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扼要 / 演奏乐队 / 《歌仔·戏诉》筹委会 / 演员的话 / 回首页
内容扼要:
这次的表演,我们决定以比较亲切和直接的方式来呈献《歌仔·戏诉》。表演中有亲切的曲调,悦耳的音乐,传统的折子戏。我们希望这种“三合一”的表演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吸引更多闽南民歌、戏曲及华乐爱好者走入剧院,寻得一份乡土情怀。
《序曲-思想起》
这首已被歌仔戏纳为唱腔的闽南民歌,原是用恒春民歌的曲调,填词后而传唱起来的。相传两百多年前,清朝统治者为开发台湾,从闽粤一带调了一批民众东渡海洋,登陆恒春。由于思乡情切,促使他们常聚在一起,哼起小调,回忆家乡的情景,以抒发思乡之情。“思想起”最原始的歌词就是他们即兴编词唱起来的。
演出以这首脍炙人口的“思想起”作为开场曲,将演唱改由华乐形式来表达,突破了原存的民歌小调曲风,目的在于重新诠译它另一层次的音乐内涵,让它迈向精致化。
《安童哥买菜》-台湾民歌
歌词平易近人且生活化。这首百听不厌的民歌被纳入歌仔戏唱腔曲牌,称为“台什仔”。它的节奏轻快,欢愉,适用与丑生、彩旦和娃娃生的唱腔。
《劝世歌》-台湾民谣
原属台湾民歌,词意劝导人心向善,切莫利欲熏心,走向歧途,表达了人性的真善美。由于这首曲调亲切,活泼,板式伸缩性强,旋律好听,后被纳入歌仔戏的主要唱腔曲牌之一,并称为“江湖调”,在大多数的戏中,时常应用在大段唱腔中,它那灵活的曲式,能够很形象的表达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葬花》-词取自越剧《红楼梦》
它是家喻户晓的戏曲经典片段。曲调以传统“都马调”作为创作素材,再注入新创意,使它不拘泥于传统的框框。“都马调”的长短句行腔,适当地把音域拉宽,使旋律起伏回荡,哀怨动人,更能让一演员充分抒发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突出黛玉的惆怅之情,俗中见雅。
《原只望娶得淑女助夫婿》-煎石记选段
取材自传统“都马调”,在原有的板式上进行压缩与扩展,使它在剧中体现人物内心的愤怒,唱起来一气呵成。
此段讲述婆婆痛骂刚入门四个月的媳妇,使得对方毫无招架之力。音乐采用快板和有板无眼的板式唱腔体,让剧中人充分发挥内心的不满,同时也显出该曲调的丰富色彩。
《当年妾身初把徐门进》-煎石记选段
叙述婆媳冰释前嫌之后,婆婆向媳妇诉说自己多年来所承受的委屈。主要以慢板“都马调”的长短句来创作,旋律丰富,可让演员尽情抒发内心情感;起唱的第一句,以咏叹式处理,表达剧中人物,压抑于内心已久的屈辱。
《回十八》
这唱段以歌仔戏的主调“七字仔”为主,还有轻快,旋律动听的“莲花调”、“凤凰调”,富有浓郁的台湾歌仔戏韵味。梁山伯获知祝英台原是裙钗,急忙下山赶往祝家庄访英台,节奏活泼的曲调,把山伯的欢愉心情表露无遗。
《可怜天下父母心》
摘自芗剧《血染金銮殿》唱段。驸马董文伯被皇帝赐毒酒自尽,在临死之前,向慈母叩谢她的养育之恩,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催人泪下。唱段以“七字仔”,“琼花哭调”和“江西哭调”为主,充分表现了歌仔戏的特色,感人肺腑。
《做戏难》
摘自现代歌仔戏《戏魂》唱段。高昂激情的七字调,写实的歌词,形象地表现了艺人水深火热的生活。音乐设计有较大的突破,赋予曲调新的生命。
《过去事让她们心自问》-煎石记选段
以“都马调”和“七字调”为主。首四句以有板无眼紧拉慢唱式处理,音乐表现里非同凡响,适于不同噪音条件的演员,而且适用于情绪激昂,矛盾冲突的时候,凄测动听,回味无穷。采用现代华乐的配器击发来补充声量厚度,使其更具渲染力。后半段则用“七字哭调”,以它的语调色彩和前半部的“都马调”,微调相得益彰,给予创作者极大的空间。
《三声无奈》-台湾民谣
一首被纳为歌仔戏哭调的台湾闽南民歌。词中讲述一少女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伫立窗前,对着月亮哭诉自己被情郎抛弃的不幸遭遇。哭调在歌仔戏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旋律穿透力很强,缠绵悱恻,将悲痛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富贵图》
烤火是《富贵图》里的精彩一折。它以细腻、传神、规范化的表演程式,来体现剧中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情绪,不需靠太多的语言和大段的唱段来表现,而是用精简且明朗的念白、唱词和表演,让观众轻易地理解剧中人物思想。
剧情描述碧莲为对救命恩人林俊卿表达爱意,故意借烤火暗示心中爱慕之情,奈于注重礼仪的书生不敢乱了纲常,对伊人毫不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