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市體育會桌球委員會


  現任主委 會員大會 委員會組織 行事導覽 歷屆主委 新制比賽規則

桌球簡介
桌球的歷史

桌球運動大約在十九世紀後期始於英國。早期使用木板拍,只是將球擋來擋去。後發明膠皮拍,以削球為主的歐洲佔有優勢。五○年代,日本選手用海綿拍採取全攻技術法衝破歐洲削球的防線。六○年代中國的快攻又顯威風。七○年代後,歐洲人創造了弧圈結合快攻與快攻結合弧圈的新打法,世界桌壇呈現歐、亞對抗的新局面。

國際桌球總會於1926年成立,同年舉行首屆世界桌球錦標賽,此後規定每年舉行一屆。1957年後改為兩年舉行一屆。自1980年起每年還舉行一屆世界盃賽,目前只有男子單打的比賽。自1988年始,桌球被列入奧運會的正式比賽,只有男、女單打和男、女雙打4個項目。

桌球是從中世紀網球直接衍生出來的一種運動。1875年英國有些大學生,利用餐桌當成球桌,用軟木或橡膠做成球,用糕皮紙貼成的球拍,在桌上打來打去。1890年英人詹姆斯•吉布 (Jame Gibb) 從美國帶回賽璐珞球,人們用它代替了軟木球和橡膠球,當時打球的聲音類似 "乒乓" 的聲音,所以叫乒乓球 (ping-pong) 。

到了1902年,英國人庫特發明了膠皮顆粒球拍,使乒乓球的技術逐漸高度發展。同時傳入日本,並命名為Table Tennis。之後越來越多的邀請賽,各地乒乓聯盟的成立,使桌球漸漸受到國際上的重視。

1926年德國召開世界乒乓聯合會議,制定國際規則,而由德國Humon. J.的提倡,成立國際桌球總會 (大陸稱為國際桌球聯合會)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簡稱 I.T.T.F.) 。

1981年,國際奧委會承認桌球為奧林匹克運動項目,正式列入比賽是1988年漢城奧運。

桌球運動是從中世紀網球運動發展出來的,因此被稱為 "Table Tennis" ,即桌上網球,簡稱桌球。十九世紀後半,英國有一些大學生在室內模仿網球的打法,以餐桌當球檯,糕皮紙貼成球拍,並用軟木或橡膠製成的球,在桌上打來打去,作為雨天時克難的消遣活動。後來這項遊戲逐漸傳出校園,受到一般民眾的喜愛,但由於器材簡陋,始終限制了它的發展。

直到1890年,英格蘭人詹姆斯•吉布從美國帶回一種做玩具的賽璐珞球,人們用它來代替原來的軟木或橡膠球,發現這種球不但打起來輕快有力,且球拍擊球碰檯後,還會發出 "乒乓" 的聲音,為這項遊戲增添了不少節奏感,因此人們亦稱這項遊戲為乒乓球。到了1902年,英國的庫特發明了橡皮顆粒拍,使桌球的技術大幅提升,並更具精彩度。同時,這項運動也開始流傳到英國以外的地區。桌球是球類中最迷你的一種,不但體積小,重量也輕,所以移動的速度很快、變化多端,不但可提供娛樂,更被列為奧運正式競賽項目。


桌球介紹
桌球係由網球衍生而來的一項小型球類運動。英語原意是 "桌上網球" ,因擊球時發出乒乓聲響,中國稱之為乒乓球。1988年第廿四屆奧運會始列為正式比賽。

桌球的各項紀錄

擊球最快
1976年12月01日,尼基•加維斯與戴斯蒙•道格拉斯在倫敦創下60秒擊球162次紀錄。1977年03月21日,道格拉斯與保羅•戴在英國黑澤市平此紀錄,同年 10月11日玲達•赫華與密羅狄•盧第在黑澤市創下148次的女子最高紀錄。1976年06月25日華盛頓州奧林匹亞的蓋瑞•費雪,兩手各執一拍在44分22秒內連續擊球過網5000次。

連續擊球最久
1936年在普拉格舉行「史威斯林」杯比賽,阿歷克斯•艾利克 (波蘭) 和巴尼斯•法卡 (羅馬尼亞) 開球的一球就打了2小時12分鐘。康乃狄格州史坦福的羅勃•史泰格和唐納•彼德斯,在1978年07月30日將一球連續打了8小時33分鐘。

最長的比賽
1936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史威斯林杯決賽,奧地利和羅馬尼亞隊大戰11小時。馬拉松:2人單打持續最久紀錄是132小時31分鐘,1978年08月20~26日,在紐澤西州櫻桃山,丹尼•普萊斯與倫狄•努尼斯創此紀錄。4人雙打馬拉松賽於1979年04月09~13日在加州薩克拉曼多舉行,藍斯、菲爾、馬克•華倫三兄弟,加上比爾•韋爾連續打球101時1分11秒。

最高球速
到目前為止尚無確實測量資料公佈,但史克羅茲 (西德) 在演說中指出一記殺球時速曾達105.6哩。

最年輕的國際賽選手
1958年牙買加單打及混合雙打冠軍喬依•佛斯特年僅8歲,是最年輕的桌球國際比賽選手,可能也是所有運動項目中最年輕的選手。

握拍方法 : 握持球拍有直拍和橫拍兩種方式。

直拍

分為兩種:

    1. 拇指與食指扣在拍前,其餘3指貼於拍後。這種握法多為進攻型打法運動員所採用,如莊則棟、郭躍華、劉南奎等皆是。在進行正手攻球時,往往是食指放鬆、拇指用力壓拍,以此調整拍形。

    2. 拇指貼於拍前、其餘 4 指貼於拍後。此為直拍削球時的握拍法。若削中反攻時,需將食指挪於拍前改為進攻型的握拍法。直拍源於亞洲,多為亞洲運動員所採用。直拍的特點是:出後速度快,手腕靈活,動作隱蔽,但照顧面不如橫拍大,反手壓拍形前傾不如橫拍,所以在接弧圈球時,不及橫拍方便。

橫拍

具體握拍方法為: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拍的正面,食指自然伸直斜放於球拍的反面,虎口輕微貼拍。橫拍源於歐洲,多為歐洲運動員所採用。橫拍的特點是:攻球力量大,攻與守轉換時無需變換握拍方法,利於攻守結合。另外,橫拍無論在攻或削時,照顧的範圍都比直拍大。尤其是橫拍利於回接弧圈球。

桌球技術--------主要技術有攻球、弧圈球、削球和推擋。

攻球

攻球是爭取主動和奪取勝利的重要技術之一。擊球時以撞擊為主,略帶摩擦,具有速度快、力量大和種類多等特點。按擊球員的方位可分為正手攻球、反手攻球和側身攻球;按離台的遠近可分為台內攻球 (快點)、近台快攻、中台攻球和遠台攻球;按攻球的作用可分為快點、快攻、快拉、突擊、扣殺、殺高球、中遠台攻球、快帶和攻打弧圈球等。

弧圈球

桌球運動中一種旋轉強、衝力大的進攻性技術,兼備威脅性和穩健性的特點。擊球時以摩擦球為主,撞擊為輔。 1960 年由日本大學生中西義治首創,後逐漸發展成弧圈球打法。按擊球員的方位可分為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和側身弧圈球;按弧圈球本身的特點和作用可分為加轉弧圈球、前沖弧圈球、側旋弧圈球和遠台對拉弧圈球。

削球

桌球運動中一種防禦性的技術。擊球時拍形後仰,由身體的側後上方向前下方發力,在下降期觸球中下部,揮拍路線呈圓弧形。按削球者的方位,可分為正手削球、反手削球和由中路削球;按削球者距球臺的遠近可分為近台削球與遠台削球;按削球的特點和作用可分為削一般拉球、削接突擊球、削接加轉弧圈球、削接前沖弧圈球、削加轉球、削不轉球等。

推擋

直拍進攻型打法的重要基本技術之一,具有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變化多的特點。它既是爭取主動的助攻手段,又可起到積極防禦的作用。具體可分為快推、加力推、減力擋、下旋推擋、推擠和正手推擋。

打法類型--------桌球的打法區分為不同的類型。

快攻類型

戰術特點是站位近台,以速度為主,以快制轉,以近打遠,先發制人,積極主動。這一類型又分為直 (橫) 拍兩面攻打法和直拍左推右攻打法。

快攻結合弧圈類型

以速度為主,旋轉為輔;能近台快抽、快撥和搶沖,也能離台拉弧圈球作相持或過渡,技術全面,積極主動。這一類型又可分為:直拍快攻結合弧圈打法;橫拍快攻結合弧圈打法。

弧圈結合快攻類型

以轉制快、以轉破轉。利用上旋衝力迫使對方後退防守;或以下旋結合上旋 (如發球搶、搓拉結合及真假弧圈等) 的辦法擾亂對方;或運用快、慢結合 (如快推、快撥中突拉弧圈,及拉弧圈後扣殺等) 來破壞對方的擊球節奏,從而獲取主動或得分。以拉弧圈球為主要得分手段,用前沖弧圈球代替一般扣殺;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快攻能力,作為助攻手段。這一類型可分為:直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橫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

削球類型--------包括削中反攻打法和削攻結合打法。

削中反攻打法

運用穩而低的削球頂住對方進攻,配以旋轉和落點變化調動對方,伺機反攻。

削攻結合打法

技術全面,能攻能守,戰術多變。

桌球戰術--------桌球比賽中常用的戰術有發球搶攻、對攻、拉攻、搓攻、削中反攻等。

發球搶攻

桌球運動中一種先發制人的戰術。先利用高質量的發球控制對方,待其接球後即果斷進攻。具體的發球搶攻戰術主要分為正手或側身發轉與不轉球後搶攻;側身用正手發高、低拋左側上、下旋球後搶攻;反手發右側上、下旋球後搶攻;反手發急上、下旋球後搶攻;反手發高拋右側上、下旋球後搶攻;下蹲式正、反發右、左側上、下旋球後搶攻;正手發右側上旋急球後搶攻;正手發右側上旋急球又叫 "奔球" ,多發至對方右角或中路後進行搶攻。

對攻

進攻型打法運動員相遇時常採用對攻戰術。常用的對攻戰術有:壓對方反手,伺機正手攻或側身攻;壓左調右 (亦稱壓反手變正手);壓左等右,多在對方運用壓左調右的戰術時使用。調右壓左,先打對方正手,將其調到正手位並被迫離台後,再打其反手位。用加、減力量壓對方反手、中路,伺機搶攻;連壓中路或正手,伺機搶攻;近台打 (拉) 回頭和遠台對攻 (拉),在被動的情況下爭取轉為主動。放高球後伺機打回頭,也是在被動中爭取轉為主動的一項戰術。

拉攻

進攻型打法對付削球型打法的一項基本戰術。即用拉球尋找機會,然後伺機突擊。具體運用拉攻戰術又分為:拉一角為主,伺機突擊自己的特長線路或中路追身;拉中路殺兩角或拉兩角殺中路;拉左殺右或拉右殺左,實際是拉一角殺另一角。拉斜線殺直線或拉直線殺斜線;拉長、短球,伺機突擊;變化拉球的旋轉,伺機突擊;拉、搓、吊、殺結合;拉、搓、拱結合,伺機突擊,此戰術多為一面使用長膠或防弧球拍的削攻型打法運動員在對付削球打法時運用。

穩拉為主,伺機突擊

這是使用膠皮拍 (包括長膠粒) 的直拍削球手或攻削結合型打法在對付削球時的一種戰術。

平搓攻

進攻型打法的輔助戰術之一,亦是削球型打法相互交鋒時的主要戰術。具體運用中又分為:先搓反手大角,再變直線,伺機進攻;變換搓球的旋轉後,伺機進攻;以快搓短球為主,配合搓兩大角長球,伺機進攻;搓中轉快攻。

削中反攻

削球類型打法是在對付進攻型打法時的一種基本戰術。它以削球的旋轉變化和落點變化迫使對方回球偏高,伺機進行反攻。具體運用時又分為:削轉與不轉球,伺機搶攻;逼兩角,伺機反攻;接對方突擊球時,逢斜線變直線,逢直線變斜線;以削球破對方長短球,伺機反攻;攻、擋、削結合,伺機反攻。

本文轉載於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圖/弘仁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