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Greetings, this is m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for affiliate programs.

 

How to Invest

 2006

唐英年的仿美經濟政策

自從我們的財政師唐英年上任以來﹐觀察他所建議的財政及經濟政策﹐都是嘗試模仿美國的財政及經濟政策﹐簡而言之﹐便是犧牲實質經濟來推行紙上經濟之增長。

美國如何推行紙上經濟之增長﹖ 詳細資料可以一讀 Ravi Batra 的 Greenspan's Fraud. 

香港的財政師唐英年如何跟從其後﹖

自他上任以來﹐他首先取消了遺產稅﹐使有錢的人能夠保留更多財產給後人﹐之後又減少第二﹐三﹐和最高級稅率﹐現在還如箭在炫地準備取消金融交易的稅金﹐和準備減少租稅﹐卻不見有任何稅金的增加﹐政府收入必然地減少﹐那麼減少了的收入從何處而來﹖ GST﹗

打著擴闊稅基的口號﹐卻三翻四次地減少一些對實質經濟增長沒有任何幫助之稅金﹐而且減少的稅金部份還會為香港帶來不穩定的經濟因為減稅的對象全都是比較富有的人﹐他們所少給了的稅金﹐大部份只會是儲蓄或者投資﹐這樣﹐好處是紙上(股市/樓市)經濟成長﹐市場經濟的不穩定性增加卻是必然的結果﹐即經濟變得更加不穩定﹐唐師長還說這是為了有穩定的收入﹐一個經濟不穩定的城市/國家如何能夠擁有穩定的收入﹖

他處心積累地利用財政政策希望製造穩定的收入基制﹐卻沒有留意到要真正擁有穩定收入必需要有穩定的實質經濟﹐莽想只利用技術上的革命(財政政策的改變)就能夠製造穩定的收入基制是注定要失敗的﹐因為已有其它國家借鑒。

如果減稅對象是收入比較少的人﹐實質經濟才會增長和趨向穩定。因為他們才是需求的最大來源﹐他們的消費佔收入比是十分之高的﹐如果他們收入增加﹐可以預期他們的消費比率一定比富有的人多﹐從而增加需求﹐而供應會因應需求增加﹐實質經濟穩定向上。

是不是劫貧濟富根本不是問題所在﹐重要的是實質經濟增長﹐如果劫貧濟富能夠使實質經濟增長﹐我也會舉手讚成﹐可惜不是如此。

只要政府能夠提供一個公平的平台給我們去競爭和工作已經十分足夠﹐因為比較努力的人值得獲得更多﹐而比較懶惰的人值得獲得更少﹐這樣才是公平。我們之中一定有人比較努力﹐有人比較懶惰﹐所以﹐貧富懸殊是必然的結果。

技術上的知識在我的另一文章“Budget Plan Suggestion”有解釋。

政府如果真心想有穩定收入﹐長線治本的方法是想方設法穩定經濟才能夠解決問題﹐短線治標的方法是利用貨幣﹐財政﹐及經濟政策的技術面暫時的拖延問題。

如果政府擁有長遠眼光的話﹐應該會選擇前者﹐那麼我們的財政師唐英年嘴上說作為一個有長遠眼光的政府﹐實際上卻選擇了後者﹐一個短線近視的政府﹐一個盲目跟從外國政府政策的本地政府。

嘗試跟從最好的國家政策不是壞事﹐但是首先要知到本地和它國的差別。也要知到所帶來的影響﹐如果有閱讀過政府宣傳GST的網頁便知到唐師長使用的都是線性的計算﹐而任何人都知到我們的經濟不是線性的﹐而是互動的。在他們計算GST的收入時竟然天真到使用今年的數字去計算﹐第一﹐如果GST真的實行﹐消費必然地減少﹐不論你歸還多少的稅金﹐因為物價增加﹐自然便會少了人購買而不論他們是否多了或少了收入﹐收入的增加而引至的需求增加是另一回事。

要真正成為負責任和擁有長遠眼光的政府應該注重於如何製造實質和穩定之經濟﹐而非紙上經濟﹐如香港政府不顧一切的行此方向﹐最後必定走向崩潰﹐雖然在比較短的未來會看見紙上經濟的快速增長。

沒有智慧的資金是十分危險的﹐沒有智慧的政策卻更加危險!

 

Back to other articles



  © 200
5, Roy Sit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