVR-33 Apharmd The Striker(初期型)V.C.00a2-O.M.R.
RVR-33 APHARMD S 
(Apharmd The Striker "初期型")

APHARMD系列中Disrupter以最重裝著稱,然而代價是犧牲了機動性,決不是平衡性高的機體。特別是遇上以S.H.B.V.D.為中核的DNA部隊時,出現面對遠遠優勝的第一世代VR,卻陷於苦戰的醜態。
憂心此現狀的RNA為提升其機動力,把D型的裝備減半,作為現場改修型送上戰場,這就是後來被稱為S型(Striker)的機體原型。受惠於裝備簡略帶來輕量化,展現出火力支援型機體史無前例的高機動性,震撼DNA上下。
RVR-33 Apharmd The Striker(後期型)

 

V.C.00a4年的戰爭Oratorio Tangram中使用的為後期型,和以Disrupter為基的初期型不同,採用了新設計的骨架,航空電子控制用各系統徹底改良後,Unit Gun移至左肩,Box Launcher設於右腕,並追加了初期型缺乏而備受批評的近接戰鬥專用裝備「Critical Edge」。
 

 

 

 


 

註1:
STDS,DNA戰略.戰術開發局,負責商品開發計畫草擬到實行,是DNA營業戰略的中樞
註2:
抱歉無法找到合適的中文譯名,大意就是形成近似節目慶典,讓群眾意識有了短暫的、臨時的,集約解放場所與媒介的形成條件。
註3:
限定戰爭作為商業廣播,同時有種種不可思議的規定。像一方面鼓吹激烈的戰鬥內容,一方面禁止過份血腥暴力的場面,抵觸一般規定時便會加上年齡限制及刪改。但VR等巨大人型機械人的近接戰鬥有真人肉搏戰的刺激性,但血腥程度與殘虐性極低,STDS指出此為VR商品價值的一點,也是限定戰爭本質的要素。
註4:
V.C.0097年當時MBV-04並未全面對應近接格鬥戰
註5:
MBV-04的主武裝在M.P.B.L.-7mk.3開始導入格鬥戰用光刃形成機能,TRV-06的jury社製光能發射器Revenant 在ver.1.6之後追加了大型光劍形成裝置,而HBV-05因價格高昂且產量太少,並未進行改修。SAV-07則因構造上難以再追加裝備而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