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百科 My Health
糖尿病
台灣地區4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更是每十人就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醫師呼籲,糖尿病本身雖不足致死,但其併發症,如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等,卻都名列國人十大死亡主因。
認識篇
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糖的成分出現在尿中,由於尿中有糖便稱之為糖尿病。然而尿糖只是糖尿病的一個症狀,其成因是因為體內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或分泌正常但功能不佳的情況下,使血糖無法被正常利用,所引發的疾病。
在正常情況下,胰島素可幫助人體細胞快速由血液中吸收葡萄糖,並儲存於肝臟,以降低血液中的糖分。當人體缺乏胰島素時,在血液中的糖分便不能被細胞充分利用和儲存。此時無法被正常利用的糖分,一部分充斥在血液中,另一部分則隨著循環系統到達腎臟,並隨著尿液排出體外,這就是俗稱的糖尿。
症狀及成因
臨床科學早已表明,糖尿病是因遺傳基因決定的,但肥胖、飲食不當、缺乏運動及感染、妊娠、壓力等因素都是誘因。
早期糖尿病尚無症狀,常在健康檢查或因其他併發症就診檢查時而發現,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程度不一的代謝紊亂,其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意思是指吃多、尿多、喝多、體重減少。糖尿病症狀的發生原因如下──
多吃
由於大量的葡萄糖不能充分被利用,而由尿排出體外,容易出現嚴重的飢餓感,因此不斷想吃東西。
多尿
由於尿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使尿的滲透壓增高,腎小管的回收功能減少,所以尿量增加,尤其夜間常須起床如廁。
多喝
由於水分大量由尿排出,造成脫水現象,所以病人常因口乾舌燥,而不斷想喝水。
體重減少
當人體因糖代謝失調而熱量攝取不足時,就會開始消耗原本貯存在身體的葡萄糖、蛋白質、脂肪,以彌補熱量的不足,所以病人會慢慢體重下降。
此外,幼年型糖尿病患,還可能影響生長發育,而顯得體型特別瘦小。
危害篇
長期血糖控制不當,容易引起許多併發症,在國人十大死因當中,有半數死因與糖尿病有關。糖尿病併發症分急性與慢性兩種,以下是四種易引發急性併發症的情況,請小心防範──
當血糖過高時,易導致急性酮酸中毒、高血糖滲透壓非酮性昏迷;前者常發生在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而後者則常發生在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
藥物調節不當使血糖過低時,會出現心跳加速、頭暈、盜汗、全身無力、發抖等急性低血糖現象,也會導致昏迷。
不知罹患糖尿病而受傷、感染、開刀時,均會使病患急性昏迷,搶救不當可能導致死亡。
糖尿病患的抵抗力會降低,以致易受細菌感染,而引發尿道炎、腎盂炎、肺炎、肺結核、菌血症等急性併發症。
不但急性糖尿病併發症可怕,慢性糖尿病併發症,對人體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常見的慢性併發症有兩大類,一類是非糖尿病特異性病變,也就是一般人也可能罹患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白內障、關節炎等,只是糖尿病患的發病率高,且病情的發展,較一般人迅速。
另一類是以下糖尿病必經的特殊病變──
視網膜病變
罹病初期,在患者眼底可發現血管瘤;到了二期,眼底動脈可能出現阻塞,並有滲出物;最後視力將逐漸模糊,而導致失明。
腎臟病變
腎臟中有許多腎小球,它們具有過濾的功能;糖尿病患者會隨病情發展,導致腎小球硬化,使過濾功能逐漸衰退,而產生尿毒症。
心血管病變
糖尿病患者易因血管硬化或高血壓而導致中風;也易因冠狀動脈阻塞而引起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更易因下肢血管硬化或阻塞,而引發壞疽。
神經系統病變
最先出現末梢神經病變,如腳趾發麻、有針刺、蟲咬或燒痛感;慢慢手部、全身,都會有這種感覺。
皮膚病變
糖尿病會使人的防禦功能降低,使細菌易在人體皮膚滋生,一旦皮膚有傷口,將很不易癒合,尤其是腳部;而且也容易出現皮膚搔癢、肛門搔癢,女性外陰潰瘍等現象。
(接第二頁Next Page) Home Since 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