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30日 星期二 晴
好久不見的一種奇景。今天上班的時候, 陽光普照, 但同時又下了一場不小的雨。打著傘, 既遮陽, 亦擋雨。詩云: 東邊日出西邊雨, 此時卻是日出照秋雨, 真箇道是無情卻有晴。
寧靜的辦公室, 通常只會偶爾聽到邱小姐的高聲。今天卻幾番響起了我的電話鈴聲。比SALES更討厭的是, 朋友誤撥電話, 一下子就是連撥幾次, 接聽又沒人應。真不知道電話設定這個連撥功能是為了什麼。
新聞又報導有團體派平安米引起混亂。平安米, 每次都引起混亂、長者不適, 真是「平安」嗎? 不少人都是這是舉辦團體的偽善行為, 做給人看。如果真有心, 何不送上門? 不過, 對長者而言, 所謂「平安米」, 也許只是心理情意結, 不經過一番「辛苦」, 就不覺得「安樂」。每年已習慣了有這麼一役, 就像日積月累的一種傳統, 改變了反而渾身不妥。人, 有時是很自虐的。
2005年8月29日 星期一 晴
上班兩個月。今天第一次沒出去吃午飯。其實時候總是過得很快, 不論是出外吃, 還是留在office。不過如果留在office, 就可以看看報, 看看文章, 而且不必應酬。近來看的那個《往事並不如煙》, 已經好幾個星期了, 仍只是在看羅隆基的故事。也許多留在office, 可以快點看完, 然後寫寫讀後感。好像也好一段時間沒寫過看文章的讀後感了。這個風流才子… … 光看章詒和的描述, 我已經有點傾倒了。章詒和記她父親所說羅隆基對女人有一種魔力, 看到不禁笑了出來。
再者, 我想試試看一個月不出外午飯, 會有什麼變化。我想變化不會太大, 就如我在大學時代每天每餐都沒出外吃, 還是老樣子。反而少了應酬, 少了些八卦消息, 也難保背後多說話。不過這些也不必太計較了。 如果一切隨緣, 如果真的率性, 又有何干?
只有工作不能太隨緣太率性。也許我要求從不太高, 所以一校二校三校都沒有多少大問題, 一旦到了上司最後一校, 總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間」。製作部自然不悅。我也無奈。我們總是就夾在中間。「上司說要… …」、「製作部說… …」尤其製作部的負責人, 人說他性格本如此, 不必介懷, 但一聽到他走近, 已心感不妙。其實, 面對他們, 除了有話直說, 唯唯諾諾之外, 還可以怎樣? 錯是錯了, 必須要改, 現在不改, 下一次還是要改。我也想一校清樣, 但根本沒可能。否則又怎會有二校三校? 的確, 如果首次發稿做得好些, 之後可以省卻很多麻煩。看到劃得到處都是線的改稿, 自己也覺得煩厭。但發稿又總是少不免有錯漏更改。這一行本是如此。每次都會問「他有沒看過?」其實他怎會一校就認真看, 必定是最後一校才會認真看的, 不然要我們做什麼? 要我們就是要幫忙做好一校二校三校, 那到他最後一校的時候, 可以少些改動就清樣。唉, 不過我想他自己也知道的, 不過話也總是會說。
2005年8月27日 星期六 晴
上星期在風雨飄搖中還是去了聽講座, 今天天朗氣清, 自然也會去。上星期是有關道教的生死觀, 這次則是佛教。上次見到陽, 再上次見到陌生男子, 今次不知又會有什麼?
這次沒遲到了, 不過仍然是沒有筆記, 因為本課沒有。真不巧, 遲到的課堂就有筆記, 拿不到, 不遲到的課堂就沒筆記。
也許是心理情意結, 總覺得陶國璋、張燦輝和龔立人幾位教授說得最好。也許他們都做慣了說書人。這次的講者其實也很不錯了, 不應該每每用哲學系的教授比之。這次的講者是一位醫生, 雪白的襯衫, 配上鮮艷的「煲呔」, 架起金絲眼鏡, 一個典型的醫生模樣。但一想到這位婦產科的男醫生, 十多歲就皈依我佛, 感覺就有點奇怪, 外貌和背景內容不配對的奇怪感覺。
也許佛家總愛說「隨緣」, 所以感覺佛教不會像基督宗教那樣hard-sell傳教。兒時看聖鬥士漫畫, 十二黃金之中, 所謂最接近神的人, 處女沙加, 就是有佛的影子。作者塑造沙加的形象, 是冷靜、有智慧 (但被雙子假教皇蒙蔽, 都算棋差一著)。加上歷來看的電影, 什麼大師都是出家人, 說話玄之又玄, 所以一直都覺得佛家很有智慧, (而事實上又的確是很有智慧的)。尤其經過今日一役, 對佛家多一點兒了解。佛家言空, 但也不必一定盡出世; 佛家言現世苦, 彼岸樂, 也不一定盡是灰暗的人生觀。菩薩謂「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普渡眾生」、「自渡渡人」, 其實也有入世為善之懷。緣起緣滅, 本屬無常, 故不必執著。如果人生的苦源於執著, 明白此道, 則一切的苦皆可因而化之。雖然未必時時做到, 但有時做到, 也可開懷。
曾經有一段時間, 常常對自己說, 一切隨緣吧, 不必太執著, 何必苦了自己? 這番話, 大概是時候要再拿出來自省了。
2005年8月25日 星期四 晴
今天順手拿來街頭派發的AM730, 封面封底都是廣告, 終於明白為什麼近來又有這麼多街頭派發的免費報紙了。
正式的新聞, 第一宗消息就是昨天法院宣判禁止15至21歲同性戀性行為的法例是違反基本法的。這意味著放寬對同性戀在法例上的限制。一些衛道之士, 如明光社之類的, 自然要表態。不過除了無奈地說聲「遺憾」「不表認同」之類的話外, 還可以說什麼去反駁? 原來的條例的確是涉及了性別歧視和性傾向歧視。現行法例規管15至21歲男同性戀性行為, 但男女性行為和女同性戀性行為則不受此規限, 16歲以上雙方同意就可以了。這分明就是歧視。要麼就將男女性交和女同性戀性行為的年齡限制也改為21歲。
本人看太多的BL漫畫和不少BL小說, 基本上是很接受這種事了。私生活行為是很個人, 又不直接影響其他人, 卻要用法例去規限、刑罰去阻止, 如何說得過去呢? 也許有些人不喜歡、不認同同性戀, 但就因為這些人「不喜歡」、「反感」, 就要求用法律、刑責去壓制個人的自由, 邏輯論點站不住腳。比如說, 我不喜歡有些人逢中必反、媚洋崇外、說三道四、標奇立異… …難道又立法去限制嗎?
同事是教徒, 不知我立場, 激於「義憤」, 衝口而出就說「現在社會越來越離譜」, 但說到原因, 也只能無奈地說「如此一來, 同性戀會越來越張狂」。站在宗教立場, 其實已沒什麼討論的餘地, 這是宗教原旨的問題。
除了以宗教立場反對, 搬出神、聖經的偉論對反對之外, 還能有什麼?
人們有「恐同症」。其實這都是人們的誤解而已。以為同性戀凡同性都會「搞」, 其實他們也可以有純潔的感情生活, 甚至比異性戀者更純潔專一。哈, 我看得BL系列太多了吧。
2005年8月20日 星期六 雨
風雨飄搖中, 我還是決定去聽講座。今天的講題是道教的生死觀。不知怎的, 我覺得會見到陽。我知道他是道教的, 論文也是研究中國傳統民間宗教, 還會占卦呢。結果, 果然見到他。原來他更是主持之一。記得民幾個月前說「陽的職業很神秘, 又說經常有飯局…」, 原來他果然是個「小道僮」, 任職蓬萊仙館。不過也沒說什麼, 只是臨走是打了聲招呼而已。
今天又是塞車遲到。風雨中候車多時, 然後又在尖沙咀緩慢行使, 本來不大的雨勢, 在等待中又猖狂起來。冒著雨, 半物濕透的到了講室, 人家已經開始了二十分鐘。不過聽了五分鐘, 才知道之前說的都是「開場白」, 未關重要, 也不算「蝕」, 最「蝕」的是講稿又沒我份了。
有趣的題目, 但也許風雨行走, 半身濕漉漉的感覺令我有點累, 聽得不太用心。
2005年8月19日 星期五 雨
今天看師兄的日記網, 原來安替博客終於也逃不過被封殺的運命。早知道會有這麼一天, 只是不知道哪一天。當一天到來的時候, 又覺得有點惋惜, 雖然我們這些「境外」的網民還是可以看到的。然後, 我就會覺得生於自由的社會的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儘管我未必會去看「安替博客」, 但至少我可以有自由抉擇的可能性。
雖然風格已經有所不同, 但頭條新聞還是每星期會看的節目。也許是因為兩個主持做慣了評論式的演繹, 節目少了一些嘻笑怒罵的冷嘲, 也沒有以前那麼「抵死」了。
2005年8月18日 星期四 雨
這幾天都下雨, 天氣涼快了點, 感覺也舒服了些。但出門時下雨, 總有不便, 幸而車站離家和離公司都不太遠。
不覺已經八月下旬, 農曆也到了七月中, 電視台也開始播放買月餅的廣告。有時去美心快餐吃飯, 收銀處的員工也會隨意地推銷一下月餅。而暑假也差不多到了尾聲。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原來這是我第一次真正告別暑假。
看看自己的日記和短文, 原來真的很像那個人的風格。不否認我深受他的影響。那種灰冷, 淡然卻滿溢哀愁, 點帶自嘲和戲謔, 顧影自憐。其實和那個認識他之前的我是很不同的。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成熟, 但至少是一種轉變, 而轉變, 是因為生命中遇上了他。
也許真的是多年了, 我彷彿再沒恨意。沒有經歷試驗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 遇上他, 也算是為我的人生添一點兒價值吧。
唉, 怎麼今晚突然回想故人了?
2005年8月17日 星期三 雨
好久沒有在日記中數落人。其實我為人也算厚度, 至少不會當面跟人過不去。人情留一線嘛。君也許說這是阿Q式的自閉行為, 但總比口沒遮攔、作自聰明的人好。
也許是我自作自受, 其實不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去午飯, 從前也是樂得自由自在的, 很少去應酬。有些人總是很多說話, 名曰「吹水」, 其實言不及義。有時聯誼聯誼, 亦不必太過認真介懷, 所謂聊天, 本來就是閑話家常, 無須句句風雨讀書聲, 家國天下事。閑話但聽無妨, 我從來少做「學是非」之事, 你說說, 我就聽聽, 一笑置之。
只是有些人太多言, 說話過火不自知, 還自以為聰明。午飯時間, 同檯食飯, 他就不停口地說, 彷彿一會兒不說話就不確定自己是否存在。然後, 又總是最後一個才吃完, 每天重復說「好大壓力, 個個都吃完就在等我… …」聽一兩次還算是笑話, 每天都說, 又要我們每天都聽, 算什麼意思? 是想要我說「那你就吃快點, 別那麼多說話吧」還是我要吃慢點去遷就你呢? 我們也沒說什麼, 就是自己一個勁兒地說。
也罷了。我耳朵從來就是最受罪的。難聽的話也聽不少, 甚至習以為常。不高興的我只是不說話, 也不會當面跟人過不去, 小事一宗的話, 我也就忍了算數, 沒什麼大不了的。人與人相處, 少不免有「道不同」之時, 有些事就「不相為謀」, 其他事可以合作的, 也依然可以為友。
我不多言, 碰上多言的人, 即使不喜歡, 也不會太討厭, 你有你說, 我但聽無妨。但有人又不甘寂寞, 一定要你參與其中, 還單單打打的說些似是而非的話。奈何我都太會聽明白。笑, 但不只是一笑置之, 更是悽然一笑, 更是笑其無知。
想起一些人事, 想起多言多敗那個網名。有時我也會沉不住氣, 反駁幾句, 「串」人也可以很「應」, 但事後我多會後悔, 露了自己的底蘊, 難聽點說就是露出了狐狸的尾巴。讓人看到了自己想隱瞞了一面, 更甚的可能有被人發難、借題發揮的機會。近來看反右時代的故事, 就是這麼回事。所以我向來慎言, 少說話, 尤其是無謂之言。當然, 該說的還是應該說。從來太率性, 愛說就說, 不愛說就不說。
突然想起, 他是港大出身, 還常說自己大學時代的宿舍生活, 彷彿還活在那個時代。說當年怎樣怎樣要活在大群體之中, 退隱自我。他那種風格, 想怕是那個時代的遺風吧。
晚上打電話給姑姑, 跟她說九月至十月的大學開放日, 可帶表妹過來看看。自己出身中大, 亦不是覺得它十分的好, 但港大還是不適合我們的了。
當大伙兒在說話的時候, 我才發言, 為什麼呢? 坐車回家的時候想想, 可以數出好幾個原因:
1. 我對話題沒興趣
2. 我對話題不了解
3. 話題太敏感, 太復雜
4. 大伙兒已說夠了, 沒話補充
5. 我不認同大伙兒的說法, 但無以反駁
6. 我不屑去回應這個話題
7. 我不屑去回應發言者
8. … …
我想我還是會率性而為。
2005年8月15日 星期一 雨
平凡中渡日。一天有八小時在工作, 可以說是充實的, 有時充實得忘了時間。聽到鄰座的鬧鐘才知道是時候吃飯、放工。日子很容易過去。沒有特別, 沒有感覺, 平凡中渡過, 平凡中流逝, 在有意無意間失去。
師兄在其日記網寫一個故事, 聲明自己不是主人翁。有點此地無銀。無論有沒有聲明, 相熟的人總會有些聯想。不知朋友看我寫的, 會不會也有很多聯想?
以前有太多聯想, 讓自己不開心, 別人也不愉快。奈何人總是太多聯想, 人的思維本來就是如此… …作繭自縛。
2005年8月14日 星期天 晴
一個星期沒有寫日記, 不為什麼, 只是自己太懶了。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許多事, 只是自己沒有去留心, 更沒有去深究、評論。
近來的熱門話題當然是戰爭六十年。傳媒也有專題報導, 不過多是看過就算了, 沒有進一步去寫評論。
不寫, 並不是因為不屑, 只是太懶, 太懶去寫, 太懶去罵, 但感覺依然很強烈, 強烈得只消稍微多想一點就會難過。
這陣子間中也會校對一下中史書, 看到那段傷痛的歷史。但感覺書本所述的歷史太單薄, 不太血腥, 彷彿血腥的歷史會敗壞了學生的童真, 文字中立得幾乎沒有立場, 問題膚淺得令我嗤之以鼻。
年輕人沒有國仇家恨, 香港人更少了點家國情懷。愛日本名牌, 日本明星, 日本文化的卻大有人在。不得不承認人家是強, 不但在軍事, 亦在文化。悠久的歷史也許反成了進步的羈絆。千百年來植根於骨子裡的傳統, 即使文革也毀不掉。徘徊於仇恨與寬仁之間, 恩怨情仇, 愛恨交織, 連自己也無所適從。
2005年8月5日 星期六 晴
今天看新聞, 說什麼大陸要封殺芙蓉姊姊。這個芙蓉姊姊曾經是網路上的紅人。不過由於我還是太「摺」了, 所以只聽過她的名字,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 還是不太清楚。本來想, 等到有心情的時候就去看看這一號人物, 不過未等到有心情去看, 她就被人封殺了。想起了劉正兄曾經介紹「安替博客」, 還說: 能看的話就要盡快看了, 這樣大膽敢言的網路日誌, 不知可以安渡多少日子。安替尚在, 芙蓉姊姊反而先被殺。
開放改革的轉變啊! 真是今時不同往日。尤其是網路文化, 多姿多彩, 令人吃驚。不過在中國, 還是不能讓你太亂來。
中央電視台走訪台灣國民黨部, 真是世界變了。
2005年8月3日 星期三 晴
天氣又再炎熱起來。今天行政部交來一份強積金申請表。
強積金的原意是好的。只是它生不逢時, 在經濟開始下滑的時候才「出生」。這樣的先天不足, 很多人都對之心存芥蒂。它的「出生」被視為政府推卸未來人口老化所帶來的經濟包袱。不過, 本來就應該這樣。人的確應該為自己的未來打算, 不能等到臨老才依靠別人。政府或者子女都是靠不住的。
除了強積金, 還有每月約1500元的儲蓄保險。如無特別意外, 到六十五歲不死的話, 大概還是可以「過到世」。
2005年8月2日 星期二 晴
公司裝修其中兩間房, 位置就在我們附近。異味難當。
2005年8月1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準時出糧。加上上個月的幾天, 合共一萬左右。心裡很是高興。這才是第一次感覺到出糧的喜悅。
但晚上跟媽拗數, 要拿多少做家用, 又鬧得我很不愉快。如果是一家人, 幹嘛要硬性規定? 對呀, 租個房間也不止這個數, 但我算是你女兒還是租客?
不想說了。感覺很涼薄。數字化, 計較錙銖, 每事論錢, 我自己都覺得自己的做法很涼薄。
當年那個人愛說「父母老了, 要人養; 我大了, 要養人」。結果經常游子羈旅, 我想他也沒怎麼養。養兒防老早已行不通, 不過生兒育女就是為了「防老」嗎? 人與人的關係到底是算什麼?
.凡心瑣事.
|
.痴人夢話.
|
.編織夢幻.
|
.七月.炎炎夏日.
|
.九月.不再背起書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