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諺語簡介
諺語是語言的精華,有人將它比喻為語言的「舍利子」。各時代的人,累積了生活的經驗和觀察的結果,為了便於傳達,乃利用簡短而和諧的語言加以表達,久而久之流傳開來,經過篩選,能為大眾所使用且理解的,就成為常用的諺語。我國昔日以農立國,農民耕作全靠前代父祖輩口耳相傳的見識,為了加強記憶力,常會把相關的經驗,觀察氣象變化的心得,運用易懂易記的俗諺來表達。
即使到了科學相當進步的今天,這些諺語仍有其參考的價值。
立春諺語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是說:初一下雨的話,初二就會放晴;否則,會連下到月半。
「雨浥上元燈,日曝清明田。」是說:正月十五若下雨,清明日會出太陽。
「正月寒死豬,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夫。」是說:這三個月,天氣還很冷。
「元旦雲晴霽中天,雨雪霏霏是豐年!最喜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這是我國自古流傳重視節候關係農事豐歉的一首歌諺。說明了元旦的雨雪和立春的晴天,都是大有之年的好預兆。
「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立春晴好收成,大雪紛飛是旱年。」從這兩句俚語,足見民俗忌諱立春日下雨,大家都認為立春日有個晴朗的天氣,就是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好預兆。也許大家不希望在耕種要開始的時候,就遇到大雨大雪來掃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