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2.gif (65676 bytes)

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


吾欲汝曹ヾ聞人過去時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ゝ,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
——引自《後漢書·馬援傳》

[注釋]ヾ汝曹︰你們。         ゝ正法︰正當的法則、法度。

[譯文]我希望你們听到別人的過失,就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樣,耳朵可以听,嘴上卻不能說。喜歡議論別人的長短,胡亂批評正常法則的對錯,這是我深惡痛絕的,寧死也不願听到子孫有這樣的行為。


[簡評]馬援(公元前14—公元49年),東漢將領。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新莽末,為新城大尹(漢中太守)。後投劉秀,任隴西太守,率軍擊破零羌,繼任伏波將軍、新息侯。在進擊武陵“五溪蠻”時,病死軍中。生前多豪言壯語,如“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等,常為後人傳誦。
本文是記載在正史《後漢書》中馬援寫給佷子馬嚴、馬敦的家信節錄。信中針對佷子“喜譏議”的缺點,進行諄諄教導︰“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古人講究名諱,子女不能說出父母的名字,對于別人的過失,可听而不可講。這不僅為防口禍,也是品德修養。從這個家訓中可以看到一長者對于佷子的缺點不是以訓斥的口氣進行嚴厲的指責,而是語重心長地提出希望,使青年人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