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 | 銀河系 | 火星人 | 恆星演化 | 霹靂說 | ||||||||||||||||||
太陽 46億年前,一個恆星的末日爆炸,引起銀河系中一塊星雲的崩解,而這場崩解造就了另一個恆星─太陽。太陽在脫離了孕育它的星團後,成為一顆獨立的星球。太陽迸射出光和能,並慷慨地把它的熱給了圍繞它的九個行星。 讓我們把焦點對準太陽。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翻騰的氣態表面,其上覆蓋著火焰。火焰被太陽核心加熱到6,000k,然後分解成直徑幾千公里的大氣泡,我們稱這些氣為「米粒組織」(granules),這些米粒組織每隔幾分鐘就噴出和回到太陽表面。接著,我們還會看到太陽綴有一些陰暗地帶,原來是伽利略最先發現的黑點。這些太陽黑子看起來陰暗,是因為它們比太陽表面冷上大約2,000k。太陽黑子綿延幾千公里,大小甚至會相當於一個小行星。 太陽表面的活動很頻繁,而太陽黑子就是太陽表現性情的地方。在整個太陽上,黑子不時會燃燒,噴出火舌,將物質迸發至太空中。有的會被磁場吸引,又落回表面,並且畫出弧光。這些火光向空間拋射出大量物質,這上由質子和電子組成的物質,後來加入因太陽外層蒸發而造成太陽風。
太陽黑子的平均數目,以11年為一週期而增加或減少。天體物理學家相信,這現象與太陽內部磁場會週期性重新排列有關。太陽像一塊有南北磁極的磁鐵:每隔11年,這兩極的方向互換。慧星的尾巴,是太陽風造成的。這些慧星,由核心開始形成,如滾雪球般愈來愈大,不時前來拜訪太陽系。它們筆直的模樣,是被太陽熱蒸發後的冰凍物質,與帶電粒子相互作用的結果。 黑子的溫度雖然比周遭稍低,但可別以為黑子的能量因而較小,黑子是太陽磁力束突出表面的接觸點,當磁力束強度持續增強,會引導太陽較內層的能量到表層,當這股能量突破太陽表層時,便成為大家所熟知的日冕(Corona),日冕將高達數百萬度的質子推向太空形成一股太陽風,太陽風會挾帶大量的帶電粒子往外擴散,如果遇到具有磁場的行星,這股帶電粒子便會沿著磁力線旋轉,落到行星的南北兩極(磁極),過程中帶電粒子會撞擊極區上空的氣體而釋放能量,使得極區上空出現各式各樣的極光。 2001年4月出現的大量黑子群之中,有一對黑子(編號9393,其直徑是地球的22倍)噴發一股強烈的太陽風,這幾天吹到了地球,便開始衝擊地球的地區,使得極光異常光亮,平常必須在阿拉斯加才看得到的極光,現在甚至在卡羅來納州(Carolina)、加州、新墨西哥州也看得到,這股十年來最強烈的太陽風將可能帶來衛星通訊的中斷,並干擾長途電信。並且北卡羅來納州的居民表示,最近晚間天空出現的極光是二十年來最壯觀的一次。下圖是美國NASA模擬次太陽風粒子衝出太陽表面的動畫。
|
有關太陽的最新資料,可瀏覽http://www.spaceweath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