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東方日報>
教署禁柴灣一小學續辦
家長炮轟政策僵化 漠視區內需求
[本報訊]柴灣區小學學額不足,不少小學生每日都要乘坐校巴誇區上學,但教育署卻罔顧實際需要,不准區內一間口碑極佳,申請入學人數高出學額三倍的小學繼續開辦,引起學生家長不滿,批評教署政策僵化,寧願浪費資源讓教室丟空,也不理會區內學童需要。
被教署要求停辦的小學是勵志會馮瑞璋紀念小學。教署發言人表示,該校原址巳預留作全日制學校之用,而校方在九三年巳簽署協議同意停辦該校。
人口漸多學額需求增
不過,據該校校長梁宇欽表示,九三年該校與教署簽訂協議逐步縮班至停辦,是由於當時區內學額過剩。但近年柴灣區人口增多,區內小學學額需求殷切,該校是願意再繼續辦下去,而且絕對有人力和財力轉為全日制學校。校方今年九月正式去信教署申請繼續辦學,但未獲署方接納,署方更正式通知校方需於二○○○年初停辦。
勵志會馮瑞璋紀念小學,原本分為上、下午校,合共六十班,可容納二千多名學生,現巳縮減至只有上午校,開辦小四至小六班級,共二十班,收生人數僅約八百人。班級數目正按年削。一群學生家長指出,區內學額不足,教署卻要學校縮班,寧願讓課室空置是浪費資源。家長指出,區內學額不足,每朝校巴排滿路上接載學童到區外學校上學,正是最好的明證。
憂慮子女要誇區上學
據港府資料,現時港島東區適齡學童有十二萬六千人,排名是全港第三之地區,學額需求極大。多名家長表示,擔心該校停辦後,其子女便失去因有兄姊就讀該校而獲分配學額的計分優惠,可能會被調派往較遠地區上學。
馮瑞璋的校長指出,環繞環翠村、茵翠苑、及即將落成的居屋屋村一帶,就只有這間小學,校方極願意因應家長要求繼續辦下去。事實上該校極受家長歡迎,入讀率達百分之一百,申請入學率更高出學額的三倍。家長均異口同聲對記者表示,該校是區內名校,口碑佳,是家長選擇學校的首選。約十名學生家長昨日就聯同東區臨時區議員梁耀雄與教署官員會晤,要求教署容許該校續辦。不過,要求未獲教署接納。
梁耀雄於會後批評教署政策僵化,署方仍堅持校方已簽訂協議停辦,完全未有考慮區內人口增長對學額的實際需求。他批評教署要求該校停辦,是與特首計劃撥地增建學校以解決學位不足的政策背道而馳。
|

柴灣馮瑞璋小學是學生家長眼中名校,不滿教署不按實際需要堅持該校停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