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除了上述宿命、造命外,還有一種正命,就是孔子、孟子相信的命,他們是一半相信命,一半不相信命,例如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這是儒家的思想,這是相信命,但有一點,儒家不相信的命是,你可以把自己變成聖人,變成了不起的人,
"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我只要做就可變成聖人,所以孔孟之道,在富貴、死生方面相信命,在鼓勵人的方向與志氣方面,就不相信命,他們也不相信宿命,所謂
"君子不立於偃牆之下"
,君子不站在要倒的牆下,孔子、孟子認為我們不相信命,只要有預防,就可以閃躲災難。李敖跨越2000花蓮演講會(21/11/1999)講題:從蓮花中看花蓮
378.
孔子痛感中國人太不中庸,故而一再呼籲中庸之道,但後大卻常常宣稱,我們中國人歷來就很中庸,並總是以孔子的話作為依據。胡平<<哲思手札>>
671.老莊孔孟中的哲學,都是老人做的哲學,我們後人講究少年老成,與此有關。只是比較起來,老莊孔孟的時代年輕,所以哲學顯得有元氣。阿城<<閑話閑說>>
673.孔子以 "仁"
講 "禮" ,想解決的是權力品質的問題,說實在
"禮" 是制度決定一切的意思,但 "禮" 要體現 "仁"
,《孟子》是苦口婆心,但是傾向好人政府,是政協委員的口氣。阿城<<閑話閑說>>
674.孔孟其實是很不一樣的,不必擺在一起,擺在一起,被誤會的是孔子。將孔子與歷代儒家擺在一起,被誤會的是孔子。阿城<<閑話閑說>>
675.孔子不是哲學家,而是思想家。傳說孔子見老子,說老子是雲端的青龍,這意思應該是老子到底講了形而上,也就是哲學。阿城<<閑話閑說>>
676.孔子是非常清晰實際的思想家,有活力,肯擔當,並不迂腐,迂腐的是後來的人。阿城<<閑話閑說>>
677.後世將孔子立為聖人而不是英雄,有道理,因為聖人就是俗人的典範,樣板。阿城<<閑話閑說>>
678.英雄是不可學的,是世俗的心中
"魔" ,<<水滸>>就是講這個。說 "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其實常常是"群雄並起,天下大亂"。歷代尊孔,就是天下大亂,治世用儒,也是這個道理。阿城<<閑話閑說>>
679.儒家的 "道" ,由遠古的血緣秩序而來的,本是樸素的優生規定,所以中國人分辨血緣秩序的稱謂非常詳細,
"五服" 之外才可通婚,亂倫是大罪過,"倫" 就是道。阿城<<閑話閑說>>
680.常說"大逆不道","逆"就是逆秩序而行,當然也就"不道",同亂倫一樣,都是首罪。阿城<<閑話閑說>>
681.儒家的"道",大約可以用"禮"來俗說。阿城<<閑話閑說>>
688.從世俗的意義說來,不是儒家道家互補,而是儒教管理世俗的秩序,道教負責這秩序之間的生活質量。這樣一種實際作系統,中國世俗社會焉能不
"超穩定"?阿城<<閑話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