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許多成見中,其中最基本的是認為有一個「我」的存在。這樣的假設,使我們每個人把「我」擺在首位,視自己為宇宙的中心,儘管在大千世界中,我們毫無困難地看到我們的世界只是其中的一個︰在這個世界的芸芸眾生中,我們也看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個。無論我們如何自我膨脹,與浩瀚的時空比較,「自我」實在顯得微不足道。「自我」的概念顯然是錯誤的,雖然如此,我們仍致力於追求自我實現,認為這是快樂之道。若想以別種方式來生活,反而顯得不自然或甚至覺得有危險。
但任何經歷過自我意識折磨的人,都知道那是多麼大的痛苦。一旦我們侷限於慾望、恐懼、身分,我們就被限制在狹隘的自我監牢中與世界隔絕而與生活脫節。從自我的妄念中甦醒,才是真正的脫離束縛,使我們走向世界,對生命開放、對別人開放,找到真正的實現。我們並不需要自我否定或自我壓抑,而是要從錯誤的自我觀念解脫。這條解脫之路是先明白我們所謂的「我」,事實上是短暫的、不斷變化的現象。
內觀是獲得這種洞見的方法,未曾體證過身心變化無常的人,必會落入自我主義的圈套中,而招致痛苦。一旦「恆常不變」的錯覺粉碎後,「我」的錯覺自然就會消失,痛苦也會消失無蹤。對內觀者而言,體認自我與外在世界生滅的本質,用以打開解脫之門的鑰匙,就是「無常」。
瞭解無常很重要。「無常觀」連貫整個佛陀的教導。他說︰
只要能活著一天瞭解生滅的實相,好過活了對它無知的一百年。(註一)
對無常的覺知,他比喻為農夫的犁頭;犁田時,能斷除所有的根;又好比屋頂的最高屋脊,高過所有支持它的樑;好比強權的領袖統治諸侯;好比月亮的光亮使星光失色;又好比升起的太陽驅散所有的黑暗(註二)。他臨終前開示︰
所有的業行、所有有為的事物終將會毀壞,努力去學習體悟實相吧﹗(註三)
無常的實相不能只在知識上接受,也不能由於情緒或虔信而接受。每個人都必須從自己身上去體驗無常,直接瞭解無常,同時瞭解自我的幻化本質與痛苦的本質,才能建立走向解脫的正見,這才是正當的了知無常。
當戒、定、慧三種練習達到極致,內觀者即可經驗到解脫的智慧。除非接受這三種訓練,一步步走在這條路上,否則不能達到洞見而解脫痛苦。但即使在開始練習之前,也必須具有某些智慧,或許只是先從知識層面上認識苦諦。即使是淺顯的瞭解,如果沒有這樣的瞭解,是絕不會生起想努力解脫痛苦的念頭。所以佛陀說︰
正見是首要的。(註四)
因此,八聖道的第一步就是正見與正思維。我們必須正視問題並解決要解決它,這時才有可能去練習。我們開始在道德上實行此正道,遵照戒律來端正我們的行為。籍由專注力的訓練開始訓練心,靠察覺呼吸來培養定力,靠觀察全身的感受,培養解脫習性的修慧。
當我們從自身經驗中,體驗到真理時,正見又再度成了八聖道中的第一步。透過內觀的修習,瞭解變化無常的本質,便可脫離貪、瞋、痴三根本煩惱。有了純淨的心,不可能想傷害他人,反而對所有人充滿了善意與慈悲。在語言上、行為上及生活上,都會過著無過失、寧靜與詳和的生活。內心的平靜來自戒律的實踐,因此容易培養專注力。定力愈強,就愈有深入的智慧。如此良性循環走向解脫之道。戒定慧互相支援,就像三腳架的三隻腳。三腳缺一不可,且要一樣長,否則就無法站起來。同樣的,修行者要戒定慧共修,平衡培養八聖道。佛陀說︰
從正見進入正思維;由正思維走向正語;正語導入正確的行為(正業);正業可發展正當的職業(正命);正命帶來正確的努力(正精進);正精進就能產生正念;正念導致正定;正定能產生正智慧;正智慧才能得到正解脫。(註五)
即使在此時此刻,內觀修行也能有相當深遠的實用價值。在日常生活中,有無數的狀況發生威脅到內心的平靜。意想不到的困難會產生,意想不到的人會跟我們對立,畢竟,練習內觀並不保證不會面臨困難。正如學會開船,不代表航程會一帆風順,暴風雨還是會來,問題依然會發生。想逃避是枉然的,而且會有挫敗感。相反地,正確的開始是利用學得的所有技術,來讓自己安然駛離暴風雨。
為了能做到這樣,首先我們必須明白問題的本質。無知使我們責怪外在的事件或人物,認為他們才是問題的根源,因而花費所有的精力想去改變外在事物。但修習內觀會明白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人該為自己的快樂與否負起責任。問題存在於盲目反應的習性,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內心所習慣反應出來的內在風暴。只是下定決心不起習性反應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只要盲目反應的習性仍存在潛意識中,儘管我們盡全力壓抑,它遲早會生起並且壓倒我們的意識。故唯一的解決之道是去學習觀察和改變自己。
說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困難,問題是,我們應如何去觀察自己呢?面對逆境時,負面的習性反應—生氣、恐懼與憎恨已經油然而生,還沒有想到要去觀察它,早已被這負面情緒制服了,並且做出負面的語言或行為。等到傷害已造成,再來認錯後悔,已晚了一步。但下次我們再度面對逆境,仍重複同樣的行為。
或者,假定我們能體會生氣的習性反應已經發生了,我們嘗試著去觀察生氣本身。當我們嘗試時,這些令我們生氣的人或事物會在心中出現。想起這些會更增強我們的憤怒。要將這些人或事物隔離,只單純地去觀察我們的情緒,這是超出一般人的能力之外的。
但是,經由從觀察身心的究竟實相,佛陀發現到無論何時心理生起情緒反應,在身體層面會有兩種變化,一個非常明顯,就是呼吸會變得粗重些;另一變化則比較微細,是生化方面的反應:身上會產生感受。經由正確的訓練之後,一般人可以很容易培養出觀察呼吸和感受的能力。這樣我們可以利用呼吸和感受的變化做為警示,在負面習性反應眾集到危險強度之前提醒我們。如果我們可以持續觀察呼吸和感受,我們很容易從負面情緒中解脫。
當然,慣性反應的舊習已根深蒂固,無法立刻去除。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加強練習內觀,我們會發覺至少有一些狀況,我們不會不知不覺就起習性反應,而會觀察自己。漸漸地,觀察的時刻會增加,而習性反應的時刻,即使有負面情緒產生,其時間和強度也會減少。最後,即使在最令人生氣的狀態,我們也能夠觀察呼吸和感受,而保持平穩平靜。
以這種來自內心最深層的平等心,我們首次有能力採取真正正面的行動—而真正正面的行動總是積極且具創造性的,而不是對別人的負面情緒盲目地生出反應,例如,我們會選擇最恰當的處理方式。當遇到一個怒氣沖天的人,無知的人也會跟著變得很生氣,結果引來爭吵,雙方都會不愉快。但如果我們保持平靜沈穩,我們會幫助別人遠離憤怒,建設性地處理問題。
觀察感受使我們學到︰我們自己被負面情緒壓倒時,我們就會痛苦,所以我們看到他們有負面反應時,我們明白他們正陷於痛苦之中,有了這樣的瞭解,我們會產生慈悲心並願意幫助他們脫離痛苦,而不會讓他們更痛苦。我們感到安詳與快樂,也幫助別人得到安詳與快樂。
培養覺知與平等心,並不是讓我們像植物一樣不動,也不是漠視他人的痛苦,而一味追求自己內在的平和。正法教導我們,對於自身和別人的幸福,我們都有責任,我們要儘可能幫助別人,但需始終保持平衡的心。看到一個小孩身陷流沙中,愚笨的人會變得心慌,奮不顧身跳入流沙中,使自己也陷在其中。而有智慧的人,會保持平靜沉穩,找樹枝搭過去,把小孩拉到安全地帶。隨著別人跳入貪瞋的流沙中是無法助人的,我們必須將別人帶到心理平衡的堅硬平地上。
有時候在生活中,強烈的行為是必要的。例如︰我們對犯錯的人好言相勸,但對方聽不進忠告,除非用強硬的言語或行為無法使他明白,因此採取強硬的行為是必要的。但在行動之前,我們必須先自我檢查內心是否平靜、是否對這個犯錯的人充滿愛與慈悲,如果是這樣,這行為才會有用的;若不是,一點幫助也沒有。如果我們做事出自愛與慈悲,就不會錯。當我們看到強者欺負弱者,我們有責任去制止這有害的行為。任何有理性的人都會這樣做,雖然可能出自同情弱者而氣憤侵略者。而內觀者會對兩方都有相同的慈悲心,因為必須保護弱者不受傷害,也要保護強者不受到他自己有害行為的傷害。
採取任何強硬行為之前,檢視自己是很重要的;事後才回顧辯解是不夠的。如果我們無法體驗內在的安詳和諧,也無法帶給他人安詳和諧。做為內觀者,我們要學習超然,既慈悲又冷靜。我們培養覺知與平等心,以幫助所有的人。如果我們都不做增加這世界緊張不安氣氛的事情,就已經是在做有益的行為了。事實上沉默平等心的行動是很大聲的,它具有深遠的回響,對許多人事物都會有正面的影響。
畢竟,負面的情緒,不論是自己或別人的,都是人類痛苦的根源。內心變得純淨時,無限寬廣的生命就會在我們面前展開。我們可以享受,也可以和別人分享這真正的快樂。
問︰我們可以告訴別人內觀嗎?
答︰當然可以,法是沒有秘密的。你可以告訴任何人在此的一切,但教導別人怎樣修行又是另外一回事,是不宜的。唯有等到你對修行方法十分純熟且接受過指導別人的訓練之後,才比較恰當。如果有人對修習內觀有興趣,可以勸他們來上課。至少第一次內觀體驗,必須在合格的老師的指導下,在安排好的十日課程中學習,然後才可自我練習。
問︰我練習瑜伽,如何和內觀結合呢?
答︰在上內觀時課程時,不允許練瑜伽,因為那會干擾他人。但回家之後,是可以將內觀配合瑜伽姿勢做為健身運動。瑜伽非常有益身體健康,有的甚至可以和內觀結合。例如︰你可以做出一個姿勢,然後觀察全身的感受,這樣會比單純練瑜伽更有益,但是使用咒語與觀想技巧的瑜伽與「內觀」就完全背道而馳,千萬不要混用這種技巧。
問︰那麼關於瑜伽中不同的呼吸練習呢?
答︰它們與健身練習同樣是有助益的運動,但不要把這些呼吸的練習與內觀的觀息法混合。觀息時,你必須觀察自然的呼吸,不要控制呼吸。把練習呼吸當作是一種健身運動,而觀息則是為了內觀。
問︰我是不是執著於證悟呢?
答︰如果是,那你是背離正法而行,只要有執著,你就絕不可能體驗證悟。只要明白什麼是證悟,然後繼續觀察當下的實相,證悟自然會到。如果沒有,也不要失望,你只要做你的工作,把結果留給法去處理;如果你這樣做,你就不是執著證悟,它就會來臨。
問︰那我只要努力內觀就行了嗎?
答︰是的,淨化你的心是你的責任。把這個當作是責任,但不要執著。
問︰不要想到達任何目標?
答︰該來的自然會來,讓它自然地發生。
問︰您對教導正法給孩子有何看法?
答︰最好的時間是在出世前。在懷孕期間,母親就應該修習內觀,小孩會接收到,他將會是一個正法的小孩。但如果你已有小孩,你可以和他們分享正法。例如,在內觀課程結束時,你學會修習慈悲觀的方法,來和他人分享和諧;如果你的孩子們還很小,在每次內觀後,及他們睡前將慈心迴向給他們,這樣他們也能得到法益。如果他們是較大的孩子,可講解一些他們可以接受的正法,讓他們明白。若他們能瞭解,可以教他們練習觀察幾分鐘呼吸,一起坐幾分鐘就讓他們去玩。不要對孩子施壓。讓他們覺得內觀就像遊玩,他們自然就會喜歡做。最重要的是你要過健康如法的生活,做孩子的好榜樣。在家中你要建立和諧安詳的氣氛,讓他們長大後成為健康快樂的人。這是你可以為孩子們做的最好的事。
問︰謝謝您教導如此好的法。
答︰謝謝法,法是偉大的。我只是個傳遞的工具,也謝謝你們自己,你們很努力,所以學會了這個修行方法。光是老師一直說一直說,而學生不去實行,就得不到什麼﹗保持快樂,努力用功,努力用功。
歡迎廣泛傳閱 請勿自行増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