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再靠近一點…】
為你解開心中的疑惑
經典Q&A
整理、撰文/編輯小組
資料來源:《2000年認識同志手冊》
「喜歡同性是自己很早就已察覺到的事,閱讀一些書籍之後,更能想清楚自已到底是怎麼回事,知道自已是正常健康的人。我並不討厭異性,但無法和他們相戀。我也不知道以後我會不會改變,但那是以後的事。保有自我、努力溝通、獲得家人與朋友的接納與了解,這是我的衷心願望……」
一位同性戀朋友的心聲。
聽見「同性戀」三個字,您腦海中最先浮起的念頭是什麼?是大堆問號?還是因為不了解,而隱隱覺得恐懼?或者覺得,那不關我的事?
其實,同性戀沒什麼大不了的,也並不奇怪,只不過是戀愛的性取向與異性戀不同罷了。但是,因為人們不了解同志,往往會對同志產生許多疑慮,甚至,原本覺得還可以接受,可是一旦發現周遭有人是同性戀,便開始坐立難安!
以下,我們就為您整理出最常見的一些問題典型,請您放輕鬆,與我們一起來認識同志,進而接納你的同志家人、你的同志朋友吧!
一、基礎觀念篇
小真是個大學一年級女生,從小她就對女孩子特別有好感,甚至偷偷暗戀過班上的女老師。就在班上女同學都如火如荼跟男朋友談戀愛的時候,她遇見了少女小唯,小唯的純真、善良與貼心,讓她一見傾心,兩人結為莫逆之交。但是漸漸的,小真發現,自己會因為小唯與他人過從甚密而吃醋,而且每天晚上回到家中,心中總浮現小唯的一顰一笑,她終於明白,自己對女生情有獨鍾。面對自己洶湧澎湃的同性情感,小真不知所措,回家跟姊姊傾訴,姊姊笑笑答道:「妳年紀還小,等妳交了男朋友就會變『正常』了。」跟死黨談過,得到的,卻是一籮筐的質疑,以及隱隱存在的異樣恐懼眼神……
Q:同性戀是不是不正常呢?
A:同性戀是少數也是正常。
人們判定喜歡異性是正常、喜歡同性則不正常的標準何在?如果多數才是正常,那左撇子是否也要受到歧視?不能因為同性戀而認定他們不正常、不重視他們的權益,其實對同性戀者來說,喜歡同性才是正常的,一般的社會大眾也應該體認到性傾向無論異同都十分正常。
Q:同性戀好怪,是不是不自然啊?
A:同性戀是自然存在於世界上的。
從自然生態的觀點來看,在自然界中,如果種族趨於一致,反倒容易因無法適應自然界的改變,而導致滅絕。也就是說,多樣化的生命型態,才符合自然法則。從情感的角度來看,唯有對愛戀的對象真情流露,才是「順其自然」。
Q:同性戀需不需要看心理醫生呢?
A:同性戀不屬於疾病,當然不需要看心理醫生。
同性戀不是病,也不是心理變態。早在1974年,美國精神醫學界已將同性戀一詞自診斷統計手冊中除去。意思就是說對精神科醫生來說同性戀是正常、正當的,並不需要就診。
Q:如果全世界都是同性戀,人類不就絕種了嗎?
A:不可能全世界都是同性戀,同性戀不會造成人類滅絕。
首先,不可能全部的人類都是同性戀;再者,自古以來就有同性戀的存在,人類也沒有因此而滅絕。更何況,出家人與神職人員也不生小孩,從來也沒有人用這種說法指責或排斥他們。人類社會並不會因此滅絕。
Q:同性戀什麼時候發現自己是同性戀?如何確定呢?
A:喜歡同性不需要被旁人懷疑,請尊重每個人的認同。
從來沒有聽過「確定自己是異性戀嗎?」這種問題,因為社會認為喜歡異性是理所當然的。似乎還是隱含了「視同性戀為不正常」的態度,其實同性戀也是正常的性傾向,所以當同性戀發覺自已喜歡同性的感情時就是了,就像人談戀愛時都會發覺到的心動感覺一般。
Q:同性戀有沒有可能「變回」異性戀?
A:異性戀有沒有可能變回同性戀?
其實,在一個人的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愛上「哪個人」,而不是「哪個性別」。兩個人之間的情感與互動遠比性別來的重要更多,不論是異性戀或同性戀都是如此。
Q:同性戀是不是沒遇到好異性?
A:異性戀是不是沒遇到好同性?
當然有可能是沒遇到「好的異性」,但也許她們遇到了「更好的同性」啊!
Q:年輕的同性戀者會不會只是一時的「假同性戀」?
A:戀情無須區分真假與會不會改變。
就算是青少年也不應以喜歡同性或異性的標準來質疑他的感情是否「純正」或該被改變。應該關心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他的感情,才是正確的思考、選擇。
Q:同性戀是不是都討厭異性?
A:同性戀是異性最好的朋友!
不是必須討厭異性才能喜歡同性,喜歡同性不代表討厭異性!況且有很多時候,同性戀與異性往往成為要好的朋友。
Q:同性戀是不是被女性主義洗腦了,才變成同性戀?
A:女性主義讓人思考更精鍊,與一個人是否為同性戀無關。
女性主義啟發了女性獨立自主的思想,讓女性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不再做男人的附庸。如果女性主義讓一個女生決定自己比較適合過同性戀生活,表示這是理性思考後的決定。
Q:跟同性戀作朋友,或是看了太多同性戀的書,會不會變成同性戀?
A:喜歡異性同性不會因為交友改變。
很多人看到同志相關訊息時,都會有這樣的憂慮。其實,感情與性傾向,都是自然而然,勉強不來的。而且,看異性戀書籍與電影,身旁也多半是異性戀朋友的同性戀,怎麼就不會「變成異性戀」呢?如果真的有人因為看了同性戀的書籍而成為同性戀,那也只能說,這個人天生就有喜歡同性的潛力。
Q:同性戀是不是趕時髦,才當同性戀?
A:同性戀的可見度變高是因為社會開放,不是趕時髦。
現在社會越來越多元開放,人們有越來越多自由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所以同性戀可見度越來越高,造成「同性戀好像很時髦」的錯覺。其實,只是過去在社會壓力下,他們必須辛苦地隱藏身分,所以你看不到罷了。
Q:同性戀是不是書念太多,頭殼壞去?
A:同性戀存在於各種學歷階層中。
很多人因為不瞭解同性戀的世界,而有誤解;許多父母則因為不瞭解孩子,而把一切歸於不熟悉的學校環境。其實,父母應該更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及變化才是正確的態度。況且同性戀並不限於高學歷知識份子。
Q:同性戀是不是被朋友帶壞的?
A:同性戀無關好壞。
對同性的感情有可能是天生,也有可能是在經歷感情後才被啟發,無關好壞!
Q:同性戀是不是都來自破碎的家庭?
A:多數同性戀都來自完整健康的家庭。
我們的社會認為一個家有父有母有小孩才是正常,除此之外如單親家庭、不生小孩的夫妻、同性戀家庭都不正常。再加上對同性戀的壞印象,自然就把養成同性戀的罪名冠到破碎家庭頭上了。其實同性戀和大多數人一樣都來自一個普通如你我的家庭。
Q:是不是跟異性交往失敗,才走上同性戀這條路的?
A:同性戀不是因為被異性情感傷害而造成的。
這種看法,還是有「異性戀是人生唯一選擇」的狹窄觀點。生為同性戀喜歡上同性不見得要有和異性交往失敗的經驗。
Q:是不是小時候受過性侵害,才變成同性戀?
A:性傾向與性侵害無關。
同性戀是打從心底愛著同性,與性侵害無關。很多人將同性戀與性變態聯想在一起,只是因為性傾向不同,不瞭解同性戀。
【結語】從古至今都有同性戀,就像自古以來都有異性戀一樣,大眾總是對同性戀有著許多的疑惑,到底,同性戀是怎樣的?跟我們有沒有什麼不同?其實,您可以看看身邊的朋友、家人,每個人的興趣、嗜好、長相一定不盡相同,而這些「不同」,真會影響你對他們的感情嗎?答案應該是「不會」。其實,同性戀也只是這些差異中的一種,不需要想得太特別。
二、男同生活篇
阿西是個大學男孩,最近阿西的高中死黨小魯突然說他喜歡男生,是個同性戀。原本兩個人融洽的關係開始變得有點奇怪,原因是阿西對他所認識的小魯感到困惑而無所適從:小魯看起來跟一般男生沒有兩樣,健康活潑,和想像中的同性戀一點都不一樣,難道是小魯表裡不一?還是阿西誤解了?……
Q:什麼,男人和男人怎麼可以在一起?你跟我說你是同性戀,是不是想要追我?
A:男同性戀當然是跟男人談戀愛;同性戀朋友願意現身,是表示對你的信賴,請不要過度擔心。
男生當然可以交男朋友,同性戀會很自然想跟男生談戀愛。他願意告訴你自己的身份是因為重視你,希望能夠得到瞭解和祝福,如果你也有同志朋友向你現身,恭喜你,那是對你們關係的信賴,如果沒有,可能只是他們還在等待時機,不代表你身邊沒有同性戀。
Q:你是同性戀,但是我一點都看不出來,所以你應該比較輕微吧?
A:同性戀是一種身份認同,沒有嚴重輕微的分別。
同性戀就是喜歡同性,沒有所謂嚴重程度的分別,不應該懷疑他們的自我認同,一般人總是以為同性戀都是娘娘腔,其實男子氣概跟同性戀並不衝突,而且一個人的氣質陽剛或陰柔都是那個人真實的樣子,不應該被歧視。
Q:男同性戀裡面的男生女生怎麼分辯呢?
A:同性戀的角色多元,不是光用看的可以就分辨。
兩個同性別的人在一起談戀愛,兩個都是男生,不適合用一男一女的模式來解釋。有些同志的確會分性別角色,例如有些情侶關係是一個照顧者一個被照顧者,套句術語說就是分成「哥哥」和「弟弟」,哥弟的分法雖然很常見,可是有時候哥哥也會變成弟弟,弟弟也可以當哥哥,相當彈性。此外,很大一群人選擇「不分」,他們喜歡均衡的感覺,不喜歡角色的分別。談戀愛還是互相尊重比較重要,不論同性戀異性戀都應該是平等相待的。
Q:同性戀的感情關係都是很混亂,而且見人就追?
A:同性戀與異性戀一樣,都有專情的人。
大家總是對同性戀圈子的想法抱持著相當大的偏見,但是事實上同性戀、異性戀都是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樣子,所以既然有花花公子的異性戀、性生活活躍的異性戀、看到人就追的異性戀,當然也有這樣的同性戀囉,相對的,也有很專情的同性戀啦。感情關係混亂與否與同性戀無關。
Q:聽說同性戀都很亂來,不怕得AIDS嗎?
A:不安全性行為是AIDS傳染的重要途徑,與同性戀無關。
同性戀不等於AIDS,AIDS是經由體液交換傳染,包括輸血、打針、不安全性行為等等,因此不論異性戀同性戀都要有正確的防治觀念,而且愛滋感染者之中異性戀還佔大多數呢!也許就是因為同志更注意安全性行為吧。除了預防之外,我們也要記住不要對AIDS患者心存歧視和偏見,這不該是道德問題。
Q:既然你是個同性戀,那你平常都在幹嘛阿?
A:除了愛慕對象以外,同性戀與異性戀大致上都一樣。
同性戀也是一般人阿,不會特別到哪裡去。同性戀的一般生活作息都和你們是一樣的,同性戀學生也和一般大學生一樣會上網聊天,順便認識朋友,偶爾約網友見面喝茶聊天看電影打發時間聯絡感情,只是他們的網友是男的,你的是女的罷了。
Q:晚上的228公園聚集一大堆同性戀,不是很危險嗎?
A:同性戀是不具危險性的族群。
就是因為因為人多才安全阿!在這裡聚集的同性戀都是來散步認識朋友的,所以可以很放心,不太需要擔心人身安全,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竟然有專門勒索同性戀的事件發生,所以同性戀本身是不危險的,他們反而因為少數而屬於弱勢的地位。
【結語】男同性戀的生活與一般人並無太大不同,除了喜歡的對象是同性以外,都與異性戀無異。而如同每一種族群有屬於自己的次文化一樣,同性戀文化中也有許多屬於他們的角色,語言、社交模式,想要瞭解同性戀最好的方法就是抱著兼容的態度多接觸多認識,相信他們也會很樂意與你分享的。
三、女同志生活篇
小先愛女人,在女同志的性別角色扮演上,她認為自己是「婆」,但是爸爸卻經常數落她、勸她「既然喜歡像男人的女人,不如愛真正的男人」,任小先費盡唇舌,爸爸還是不明白。小先的女朋友文欣也已經讓家人知道自己是女同性戀了,自從電視報導束胸穿法後,文欣的媽媽三不五時就追著她,叫她像女生一點,不要穿的像男生。文欣很喜歡自己身為女生,也不是想模仿男人,只是喜歡自己帥氣的裝扮,卻不知道該如何跟媽媽講清楚……
Q:妳這麼陽剛、男性化,為什麼不乾脆變性?
A:喜歡自己帥氣俐落,不表示想變成男人。
現代社會,傳統的男女角色已經逐漸調整,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樣子、風格,同性戀也一樣,她或許喜歡自己帥氣俐落,卻不表示自己想變成男人。不論女人男人,都可以兼顧理性感性、既陽剛又溫柔。
Q:同性戀是不是也分男女生?(哥哥、弟弟、T婆)
A:同性戀的性別角色多元,有所分別,但也不是僵硬的「男女生」。
兩個同性別的人在一起談戀愛,兩個都是女生,不適合用一女一男的模式來解釋。女同志有不分、T、婆的區分,但是這些角色不是固定不變的,有可能會變動在看待自己的方式不一樣時,或是,跟別人的互動過程中。
不分、T、婆不指是角色的分別,而且是自己對自己的看待、定位,並且是戀愛或人際相處中的定位。
Q:兩個女生在一起有性行為嗎?
A:當然有,而且還很「性福」呢!
作愛的方式有很多,要多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喔。並不是只有一男一女、陽具插入才算性行為。根據性學專家金賽博士的性學報告調查,女同性戀之間不只有性生活,滿意度還高於異性戀女人呢!
【結語】「如果你能讓我放心,我怎麼會不告訴你我是誰?但是你是否有顆開放的心來瞭解與認識?」每一種族群有屬於自己的次文化,同性戀也一樣,有著許多屬於他們的角色、語言和社交模式。想要瞭解同性戀,最好的方法就是抱著開放、寬廣的心態,多接觸、認識你的同性戀朋友,相信他們也會很樂意與你分享的。
四、結婚生子篇
小威是個男同性戀,有個親密的男朋友,但是因為家裡的逼婚壓力實在太大了,老媽甚至以死相逼。他只好和男友分手,準備和素不相識的未婚妻結婚,面對父母的安排,小威實在是有口難言。小威看到父親與母親歡歡喜喜地忙著籌辦婚禮,還要小威讓他們明年就能抱孫子,心裡著實痛苦不堪,而對男友以及未婚妻的歉意,更像是惡夢般縈繞心頭,揮之不去。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了嗎?……
Q:女同志不生小孩,沒當過媽媽,不會遺憾嗎?
A:女人不一定都想生小孩,這是個人的選擇。
現在的社會,很多女人婚後依然繼續工作、很多夫妻不生小孩、很多父母喜歡女孩勝於男孩等等,人對自己的生活握有相當大的選擇權,一個人可能更注重心靈的修養探討人生問題,也可能更看重自我工作的實現而不將重心放在子女身上,人有權利選擇我們就有義務尊重這個選擇。因此,女人的確是有生殖的能力,但並不是一定要生過孩子才算完整的女人。人生有許多值得追求的理想和事物,結婚生子只是其中一項,成為一個母親是女人的一個選擇,而不是唯一選擇。
Q:男同志不傳宗接代,不覺得很自私、對不起父母祖先嗎?
A:傳宗接代的壓力是父母社會給男同志最大的困難與不諒解。
傳統價值不需要被否定,個人幸福也不能被犧牲。所以即使傳宗接代對中國人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傳統,但強迫男同志結婚生子,得到孫子卻犧牲了兒子的幸福,並傷害了另一個無辜的女人。父母沒有感情,生下的小孩也不會幸福。這樣,真的比較好嗎(請看大導演李安的電影「喜宴」)?究竟是傳宗接代重要還是每個人的幸福快樂重要呢?一個同志在傳統觀念的期望下結婚生子固然讓可以延續香火,卻造成更多人不快樂的一生,恐怕是每個人都不願意的吧!
Q:同性戀不生養兒女,不怕老了以後沒人照顧、孤苦可憐嗎?
A:現代人應該自己規劃老年生涯,養兒防老不是上策。
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落伍了,應該自己照顧自己規劃適當的老年生活,才是務實的作法,如果生孩子是為了自己老年後有所照養,不是顯得有點自私嗎?況且,同志順從自己的性傾向不和異性結婚生子,一定比漠視自己的情感更來的健康。
Q:難道同性戀真的都不喜歡養小孩嗎?
A:請讓同性戀伴侶也可以領養小孩。
既然每個人都有選擇,有不生小孩的同志,當然也有同志朋友想要過有伴侶有孩子的生活,所以如果喜歡孩子的同性戀也可以領養孩子,能真實面對自己的性向,還可以照顧更多的孤兒,不也很好嗎?所以法務部的人權草案也開始規劃同性戀可以領養小孩的法案,希望在未來能通過,讓每個同性戀都能有和異性戀者一樣多元的選擇,每個人都可以走自己的幸福路。
【結語】到了適婚年齡,同性戀兒女最大的壓力來源,往往不是找不到伴侶或是無法成家立業,而是家庭的逼婚與社會的異樣眼光。而如果同性戀兒女真的屈服於壓力,進入傳統異性戀婚姻,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因此,與其逼著同性戀兒女結婚生子,倒不如去試著瞭解他們想過的生活;當然,同性戀兒女也不能避而不談,應該試著跟家人解釋,讓家人知道:「同性伴侶也可以很幸福」,家人才會安心。唯有互相瞭解與體諒,家庭才能真正的和諧與幸福。
五、被誤解的雙性戀篇
這是一個二分的世界。異性戀愛異性,同性戀愛同性,雙性戀跨過這條界線,兩邊遊走,往往備受質疑。以小英為例,她女朋友在知道她之前跟男性、女性都交往過,因而經常罵她花心、骯髒、腳踏兩條船;家裡則覺得她可以「變回」異性戀,希望她將來可以結婚生子,不要再跟女生在一起。小英覺得自己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久而久之,小英不再辯解了,把自己愛過男人也愛過女人這件事深藏心底,不再告訴任何人。只是,每當午夜夢迴,這件事就像隻面目猙獰的大怪獸,對她嘲笑、怒吼、啃噬著她的心……
Q:雙性戀是不是都很花心、兩面通吃?
A:雙性戀和單性戀(同性戀、異性戀)一樣,都有專情的人。
雙性戀和單性戀都是人,每個人都有自身的人格特質,就像也會有專情的異性戀,和花心的同性戀。雙性戀的情慾對象包含了男女兩性,並不表示雙性戀常常會同時愛上兩個不同性別的人。與其擔心自己的情人會跟另一種性別的人跑掉,不如好好經營兩人的感情,花心與否和性別、性傾向無關。
Q:雙性戀是不是同性戀加上異性戀?
A:不是,絕對不是。
單性戀的最大特色就是只以單一性別為情慾對象。雙性戀的情慾模式跨越了性別的界線,與單性戀的分野絕對不是像一加一等於二那麼單純。常常有人誤以為雙性戀「有時是同性戀,有時是異性戀」,事實上,雙性戀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愛上男女中的任何一性,沒有什麼時候是單性戀。
Q:以前跟同性交往,後來又跟異性交往的人,是不是假性同性戀?
A:曾經跟異性交往,後來又跟同性交往的人,是不是假性異性戀?
性別認同是個人對自己的認定,沒有人可以代替別人下判斷。無論你身邊的朋友跟哪一種性別的人交往過,都請讓他自己告訴你他是什麼。
Q:雙性戀和男人發生性行為,也和女人發生性行為,是不是很容易傳播性病?
A:請注意安全性行為。是否容易感染性病,與性別和性傾向無關。
雙性戀可能和兩種性別的人發生性關係,因此常常被指為骯髒、齷齪,或是散佈性病的中介者。事實上,「雙性戀」只代表了性愛對象不限於某一種性別,雙性戀不會比單性戀更容易和人發生性行為,而且性愛對象的性別應該與道德無關。
【結語】雙性戀可以被男人吸引,也可以被女人吸引。他們可能愛上一個人,不在乎對方的性別;也可能因為愛上這個人,更了解屬於該性別的美好特質。雙性戀不是隨時可以「回歸正途」的假性同性戀,也不是「認同不清」的同性戀,更不是「心胸寬廣」或「不甘寂寞」的異性戀。雙性戀可能跨越了性別,珍惜情人無關乎性別的特質;也可能是看見了男女兩性不同的美好,而兼能棲身於同性或異性的愛情之中。雙性戀如同單性戀,只是一種性別或性傾向,不應涉入道德倫理的爭議。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