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興盛原因

1. 君主的提倡
唐代統治者都重視文學-例唐太宗設文學館、弦文館去招延學士
統治者均重視詩歌創作-如太宗、武后、中宗、玄宗
君主擢用詩人 -玄中重李太白、文宗置詩學士七十二人
所謂上有好者,上必有甚焉,作詩風氣
大盛
2.
科舉制度以詩賦取士
唐代以科舉取士,詩歌又為科舉的考試科目,詩歌既成士人入仕途的門徑,自然令詩歌創作蔚成風氣。
3.
社會經濟發達
唐代國盛興隆,貞觀之治至玄宗開元年間,社會安定,提供創作供了物質的基礎。
4.
官員平民化
因科舉制度的設立,唐詩人大多出自民間,他們有豐富的現實社會經驗,作家的地佔由貴族擴展到平民階層,使民間詩人的創作得到自由發展,撇去六朝文學的敗風,反映出平民的生活。
5. 政局多變
安史亂後,繼有宦官為禍,朋黨之亂等,社會黑暗,提供了大量題材給詩人,抒發鬱結之情。
6.
詩體的演進
漢代五言詩經過建安詩人的烹鍊後,齊梁時代的聲律說的形成,七言古詩等新詩體,在六朝時代已其備,奠下了良好基礎,而辭賦等文體已僵化,所以詩人集中精力創作新詩。
7.. 儒道佛的興盛
儒家的積極入世思想成為許多唐詩人的共同風尚,成為主流,
道家主張出世思想,對浪漫派詩人李白影響甚大,
佛教義理深妙,對王維等詩人的創作和思想都有影響,
儒道佛產生文化上的百家爭鳴現象,擴大知識分子眼界,
使唐詩亦有不同流派風格百家齊放的現象。
8. 各族文化的交流
唐代國勢強盛,境內各族融合,使唐詩能汲取各族的營養
當時流行的讌樂,正是胡樂為主,對唐詩人有重大的影響。
至於塞外風光及生活,更成為詩人詩歌中的題材。
回上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