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市桌球委員會

來自 : 蕭教練 /  三分   

蕭榮賢 教練 論技篇 : 撞擊與磨擦的意義

 

蕭教練 email : b44423@ms37.hinet.net
 
相關主題 :   持拍     啟動的意義    放鬆的意義    甚麼是桌球的基本動作

什麼是撞擊

    以字面上的意思是兩個不特定物體碰撞而產生的反彈力 此一現像所具備的因素很多
如兩個對撞物體的重量多寡 物體的飛行速度快慢 物體對撞的角度等因素要留待物理專家來說明 我只能以個人的經驗和大家討論
以桌球運動來講也有撞擊的問題 撇開個人的發力因素 球拍與球對撞時的狀態是 球拍最重的部位撞到乒乓球最重的部位才能產生較佳的重量和加速度
除了力量之外如何把球送進對方球桌也相對重要 因你如果不能把球送進對方球桌 那打出世界上最快的球速也沒用
因為球桌上有一個網架高度16點 25公分 因此比網子低的球或下旋球都必需製造弧度才能打進對方球桌 如何把球打的快且又能打的進對方球桌是桌球運動員最終的目標

撞擊與磨擦的觀念

    我常聽到一些球友或教練說撞多一點比較好 也有人說磨擦多才對 看官你說咧
撞多或磨多我個人認為是程度的問題 我曾經做個實驗 假設有一來球在右大角它的旋轉 束度 高度 落點 都一樣 接下來找十個人來回擊這個球每人回擊十次 結果有人回球力量大且進球率高 有人進球率高但沒速度 也有人速度和進球率都很普通
那假如你是教練你會跟學生說撞擊多或磨擦多才對嗎 我想你會依個人程度去調整而不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吧
因為你不可能叫一個進球率高又有速度的學生說你要加強磨擦才對
再談實戰的例子

    如對方發一短球且比網子低在此條件之下任你是世界冠軍也只能模擦多於撞擊
設有一直球落點在右大角且很高此時你會磨擦多於撞擊來回擊這個球嗎
還有一狀況是被壓迫或對方球速太快或本身重心不穩無法發力的情行之下通常會磨擦多於撞擊
以上所談分兩部份一是個人程度問題 一是來球現象的應對 在此希望各位球友能夠客觀的檢視自己的程度再作出合理的撞擊與磨擦的比例對你的桌球運動定能有所助益

撞擊在球拍那一個部位

撞擊的感覺和知覺

    先前我說過球拍最重的部位撞到球最重的部位最有速度 乒乓球最重的部位大家都知道 也就是球的中心點
但球拍最重的部位就比較有爭議 以正手攻直球來講球拍最重的部位在離心力加地心引力的部位 也就是把球拍橫放劃一十字球拍最重的部位在十字左下方
各位球友可以自己在球桌左大角作練習 自己把球輕放球桌練習用球拍任何部位去擊球 從拍頭依序拍到拍尾用相同的力量擊球來證明因擊球 球拍部位不同而產生力量不同的感覺
換言之反手推擋也是觸擊在球拍的中下部 如果你不想發力擊球就適當調整球拍觸球部位如擋球 搓短球 發短球 拉慢速加轉弧圈球等
以上的概念是牛頓大師講的不是我發明我只是照本宣科

撞擊的練習

    大陸 瑞典 小朋友在練習桌球時對空擊球 對牆擊球 行進間擊球 互相對托擊球等練習時間很長且落實
本土教練也懂這個道理但不夠落實 不知道是怕小朋友無聊或不重視對空擊球 其實對空擊球好處多多只要執行得當教練會很輕鬆 且很多竅門小朋友自然會感受
以下是對空擊球的觀念及作用

1.感受到完全的撞擊

    拍面朝天擊球可以感受到純正撞擊的感覺 同時因為初學者觸球拍的部位不準所以他也能感受到球接觸到球拍各部位所產生的力量不同 最後他會發現重心的問題 也就是球拍最重的部位去擊球 因學員自我發現教練會輕鬆很多

2.力量的感受

    通常沒有接受訓練的學員第一次托球 他的擊球力量都不盡相同 那他想托五十下球必定有困難 最後他必定尋求一個相同的力量讓球彈起的高度一樣 這樣他才能抓到擊球的時間讓進而產生手臂擺動的慣性

3.拍面角度的控制

    如果拍面不穩定那球會前後左右亂跑那學員必然自我修正拍面的角度 不然托不了幾個球就失誤了 失誤多了就能感受到拍面角度的問題

4.瞭解整隻手臂傳動的知覺

    在一個動機簡單目地單純的托球動作學員們手臂的輕鬆度應該沒問題 因為擊球時沒有判斷旋轉束度 落點 位置 擊球快慢節奏 準備動作高低後引動作大小等因素干擾
我想一般學員的擊球動作應該都很柔軟和有知覺的

5.自覺及單純的重要性

    以上所談都是自己去感受自己的肢體動作 而產生球拍擊球的現象 這現象的優劣自己很容易發現 所以尼采大師講了一句亙古明言 自我發現 是學習唯一的途徑
這句話適用於任何事物的學習 簡單的說就是對 客觀的方面對事或物產生共鳴而後本身去感受去發生感覺
教練的功能就是要啟發初學者的自覺知道自己學習的目標 如果都不知道自身在幹嘛那碰到瓶頸就很容易灰心放棄桌球
學習一件事物首重簡單目標單純 你想要初學者上桌打球他所要照故的事項很多如 判斷 移位 擊球時間 準備動作 撞擊與磨擦 發力的順序 動作的合理性 還原 等問題太多你想初學者顧的了那麼多嗎
以我的經驗 初學者上桌打球的心理有兩大盲點 一 他只想打到球 二 想把球打進去 任教練要求甚麼放鬆 動作的方向 擊球時間 擊球部位都忘光了 他心裡的盲點就是怕打不到球和球要打進去
因為他不懂正確的基本動作的重要性此時教練要告訴學員動作的協調性比打到球還重要
因為唯有正確的基本動作才有無限的成長空間

磨擦的練習

    我想大家都知道磨擦的作用 就是製造弧度提高進球率
再講清楚一點也就是球在球拍上停留久一點好像黏在球拍上你要把球送到哪就好像用手把球丟出去般的準確
那要如何才能讓球拍和球磨擦的很薄呢 以下幾點是我的建議

1.甚麼是圓

    大家都知道打球要制造弧度要磨擦球的表皮 但要如何入門呢 首先是圓的關念選手在擊球前的準備動作從腳到頭的弧度是圓 因為收小腹產生內圓 腰部的轉動也是由內向外轉才能產生離心力
此時手臂承接下盤的蹬力和腰部的離心力 手部的運動方向也是由內而外的伸展其行狀也是圓的
也許有人會說一流選手的擺動都比較直線沒錯但不是手的問題 是熟能生巧圓變小並不是直線
假如全身的動作是直線向前再直線還原人體會產生肌抗做不出協調的動作 我想一流好手並不想只打好幾個球而使身體僵硬吧

2.練習的觀念

    在我的記憶中有很多人在指導初學者 所要求的動作是標準動作也就是選手的動作如正手攻直球的準備狀態是大臂和前臂成九十度 拍面稍前侵 擊球時前臂四十五度向左肩揮動
通常初學者是過不了球網 球往自己球台掉下來因初學者緊張 手臂僵硬抓死球拍 想打進對方球桌等因素
只有用暴力才能能將球回擊到對方球桌 假設手臂擺動的角度加大到六十度 再告訴他只要把手臂抬高打不到球也沒關係此時學員馬上感受到下列的好處

1.手臂比較放鬆

    在意念上沒有目地因為教練並沒有要求學員打進對方球桌 所以手臂較放鬆 通常人類在向上做動作比較不會用力 向前方或下方作動作時比較會用力擊球為什麼我不知道 可能天空是無限高找不到目標吧

2.重量的感受

    通常教練指導初學者練習正手攻直球的準備動作形狀是大臂和前臂程九十度來練習
我個人認為大小臂的角度在一百度左右來練習較容易上手
因為手臂越下垂越能感受到手臂的重量 重量是速度的媽媽 所謂瞬間加束度或爆發力都是結果
如果沒有重量甚麼爆發力加速度都是假的這句話適用於任何運動

3.比較容易感受到磨擦和弧度

因為手臂上下擺動不會撞到球較重的部位所以球會留在球拍的時間會久一點 此種現像稱為磨擦

4.手指的作用要正確

    球拍想要轉的很圓且要有力量手指的運用必須很正確
以直拍選手來講拇指和中指的運用非常重要 我門都知道轉動的最快的部份是軸心 那球拍轉動最快的部份在拍柄的垂直線 如果你用手腕 前臂 大臂 來轉動球拍會產生下列困擾
1.力量出不去
2.球拍轉動較慢
3.回球的落點較呆板

在此我很誠懇的要大家拿起球拍不要擊球 自己揮空拍揣摹一下用 大臂 前臂 手腕 手指來控制球拍的區別性就會明白我的用意

結語

    我常對學生講一句話 撞擊代表速度 磨擦代表近球率兩者相輔相乘是生命共同體
我常聽到一些高手或教練辯論撞擊與磨擦的先後問題 我認為每擊出一球都有磨擦與撞擊的因素
假如學生進球率低就加強磨擦 如果進球速度慢就加強撞擊或發力問題有甚麼好辯的
難道你會不管學生的程度一律要求撞擊或磨擦嗎
最後我要告訴選手一句話 九點九的撞擊零點一的磨擦是所有選手的終極目標
但是從磨擦很多到磨擦很少是要按部就班的練習
因為桌球比賽並不是每一球都能發力打 必需輕重軟硬兼施不能蠻幹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