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工場~

 

 

《黑社會》

晚上, 終於看了《黑社會》。沒我想像中好看。當然, BT的質素, 加上15吋螢幕和小喇叭的音量, 是大打了折扣。坊間已討論多了很多, 也加上了不少政治詮釋。英文名也叫ELECTION, 本就是太明顯的影射

不過事實上全劇卻沒說甚麼選舉。在我看來, 還是不脫傳統黑幫的爭權奪利的模式---論勢力、講錢講表現、威迫利誘、爭取叔父支持。大D的手段就如《黑金》中的周朝先。(剛巧同樣是梁家輝飾演的角色。我覺得大D還不夠周朝先狠呢!) 更甚的是還花了相當筆墨去描述古裝片似的爭奪龍頭棍。將一切回歸到傳統的爭權模式。穿州過省地去追逐那根有象徵意義的龍頭棍, 如金庸筆下的丐幫故事。大頭死命保棍, 邊捱打邊唸著陳腐的入會誓詞, 則有點抗戰烈士的味道。

說「黑社會講民主, 搞選舉」、「他們選話事人早過香港選特首一百年」之類的話, 只是戲言。不過借題發揮, 拋拋書包。這樣形式的選舉, 也許叫「推舉」會比較適合一些。小圈子內的叔父, 圍在一起討論了不夠十分鐘, 鄧伯輕描淡寫地幾句話, 卻一錘定音似地左右了其他叔父的決定。網友都說這鄧伯就是鄧小平啦, 自然想到了當年的八大元老。但我覺得鄧伯說的倒也是有道理的。「誰有錢就選誰, 不如投標? 還有甚麼公信力?」其他元老都沒話好說了。

D願意參與選舉遊戲, 但又不服結果。這種輸打贏要的態度亦讓我想起了美國和台灣的總統選舉。鄧伯又說對了, 有人不滿意結果就要重選, 重選了又有人不滿意, 又重選嗎? 選了是他就是他。」當然, 鄧伯本來就是屬意阿樂的。

現實中的美國和台灣總統終於還是要接受選舉結果。電影世界中, 黑幫還是黑幫, 不滿意的還是以「恐怖主義」的手段去發洩。大D所做的, 本來就是黑幫的行事手法。但網友們反而更看不過阿樂的行徑。他最後無情擊殺大D夫婦, 其實不過回復了黑幫模式的處事方法。黑幫, 本來就不能以「正式的」、「公義的」這些概念去理解。

儘管阿樂是一個虛偽險詐的人, 我還是覺得「話事人」應該是由他來做。D根本是不成氣候。阿樂對JIMMY說「古惑仔不用腦, 一輩子都是古惑仔。D率性而為, 本不是做大事的人。阿樂冷靜深沉, 才有領袖風範。期望領袖有道德仁愛, 只是儒家理想化的描述。如果你還相信這一套, 只是你太落伍了。政治, 本來就是如此這般。

D希望與阿樂平起平坐, 似乎忘了「一山不能藏二虎」的道理。街外錢可以齊齊賺, 權力豈可隨意分? D的天真, 再次証明了他不適合做「話事人」。

所以, 到最後, 選舉是假的。最重要還是權力和武力。沒有道義、沒有忠信,誰惡誰狠, 誰就是「話事人」。

再說幾位演員。太多看慣的面孔, 甚至有了既定的形象。任達華的深沉冷靜、梁家輝的火爆狠惡, 早已是入型入格。天林叔的老江湖, 平淡中見威信。林雪是一貫的耿直傻氣。反倒是古仔、林家棟和張家輝, 未見突破。吳廷燁、姜大偉則戲份太少。

(寫於2005年12月26日)

 

 

《三岔口》

        如果這一切是個岔口, 解只得我獨個守候… …」每天上班坐車時都會聽MP3, 而其中也會有這首歌, 電影《三岔口》的主題曲。這可算是我近期聽的「最新的歌」。之前上畫的時候, 本來和朋友去看的, 奈何它早早落畫。近來看, 如今才寫少少觀後感。

        整體而言, 沒我想像中好看, 但也算是不錯的了。事先張揚的影評寫到: 三岔口是典經京劇的劇目, 講述三個人相遇, 黑暗中角力。而我的理解則是三個人的相遇, 出現特別的契機, 就如站在三岔口, 一時不知該怎樣做才好。看過之後, 卻沒有這樣感覺。整個故事的主線是什麼? 看了一次, 摸不透。

越來越發現自己不喜歡鄭伊健, 不知為什麼。民說鄭伊健外表不俗, 卻沒有觀眾緣。郭富城的演技還是老樣子, 未見突破。造型不太討好, 但配合角色---落泊的警察孫哥哥, 鬚根平添一份滄桑, 執著令之捉狂, 思念滿溢哀痛。民對他很是欣賞, 雖然我也喜歡他, 但還是說不出太多的讚語。吳彥祖依然帥氣, 扮演瀟灑的殺手, 《旺角黑夜》的殺手更討好, 至少更討我喜歡。兩個女角沒太留意, 尤其是寧靜飾演的阿定, 無論她本人, 還是那個角色, 造型、性格、聲音, 我都不喜歡。李心潔飾演的素芳和杜太太, 則像一個影子。也許杜太太的出現是令孫哥哥的生命有了轉變。那首《岔口》應該就是在細唱這一段故事, 但這條線又略嫌單薄了些。最印象深刻的反而是羅家良飾演的饒天頌。那種愛子情切, 淋漓盡致, 再多一點就過猶不及了同樣是最親愛的人失蹤, 孫哥哥和饒天頌都表現得十分緊張, 甚至瘋狂, 但又略有不同。孫哥哥是憂鬱的, 饒天頌則是惶恐的。「我不可以停, 一停就會想起… …」、「大仔死的時候都不是這樣的… …亦遠亦近, 過去依然纏繞

一小時四十分鐘的電影, 也算是一次不錯的娛樂。我想在戲院看會更好。

(寫於2005年8月23日)

 

 

<<江湖>> 

        無間之風, 吹入江湖。在無間道的風潮中, 《江湖》也有多少無間道的影子, 也許是選角的問題吧。不過, 如果說《江湖》是承《無間道》之勢, 力圖也殺出一個好成績的話, 那它可算是一個失敗之作 

        用明星堆砌的電影, 卻不一定就是好電影。余文樂、陳冠希分別飾演年輕的劉德華、張學友。時空交錯, 有意無意地誤導觀眾余文樂就是被僱用準備殺劉德華的人。 

        江湖腥風血雨, 昔日因為殺了江湖老大而上位, 今日因為做了江湖老大而被人用以上位, 彷彿是循環。這就是江湖。 

        一幕受爭議的人獸交, 重演《無間道》香港、大陸兩個版本的故事。不知道有沒有真箇拍出來, 總之就是沒看到, 但有這種的意識。不過這一段真是無聊至極, 根本沒有必要, 嘩眾取寵。 

        縱觀全戲, 說它眼高手低也算客氣了。看完馬上刪除, 省下幾百兆的記憶位置。而且, 應該慶幸沒花錢入場看。唉, 可惜了一個其實本來可以不太差的故事劇本。

(寫於2004年10月22日)

 

 

<<大丈夫>>

星期六, 終於有時間可以看看BT了的《大丈夫》。這戲已是好些日子以前的了。NEWSGROUP上師兄還不時說起「九叔」這個化名, 也不知他們是說誰。今天看過這戲, 也算是好戲一部。雖然有點胡鬧, 但也不太過分。 

一個十分搞笑的故事。某程度上也是順著《無間道》的風潮, 有所抄襲, 甚至有點像《無間道》搞笑版。一些情節也見作者巧用心思, 設計得合理而帶點意想不到。所以, 我還可以對之冠以「誠意之作」四字。 

四個男人相約尋花問柳, 還說得大義凜然的。其實他們也不是十分懼內的陳季常之流, 不過也自知背妻偷歡不是什麼好事, 不能太過明目張膽。四個人圍內可以說得義正詞嚴, 面對妻子女友, 卻隱瞞避匿。也許人心本來就太野, 所謂修心養性, 一心一意, 只是社會德道的規範, 壓抑本能的慾望。 

四個男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結果偷食失敗, 瞎鬧了一天。三番兩次的逃亡, 教人忍俊不禁。將記者拍攝的閃光燈幻化為槍林彈雨, 實在妙絕。酒店外危牆而立, 最後獲老情人相救, 又安排得峰迴路轉而合於邏輯。 

幾次插敘往事也處理得恰如其份。梁家輝的的演技真是揮灑自如。年輕時的放浪形骸, 一個大玩家的領軍人物。以壯烈犧牲的形象包裝「一力承擔」的「決心」。被「審問」的一幕, 仿如抗戰時期被俘虜的地下黨成員被迫寫自白書, 一副「烈士式的堅定」。到垂垂老矣的時候, 說句話都有氣無力的, 真箇似是久困牢籠的「囚犯」, 腳下還似是而非的響著腳鐐的拖行聲音, 尚有緬懷過去時的「壯心未滅, 情懷未泯」的模樣… … 

人說毛舜筠在這戲中的演技出色, 我卻不太覺得, 也許是因為有個戲份不多, 卻十分搶鏡的梁家輝。不過她所演繹的角色卻是最聰明的。聰明的女人有時會扮蠢。如其當面拆穿, 不留餘地, 發展得好像「九叔」「九嫂」那般境地, 不如給了一些壓力, 讓他自難而退。

(寫於2004年9月18日)

 

 

痴人夢話

 

 .編織夢幻

 

外語夢工場

 

經典夢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