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頁        無痛針法        針灸與慢性頭痛   針灸有效治慢性頭痛   針灸與中風    針灸與眼睛     針灸與減肥    中西醫法一周治愈面癱  針灸與手術後的惡心嘔吐 中風病人對針灸有反應 針灸可治兒童鼻敏感 針灸能減輕膝關節炎疼痛 針灸醫關節痛效果佳 英國證實針灸具實際治療作用 針灸或可減腸敏感肚痛 中日韓推動針灸國際化 我們在那裡﹖


 

中醫辨證施治 夏日減肥「針」簡單


◎廖婉絨(台北市立中醫醫院醫師)


中醫認為肥胖形成的原因有內因、外因兩種,內因多與先天遺傳體質有關,外因主要與飲食過於油膩及喜吃甜食、嗜飲醇酒及好逸惡勞有關。

以針刺刺激治療之部位,通過經絡的調整作用,來加強臟腑的功能,扶助正氣,並經由經絡的疏通作用,來祛除停於體內的邪氣,針灸減肥正是通過扶正祛邪來達到目的。由於不同體質對藥物及針灸的耐受性不同,因此針灸減肥強調根據體質辨證施治、調節整體、疏通經絡、促進人體代謝,取得整體減肥的效果;而且能局部取穴、循經疏導、促進局部代謝,達到局部消脂減肥的目的。


產生肥胖的原因很多,個體又存在著差異,故任何一種減肥方法,都不一定適用所有的肥胖者,臨床上要分清原因,尤其在用中藥內服及針灸治療時,要辨證施治,這是中醫治療肥胖的精髓。

肥胖的辨證分型

1.脾虛濕阻型:多見於產後肥胖婦女。主要表現為:形體肥胖浮腫但超重不明顯、疲倦乏力、頭脹眩暈、肢體沉重、食慾不佳、吃的不多卻容易發胖、小便量少、排便不暢、大便稀軟如爛泥等症。

治療的原則以健脾利濕為主。常用藥材有:黨參、白朮、茯苓、黃耆、澤瀉、薏仁等。

2.胃熱痰濁型:多有肥胖家族史,或由脾虛濕阻、久鬱化熱所致。主要表現為:肥胖程度較重、形體壯實、胃口極佳、暴飲暴食、但容易肚子餓、四肢沉重怠惰、怕熱、口乾舌燥喜冷飲、口苦、口臭、易出汗、體味重、小便色深黃、大便乾結、甚至有痔瘡出血等症。

治療以清胃熱、祛痰化濁為原則。常用的藥材有:大黃、黃芩、黃蓮、草決明、半夏、枳實等。

3.肝鬱氣滯型:多見於工作忙碌、壓力大的青中年肥胖,與月經失調,甚至閉經有關係。主要表現為:常用吃來紓解壓力,尤其喜食甜食、常見偏頭痛、肩頸僵硬酸痛、淺眠多夢、胸悶、呼吸不暢、胃脹氣、有時便秘有時腹瀉、經前乳房脹痛明顯、月經失調、閉經等症。

此型的治療原則為疏肝理氣。常用藥材有:柴胡、鬱金、玫瑰花、陳皮、山楂、砂仁等。

4.脾腎陽虛型:多見於中老年人肥胖,或反覆惡性減肥並反覆反彈的肥胖者。主要表現有:虛腫肥胖、面色蒼白、疲倦乏力、嗜睡、畏寒怕冷、手腳冰冷、食慾不佳、腰腿冷痛、下半身浮腫、性慾降低、大便稀軟甚至水瀉等症。

治療方法以健脾固腎、溫陽消脂為原則。常用藥材:除了脾虛型藥物外,再加上附子、乾薑、桂枝、肉豆蔻、菟絲子、仙茅等固腎溫陽之藥。

5.陰虛內熱型:多見於更年期女性肥胖。主要表現為:頭暈眼花、面潮熱、易自汗盜汗、胸口煩熱、手心、腳心鬱熱、失眠多夢、腰痛腿痠等症。

此症的治療原則為滋陰降火。常用的藥材有:牡丹皮、梔子、知母、黃柏、墨旱蓮、女貞子、枸杞子等。

體針療法

主穴取中脘、氣海、大橫、滑肉門、粱丘。配穴則根據不同證型取穴:脾虛濕阻型配陰陵泉、三陰交、豐隆;胃熱痰濁型配足三里、內庭、曲池、合谷;肝鬱氣滯型配期門、太衝;脾腎陽虛型配關元、照海;陰虛內熱型配內關、太谿。

耳針療法

主穴取內分泌、飢點、皮質下、三焦、神門。依不同證型分別搭配脾、胃、肝、腎點,每次取單側耳穴三至四個穴位埋針,或用磁珠貼壓,七天更換一次,兩耳交替使用。治療期間,每天按壓耳穴三至四次,每次每穴按壓一分鐘左右,食慾特別好的人,在進餐前或有飢餓感時多按壓,便秘患者則在每天早晨起床前多按壓。

 

於2004年5月24日台灣中國時報 生活醫療版刊

[Under Construction]Send mail to with questions or comments about this web site.
Copyright © 2004-2005
Last modified: May 7,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