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說(2)
 
 

學說(2)

其他對立的主張

奧地利學派的另一個特色是他們有較多與其他學派對立的理論:

- Monetary Overinvestment Theory(與凱恩斯學派不同)

- 支持自由的銀行體制(與貨幣主義者不同)

- 關注個人的在不同環境下的心理狀況對行的影響(大部份經濟分析只

簡單地假設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局限)下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大體而言,這些分歧都是出於雙方基本的假設不同而出現。

貢獻

奧地利學派有很多理論和主張與傳統的古典經濟學不同。另一方面,

奧派的繼後者所提出的宏觀經濟學的主張又與貨幣主義者、凱恩斯學

派和整體均衡論唱反調。加上與馬克斯主的對立,奧地利學派似乎是

一個"與別不同"的學派。

事實上,不論奧派本身的理論和主張正確與否,能引起三個方面(古

典經濟學、凱恩斯學派和馬克斯主義)的辯論,已經是奧派對經濟學

發展的一大頁獻。

Carl Menger提出的主觀價價值論,引起了奧派與德國歷史學派的激烈辯

論,令經濟學的方法理論有了莫大的進展。

另一方面,現今經濟學最基本的"機會成本"慨念,也是由奧派所催生的

。在此之前,一件物品的成本只會透過生產該物品的要素的價值來計

算。奧派的主觀價值論,引入了"Alternative Cost"這個慨念,其後演變成

現時的Opportunity Cost。

奧派的資本和利息理論也影響到瑞典學派和美的I. Fisher,引起了一輪

對這個理論的辯論。

後期發展

奧地利學派在一次世紀大戰之前最為興盛。一次大戰後,受到馬克斯

主義者的影響,和後來納粹德國的入侵,不少奧派的教授分別到了不

同國家,使奧派的研究方向漸漸分散。

然而,奧派的經濟學卻因此說豐富起來,不再局限於早期著重分析個

人的理論,繼後的學者如 F.A. von Hayek 和 L. von Mises繼續默默耕耘。

前者更在197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