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與多重硬化症

哈佛大學研究顯示兩者可能有關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極為普遍的Epstein-Barr(EB)病毒,可能與日後發生多重硬化症有關。這項研究顯示,血液中含有極多EB病毒抗體的婦女,日後發生多重硬化症的機率為血液中EB病毒抗體不多婦女的四倍。

     EB病毒與疱疹病毒屬於同一族群,一般都知道它是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亦即所謂的接吻病的主要病毒,此外它也與其他某此神經病變與癌症的發生原因有關。EB病毒非常普遍,有人估計40歲的美國人,95%以上曾感染EB病毒。

     這篇報告的主要撰稿人、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文希瑞歐博士,許多人可能在兒童時期就感染了EB病毒,只是未出現任何症狀,但是病毒的抗體在兒童長大後仍留在體內。

     以前的研究顯示,體內沒有EB病毒抗體的人很少會發展成多重硬化症,加上新研究的發現,【有強烈證據顯示兩者間有關係】。

     這項研究報告刊登在美國醫學會的會刊上。據調查,美國約有35萬多重硬化症的病人,出現包括麻木、肌肉無力與癱瘓等多重症狀。一般認為多重硬化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病變的疾病,意指抵抗疾病的免疫系統,誤將正常的細胞組織當成外來物方罹患多重硬化症,是一種稱為髓燐脂保護性神經纖維膜受到破壞。

     以前的研究認為,病毒入侵,可能引發諸如多重硬化症等疾病的自動免疫系統的反應。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神經學家、也是美國醫學會會刊的編輯吉登說,雖然多重硬化症可能是病毒引起,但是 EB病毒是不是罪魁禍首仍未知。

     吉登說,這些研究中所行的血液試驗,並不能獲知引發多重硬化症的原因與影響。(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回主頁


   本站的醫學健康訊息僅提供一般網友知識性幫助及了解,並無代表任何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