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間路線六大訴求
我經常在各種場合宣揚﹁新中間路線﹂,並針對台灣的實際狀況提出全民議題:
一、透過立法與行政手段,確實建立中央與地方權力適當分屬、資源合理分配的新制度,以活潑地方,讓地方自主發展。
二、提出三權分立的總統制修憲主張,以建立分權、制衡的新憲政架構。
三、以全球戰略、亞太區域安全的觀點對台海關係進行積極的「風險管理﹂,以建立人民對民進黨執政的信心,並確立台灣的尊嚴及發展。
四、鼓勵政府、企業與人民建立﹁夥伴關係﹂,強化公民社會的落實,讓台灣民間有自主、活潑的力量。
五、透過地方政府、警察、社區鄰里的合作,確實改善治安與建立社區主義,讓台灣人有信心、能安心,而免於恐懼和無助。
六、因應全球化之挑戰,重視教育投資與人民的人文素養,使人民學有專長、學以致用,擁有競爭力和美好人格。
在傾聽各方意見之後,我歸納出﹁新中間路線﹂的六大訴求:國家安全、財經政策、公共政策,以及人文台灣、知識台灣、志工台灣。我堅信,透過上述六大訴求的落實,不但能開啟中央政府的政黨輪替,也才能徹底解決黑金等結構性的問題,替台灣找出永續前進之路。
在兩岸關係方面,人民對民進黨的信心指數一向較低,因為民進黨尚未有中央執政地位。為了消除人民對民進黨的疑慮,我將以正確的認識,加上誠懇的說服,來突破刻板印象的限制!
我們以﹁國家安全﹂做為﹁新中間路線﹂的主軸,這是一種超越統獨、省籍、族群的新思維。因為國家安全是全民的共同語言,是台灣生存的根本。
在亞太地區,蘇聯雖已崩潰,但中國、日本、美國、俄國卻有勢力重整的情形, 形成三大潛在衝突地區:朝鮮半島、台灣海峽,與南海。台灣就位在這三大潛在衝突地區的樞紐位置。
美國是目前國際社會上的唯一超強國,對中國進行﹁和平演變﹂的戰略目標,並希望以此戰略將中國納入國際新秩序的規範之中,意圖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和平。
美國一方面與中國建立戰略性夥伴關係,另一方面則以武力嚇阻。前者可見於美、中之間的雙邊交流,後者則體現在美國於亞太地區建立北自日本、南迄澳洲的嚇阻鏈。而台灣,正位於此嚇阻鏈的中心關鍵位置,台灣戰略地位之重要不言可喻。
美國全球戰略下的台海政策, 就是維持台灣現狀及穩定。美國所認知的現狀,包括不允許中國武力犯台,但也不允許台灣在﹁法理上﹂宣布獨立。美國的具體辦法包括保障台灣的安全,和鼓勵︵但不壓迫︶台灣和中國進行對話與交流。前者的法源依據是︽台灣關係法︾第二條,具體的行動從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時,美國派遣航空母艦巡弋公海周邊,以及一九九九年六月美日安保防衛指針修訂時,將台海納入﹁周邊有事﹂範圍,就可以看出端倪。
台灣的機會在於其戰略地位之重要性。因為一個不友善的中國若掌控台灣,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嚇阻鏈即產生破綻,必須退到關島、塞班島一線,甚至遠遠退到夏威夷。正是基於重要的戰略地位,台灣的自由民主才會得到國際社會︵主要是美國、日本︶的支持與重視。
但是,在後冷戰的國際新秩序之下,由於美國對中國進行新交往政策,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尊嚴,難免受到限制。譬如柯林頓所提出的﹁三不政策﹂,以及美國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的說法,都是我們必要理解的現實。
在現階段的國際新秩序之下,台灣的安全是沒有問題的,但要維護主權尊嚴卻是困難的。我們正是要在上述時機與限制之下,力求台灣能在國際現勢下站在有利的地位,藉著實力改善兩岸的實質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