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百科 My Health

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病症。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兩種。

急性胃炎

 症狀

  胃黏膜發炎,且有充血、浮腫和滲出物產生;嚴重時會有局部糜爛出血現象。染患急性胃炎,通常有上腹疼痛、噁心和燒灼感,一般將持續數天。嚴重時,引起腸炎,有下痢、腹痛現象。其成因,以吃得過多和喝得過多(酒、飲料等刺激胃壁黏膜物)為主因。

 診斷

  將吐出的食物及排出的糞便帶去受診,對醫師的診斷助益不小。

 預防

  胃部敏感者應避免辣食、硬食或烈酒。吃飯時間亦要定時。如空腹時間過長,最好攝取易消化的食物。

 急性胃炎患者的飲食原則

  1. 先禁食1-2天,使胃有足夠的休息,但可喝少量的水以防止口渴。

  2. 病情好轉後,逐漸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供給牛奶及流質狀的飲食,然後再慢慢增加食物的量和選擇範圍。

慢性胃炎

 症狀

  早上起床刷牙或抽第一支煙時,會感覺噁心,此即為慢性胃炎的徵兆。此外亦會引起上腹疼痛、燒灼感,及胃部不適等症狀。其實慢性胃炎極為普遍,大多數人都有輕微的慢性胃炎。

 診斷

  胃部X光檢查、胃部內視鏡檢查,及胃部切片檢查(取出胃部黏膜的一部分)等方法。

 預防

  為避免刺激胃部,應戒煙和改喝較不烈的酒類。用餐八分飽即可,吃飯應定時。上年紀者,由於消化機能退化,應儘量攝取易消化的食物。

 慢性胃炎患者的飲食原則

  1. 食用溫和飲食。

  2. 以少量多餐方式供應飲食。

  3. 進餐時要放鬆,保持心情愉快。

何謂溫和飲食?

 溫和飲食是一種無刺激性,含低纖維質,易於消化且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

  1. 無刺激性
    不會促使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組織 受到損傷的食物。

  2. 低纖維質
    纖維質大都來自植物性的食物,在人體中不易被消化吸收,如:穀類的麩皮、水果的皮及種子、豆類的外皮、蔬菜中的粗組織等,這些比較粗糙的物質,容易使胃腸受損,應該避免攝食。但若口腔、牙齒健全的人,能夠充分咀嚼食物,並與唾液完全混合,則並不需要完全限制不吃。

  3. 易於消化
    除了纖維質不易消化外,一些動物的筋和膠也不易消化。烹調方法也很重要,蒸、煮、燉、糊泥狀的食物,比較容易消化。煎、烤及油炸的食物較不易消化。

  4. 足夠營養
    雖然因為疾病的關係,在飲食上有所調整,但所供給的營養素一定要足夠,在飲食攝取上仍以六大類食物為主,儘可能廣泛的選擇各種食物,以獲得各類營養素。(接續頁Next Page)
    Home

 Since 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