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86/09/02

           年輕的父母常為了小孩生病而疲於奔命的在醫院診所間,焦慮的父母嘗試尋求

秘方或健康食品來改善小孩的免疫力,看看是否能減少生病的機會,事實上這些作法

是否有必要呢?

           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界的報告﹕

         六歲以下兒童每年七至八次的感冒是屬於健康的小孩。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尤其

是小孩又多送至托兒所或幼稚園,這更增加了感冒的傳染機會。

            幼兒出生三至六個月以後,母親在新生兒的體內所貯存的免疫球蛋白已降至最

低,從此以後幼兒必須靠自體免疫系統來對抗病原。在以後成長的過程中,每得到一

次的感染,身體就多一份抵抗力,主要是因為人體B型淋巴球有記憶功能,在辨識是

何種感染後,它馬上可以記錄至記憶軟體,當下一次有同一型感染時,它就可以即時

產生抗體來對抗病原。

        這樣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沒有絲毫的僥倖。雖然寶寶的飲食、活力稍差

但不至於影響規律的作息或嚴重住院。能以一時的小感冒來換取長久的免疫健全,如

此還需要讓孩子吃無謂的維他命或健康食品嗎?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中心醫師)

                                  

                                              摘自 82/11/19 聯合晚報

三個月至二歲半只以此為主食   有礙骨骼肝臟成長   家長應多餵食副食品

              一項調查顯示,三個月到二歲半的嬰幼兒,如果如餵食市面所售的強調增添多

種營養素的嬰兒配方或較嬰兒奶粉,無法滿足成長所需要的營養。

             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李昌宏所做的〔台北地區嬰幼兒營養攝取及攝食行為調

查〕發現,嬰幼兒若食用配方奶粉,每餐要達到足夠的營養量,需攝食 1000c.c,但一

般的嬰幼兒一餐攝食量約只有400-500c.c,所以只餵食配方奶粉,嬰幼兒會缺乏葉酸、

鐵劑、鈣、磷、鋅、銅等維生素與礦物質;這些營養素若攝取不足會骨骼、肝臟或其

它代謝功能有影響,像缺乏鐵質會導致缺鐵性貧血、缺鋅會導致皮膚發炎等。

    李昌宏說,家長可餵食嬰幼兒其他副食品來補充奶粉不足的營養量,這項調查結果

發現,接受調查的297名嬰幼兒的高蛋白食物攝取量已超出營養建議量的1.5倍,而卡

路里能量食物的攝取卻不多。他的建議,家長應減少嬰幼兒肉類、雞蛋的攝食量,增

加食用米食、澱粉、蛋糕與鮮奶等可以增加卡路里的糖類、脂肪類食物。   

 


回主頁》《生活館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