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百科 My Health
糖尿病
此外,糖尿病患還會併發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加速骨質流失;還會出現膀胱無力、尿失禁、腹脹、便祕、腹瀉、陽萎等現象,而影響生活。
診治篇
罹患糖尿病雖然不至於很快就致命,但卻會影響生活品質,減短壽命,所以民眾還是應確實做好血糖尿糖檢查,把血糖控制在標準範圍內,以免在不知不覺中罹患了糖尿病。已經罹患時,更應確實謹遵醫師的吩咐,做好治療與防止快速惡化的護理,以提昇生命品質。
如何診斷
醫師表示,當患者已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且飯後兩小時測得全血血糖值大於180毫克,或血漿血糖值大於200毫克;或飯前空腹全血血糖值超過120毫克,或血漿血糖濃度高於126毫克,以上連續測試兩次,血糖值維持不變,就表示可能已經得了糖尿病。
此外,由於糖會從尿中被排泄出來,所以尿中糖的測定,也是判斷糖尿病的依據之一。
治療方式
如確定已罹患糖尿病,就需立即在醫師指示下,接受藥物治療。日前藥物治療方面,分以下兩種方式──
口服降血糖劑
常見的有磺胺尿素類和雙 類兩種;前者可刺激胰臟B細胞,分泌胰島素,同時增強胰島素的作用,藉此改善新陳代謝;後者可阻斷小腸吸收葡萄糖,並抑制肝臟製造葡萄糖,幫助肌肉無氧代謝葡萄糖。
注射胰島素
分短效、中效和長效三種,其種類分別是豬、牛及人的胰島素。注射時須依照醫師所指示的種類、劑量及時間:幼年型糖尿病患須終生依賴胰島素注射。
除了確實做好藥物治療之外,病患的心理建設也非常重要。因為糖尿病無法根治,是一種伴隨終身的慢性疾病,必須長期抗戰。所以,醫師提醒家有糖尿病患的人,應確實幫助病患進行飲食控制、常規運動和按時服藥或注射,並多給予鼓勵和安慰,以免影響病人治療的意願。
類型及致病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分類,糖尿病約可分為以下六型──
胰島素依賴型
又稱第一型或幼年型糖尿病,發病年齡通常在20歲以前,也有剛出生的嬰兒,就已罹患此症。此型患者多為無法分泌胰島素所致,急性發作時,須及時注射胰島素,否則將因急性酮酸中毒與低血糖而昏迷。
致病原因
主要是遺傳到特殊體質,繼而感染到腮腺炎病毒、克沙奇病毒、德國麻疹病毒,而併發胰臟炎,使製造胰島素的細胞破壞而死亡所致。
非胰島素依賴型
又稱第二型或成年型糖尿病,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其發病過程緩慢,病情緩和,但若控制不當,最後將因併發許多疾病而死亡。
致病原因
遺傳是主因;醫學研究指出,雙親中若有一人是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則其子女的罹病率為20%,若雙親皆為此型患者,則子女罹患率可高達70%左右。此外,肥胖、飲食不當、缺乏運動、病毒感染、藥物使用不當,也都是致病原因。
繼發性糖尿病
非先天性,發病年齡也不一定。
致病原因
可能是後天的胰臟疾病或其他內分泌失常所引起;也可能是因藥物、毒品或胰島素結構和功能不佳所致。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發生糖尿病或糖耐量減低的婦女,糖尿病婦女懷孕不列入此型。致病原因
由於胎盤分泌生長激素過多所致。
營養不良型糖尿病
目前已不多見。
糖耐量異常型糖尿病
目前醫界視此型為糖尿病發展過程之一,已不獨立列為一型。
飲食控制
糖尿病無法根治,是一種終身型的慢性疾病,一旦罹患便必須與其長期抗戰,而最基本、最重要的作戰方式,就是在醫師與營養師的指導下,實行嚴格的飲食控制計劃。
糖尿病患如何執行飲食控制?
Home Since 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