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寒食

與寒食節有關的詩詞


宋代周密《武林舊事》曾載:“清明前三日寒食,人皆上塚,而野祭尤多。”

徐凝的詩,也有“嘉興縣裡逢寒食,落日家家拜墓回”之句。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對寒食、清明如此描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纍纍春節綠。”最後一句點出強烈的對照:纍纍的古墓與綠色的春天並存!

 菩 薩 蠻(求宦) (伯3333)

自從涉遠為游客,

鄉關迢遞千山隔。

求宦一無成,

操勞不暫停。

路逢寒食節,

處處櫻花發。

攜酒步金堤,

望鄉關淚雙垂。

此首描寫一位外出求宦的遊子,因功名未就,而在寒食節感到羞愧。古時讀書人,在家苦讀數年後,要經過千里跋涉,參加科舉考試,不論金榜與否都必需經年離家,游子在外,最思念的莫過於故鄉的種種。深刻表達對家鄉的思念。「迢遞千山隔」說明了鄉愁無處寄的感傷,然而更不堪的是「求宦一無成」,求宦無成的情況,生活也陷入困境,因此更操勞。在這質樸的言語中,讀者也感染了游子的辛酸與無奈。

詞的下片,寫游子觸景傷情,寒食節與櫻花發都是春天,百花盛開,這樣的景色引發游子思鄉情懷。而為何獨言「櫻花發」,因古時有以櫻桃宴慶賀進士及第的風俗,此風俗起源於唐僖宗之時。由盛開的櫻花想到為進士及第而設的櫻桃宴,名落孫山的落寞與惆悵可想而知。此時能解愁的,唯有杜康。面對後一句的鄉關更是沉痛,外出求宦歷經艱辛,最終的目的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但是此刻美夢破碎,慚愧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潸然淚下。

全詞表現了一位為科舉所累、所苦的游子心情告白,間接地、含蓄地提供追求功名利祿的士子一個寶貴的教訓。全詞寫來平鋪直敘,但氣勢穩健且耐人尋味,其中更蘊含深意。其中「路逢寒食節,處處櫻花發。」表面是敘述景觀,但此處別有深意,十分成功的襯托出游子盼望功成名就的心情。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唐.王維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採薇。

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雙調水仙子

海棠

【元】許光治

  紅綿繡鳳撲華鉛,

紅綿回鸞散舞錢,

紅絲顫雀翹妝鈿。

過清明百六天,

畫牆低何處鞦韆?

宿粉暈流霞炫,

明姿洗垂露鮮,

是花中每一神仙。

  【作者】

許光治( 1811-1855),字龍華,號羹梅、穗嫣,浙江海寧人。廩貢生。少時穎悟,弱冠 後以授徙為生,旁涉諸藝事,繪畫、篆刻、音樂、醫藥等無不通曉。著有《放 吟》、《聲畫詩》、《紅蟬香館集》。散曲《江山風月譜》一卷,風格清潤華 美。

  【註釋】

[水仙子]又名[凌波仙]、[凌波曲]、[湘妃怨]等。句式為七七、七五七、三 三四。八句四韻。 

2「紅綿」句:形容海棠花開放時好像是在紅綿上繡著的 鳳凰。華鉛:即鉛華,搽臉之粉,這裡是形容海棠的顏色。 

3「紅綿」句: 形容海棠花被微風吹動,好像鸞鳥在空中迴旋。散舞錢:形容舞姿。 

4「紅 絲」句:形容垂絲海棠花梗細長,像顫巍巍的雀兒一樣。翹妝鈿:形容垂絲海 棠的形狀。 

5過清明百六天:指寒食節,它在清明後,距冬至一百零六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