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
自
全
後
漢
書
“
戒
子
書
” |
|
|
無
惜
也
。 |
令
子
善
,
唯
不
能
殺
身
,
其
余 |
情
實
道
理
,
違
斯
敗
矣
。
父
欲 |
言
思
乃
出
,
行
詳
乃
動
,
皆
用 |
也
。
行
之
與
人
,
務
在
饒
之
。 |
可
不
慎
。
善
否
之
要
,
在
此
際 |
一
得
三
,
志
在
善
人
,
左
右
不 |
舉
動
之
宜
,
效
高
人
遠
節
,
聞 |
離
兄
弟
,
去
妻
子
者
,
欲
令
見 |
人
。
汝
今
逾
郡
縣
,
越
山
河
, |
早
之
,
未
必
讀
書
,
並
學
作 |
還
,
若
年
大
不
可
少
也
。
欲
汝 |
壁
,
而
愛
寸
陰
。
時
過
不
可 |
日
月
可
愛
也
,
故
禹
不
愛
尺 |
人
之
居
世
,
忽
去
便
過
。 |
|
|
[譯文]
人生活在世上,轉眼便匆匆過去了。歲月值得珍惜,所以夏朝開國君主大禹不喜歡直徑一尺的玉璧,而愛惜寸陰時光。因為時光一去不復還,就象人老不可能再年青一樣。想要你早早地有成就,不一定局限于讀書,而要學會做人。你如今背井離鄉,跋山涉水,離別兄弟,丟棄妻子,游學他鄉,是想讓你增長見識,懂得做人行事的適度,學習、效仿那些高尚之人的遠大節操,舉一反三,立場做個有道德的善人,你不可不慎重。行善行惡,關鍵就在這里。行動舉止務必謹慎、寬容,話想好了再說,行動考慮周密了才實施,一切都想要按照實際情況、合乎道理辦事,違反了必然會失敗。父親想讓兒子學好、行善,除了不能殺身,其余都在所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