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 暈 約有三分之一的孕婦會有頭暈的現象,尤其是在吃飽之後或空氣不佳的場所;強烈的陽光照射、過度的疲勞以及貧血、血糖太低都會引起頭暈。 處理方式﹕ 1.避免長時間的站立。 2.避免強烈陽光的照射。 3.改變姿勢的時候,必須緩慢。 4.早上一定要吃早餐。 5.頭暈時立即坐下,避免跌倒。 6.檢查是否貧血,且適當的補充鐵劑。 7.持續性的頭暈必需請醫師診治。 8.適當的休息,最好是午睡片刻。 . 痙 攣(抽 筋) 多半婦女在懷孕的期間當中,懷孕中期、末期發生腿部痙攣的時間大多發生在夜晚時。主要是因為體內鈣與磷比例的不平衡,以及腿部肌肉負擔增加、血液循環較慢而引起。 處理方式﹕ 1.睡眠時保持下肢的溫暖,亦採側臥姿勢。 2.不要過度疲勞。 3.攝取含鈣較多的食物。如﹕牛奶、排骨、小魚干等…。 4.抽筋時下床,腳跟著地或平躺時腳跟抵住牆壁或是睡眠時將雙腳用東西墊高。 5.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正確地做好產前運動。 6.嚴重時必須請醫師診療。 7.增加維生素的攝取量(尤其是維生素D)。 8.補充適量的鈣質。
浮 腫 孕婦常於懷孕末期的最後六週會產生小腳、手背浮腫的現象,常因血液較稀及子宮下垂壓迫到下肢,而產生血液循環的不良,多多休息可以消失,若浮腫在早晨不常見,這是正常的現象。 如果浮腫出現在踝關節以上、手指、眼瞼,或懷孕 34週以前的任何部位,此時浮腫屬於不正常現象,尋求醫生診治。 處理方式﹕ 1.避免久站或久坐。 2.多休息並將雙腳抬高。 3.飲食需有所限制,過於鹹及重口味的應禁食。 4.定期產前檢查以確定否自蛋白尿或高血壓症狀出現。 5.如有上述異常浮腫,應迅速請教醫師診療。
陰道內分泌增加 孕婦懷孕時因子宮頸變得肥厚、腺體分泌旺盛,所以孕婦們會感到分泌物(白帶)增多,有時外陰會有輕微的搔癢。 處理方式﹕ 1.經常保持外陰部的清潔。 2.勤換內褲(棉質)。 3.白帶如有惡臭,外陰搔癢、疼痛,可能是細菌或黴菌感染,應儘速至婦產科就醫。 ¤ 嚴重者可能會引起胎兒的早產。
靜脈曲張 增大的子宮壓迫腹股溝靜脈血液回流受阻礙,內分泌的改變便使靜脈管壁張力減少,導致靜脈曲張。 處理方式﹕ 1.不穿過緊的衣服及褲子,需選擇適合自己且寬鬆、透氣佳舒適的衣著。 2.避免長時間的站立、久坐或歩行。 3.休息睡覺時應採側臥的姿勢睡眠。 4.穿著彈性襪或使用專用靜脈曲張襪,或請教醫護人員改善的方法。 5.外陰部靜脈曲張者,躺臥時需使用枕頭墊高臀部。 6.如有痔瘡(直腸靜脈曲張)。 (1)預防便秘,多攝取含有多纖維的食用。 (2)禁食刺激性的飲食。 (3)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4)局部的用藥,需請教醫師指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