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王昌齡《出塞》
 杜甫《月夜》
 杜甫《秋興八首》
 劉禹錫《竹枝詞》

【詞】
 蘇軾《江城子》

【文學理論與批評】
 嚴羽《滄浪詩話》


~~ 《滄浪詩話》的詩歌理論 ~~

  1. 學習第一義的作品:
    嚴羽認為學詩該學「第一義」的詩(最好的詩作)。所謂「第一義」的詩,是 指漢、魏、盛唐的作品。只要循這道路學習,學者也能寫出好的作品。

  2. 妙悟:
    長期學習第一義的詩歌的目的,是達到「妙悟」的境界。達到這個境界後,詩人自能領略詩歌的創作規律與藝術美感,並將之轉化為詩歌創作與評鑑的能力。

  3. 氣象:
    氣象即詩歌的風格。嚴羽認為氣象是詩歌的重要元素,而他所推崇的氣象,當時自然渾成與雄渾的風格。

  4. 興趣:
    興趣是指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嚴羽認為詩歌應寫詩人的真情實感,但在詩人並不是直接地刻劃這種感情,而是用文字營造出一種意境,讓讀者去體味。這種意境是「無跡可求」的,會令詩歌表達出不盡的情感。這就是詩歌的「興趣」。

  5. 詩之法:
    嚴羽指出詩之法(詩的要素)有五,除了氣象和興趣外,還有「 體製」(詩的體裁)、「格力」(詩歌的格調)和「音節」(詩歌的音調韻律)。嚴羽認為詩人應該辨識及學習詩歌的各種體製,以提高辨識能力,選擇好的作品來學習;寫詩時則要表現出剛健爽朗的筆力,還要運用渾圓的音調。

  6. 入神:
    詩歌創作的最高境界。達到這境界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以思想內容決定詩歌的體製 --> 著力於詩歌的起結、句法、字眼 --> 各部份都具備了,體現出詩之氣象(有中E種,可概分為兩類)--> 用「興趣」提高詩的境界 --> 提升至最高境界,就是「入神」。

嚴羽的生平〕〔文壇風氣與寫作動機〕〔體制〕〔詩歌理論
特質〕〔影響〕〔評價〕〔參考資料


Last updated: 15/7/2007
Contact me: leoleungmc@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