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回目錄 |下一篇>> |新聞插播---剋蟑新法| Valid XHTML 1.0!

必也正名

「天然物」是什麼東西?

有人形容生物體是個大工廠,能夠生產成千上萬種產品,這些產品就是所謂的「天然物 」(natural product)。上次內容所提到 的寧樹成分就是實際的例子,它們都是由寧樹所製造,而非人工合成的產物。

或問:「橡膠是天然的,棉花是天然的,石油也是天然的,它們都是『天然物』嗎?」

答曰:「嗯…就算是吧!但有機化學家所感興趣的『天然物』是指像寧樹成分般的 有機分子,分子量範圍在一萬以下而生化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分 子量常大到數萬,且為聚合物,並不涵蓋在內。」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生成了一些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是光合作用的產物,但並不就此停 住,有些產物進入一連串的後續反應,扮演起始物的角色,生成許許多多的「次級產物」, 或稱「二次代謝物」[1],這些物質在生物體內或 許有其功能,也可能沒有,早期的研究人員一度稱它們為廢物[2],無任何作用,然而愈來愈多的新發現告訴我們,「二次代謝物」在生物 體內是有其職責的,不但如此,有些甚至可以用來治療人類的疾病。

往後所要介紹的天然物就以上述說明為原則,它們是得自生物體的有機分子,是曾被當 作是廢物的「二次代謝物」,分子量最多只有數千。有些天然物 具有「特異功能」,像寧樹的成分中,有的可以讓昆蟲「敬而遠之」,若把這些化合物灑在 毛蟲常吃的葉子上,它們會拒絕進食,科學家稱這樣的現象為昆蟲 拒食活性」,具有這般特異功能的化合物叫做為「昆蟲拒食物質[3]。19990831

一位德國的昆蟲學家在非洲大陸上觀察到一個現象:蝗蟲過境後,大地上的作物常是被 吃得乾乾淨淨,但有一種樹完全不受影響,葉子長得好好的,它就是寧樹。

下次主題:「寧樹的故事」

新聞插播---剋蟑新法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兩位科學家 Chris Peterson 及 JoelCoats 在 8 月 23 日美國化學會[4]的會議中指出,荊芥[5]所含的一種化學物質對蟑螂有驅趕作用,且效果是市面上驅蟲劑主 要成分DEET[6]的100倍。

Peterson 及 Coats 是在數年前開始研究荊芥,當時一位暑期實習醫生告訴他們該植物 對昆蟲有抵抗力,於是他們把荊芥的葉子加水煮沸,蒸餾出名為 nepetalactone 的有效成分。

此外,Peterson 亦在桑橙[7]中發現具有驅蟑 作用的化學成分,但未能確知是何種化合物讓蟑螂產生「厭惡」的反應。桑橙是一種壘球般 大小的水果,不可食用,有時會在雜貨店中販售,民間買來置於櫥櫃及地下室以驅趕各種蟲 子。

此一發現提供了不具毒性且可抑制惱人昆蟲的方法,這些昆蟲不只惱人,科學家指出, 蟑螂的排泄物會造成小孩子,特別是都市的孩子產生過敏,導致氣喘發生率昇高。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兒童中心小兒科教授 Peyton Eggleston 博士告訴巴的摩爾太陽報說 :「我們花了三年的時間追尋處理蟑螂的方法,如果能用驅趕劑,那實在太棒了!」

研究人員測試驅趕能力的方法是在籠子裡分別放置有處理過及未加處理的濾紙,測量五 分鐘內蟑螂在兩種紙上停留的時間各有多久。

雖然大部份的人喜歡在看到蟑螂時立刻將它打死,但驅趕劑可以在人們離去時將蟑螂有 效地阻絕在外。

目前研究人員只試過德國的棕色小蟑螂,尚未試過拇指大小的美國蟑螂,並正要開始用 蚊子來進行試驗。

蟑螂的感覺器官是在它的觸鬚、足部及口部,這些可能正是受到荊芥及桑橙影響的部位 。

研究人員並未試過將荊芥的葉子散放於屋子四周所產生的驅蟑效果,因為那樣可能趕走 了蟑螂,卻引來了新的不速之客─貓。

譯自ABC Science News (19990826)

註解

  1. secondary metabolites,譯為次級產物或二次代謝物,醣類、蛋白質、脂肪、核酸等 生命必需物質屬初級產物,或一次代謝物,primary metabolites。其來源可參閱「其來有自」一文。back
  2. waste products back
  3. insect antifeedant activity, insect antifeedants.back
  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back
  5. catnip,學名 Nepeta cataria,高約一公尺的草本植物,葉子有香味,對貓有 吸引力。back
  6. 全名是N,N-diethyl-m-toluamide。back
  7. Osage orange。或稱「奧塞奇橙」。Maclura pomifera。桑科,歐洒橘屬。 back

structure of
nepetalactone structure
of DEET

<<上一篇|回目錄|下一篇>>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