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頁
無痛針法
針灸與慢性頭痛 針灸有效治慢性頭痛 針灸與中風
針灸與眼睛
針灸與減肥
中西醫法一周治愈面癱
針灸與手術後的惡心嘔吐
中風病人對針灸有反應
針灸可治兒童鼻敏感
針灸能減輕膝關節炎疼痛
針灸醫關節痛效果佳
英國證實針灸具實際治療作用 針灸或可減腸敏感肚痛
中日韓推動針灸國際化 我們在那裡﹖
針灸有效治慢性頭痛
【 本 報 綜 合 報 道 】 中醫治療在國際上愈來愈受重視,《英國醫學雜誌》最新發表的一項研顯示,
針灸對治療慢性頭痛十分有效,尤其是偏頭痛,可將病人的頭痛嚴重程度減少三成四,但病人使用西醫方法治療
,頭痛程度只可減少一成六。病人接受針灸後,服藥、覆診及請病假的次數明顯較少,證明針灸可作為慢性頭痛的基礎治療方法之一。
這是至今有關針灸治療頭痛的最大型研究,負責的英國醫生召募四百零一名每周有數天出現頭痛的病人參與研究,將病人分成對照組,一組一周進行十二次針灸治療,另一組主要靠食西藥治療。參加者會記下每日頭痛次數及嚴重程度,研究長達一年。
結果發現,接受針灸的一組,頭痛的嚴重程度減少三成四,但接受藥物治療的病人,頭痛的嚴重程度只減少一成六。研究人員表示,針灸可作為治療慢性頭痛病的持久方法,政府在評估有關頭痛治療方法的成效時,應將針灸考慮在內。
版 權 所 有 © 2004 Orisun.com (HK)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於2004年3月16日香港東方日報 港聞版刊登
療 程 約 需 3 周 按 穴 亦 可 緩 減 痛 楚
針 灸 有 效 治 慢 性 頭 痛
【 本 報 訊 】 慢性頭痛如偏頭痛令不少人叫苦連天,浸會大學中醫學院專家指出
,針灸能夠減輕慢性頭痛及減少復發機會,按照頭痛位置以針灸打通經絡紓緩痛楚;其中有患者深受頭痛困擾四十年,接受針灸治療兩個月後獲得改善,而英國醫學界更有臨床研究證實針灸對頭痛的療效。 記者:梁洵瑜
《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近期刊登一項由英國醫學界進行的臨床實驗,為四百多名慢性頭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再與對照組比較。結果證實針灸對慢性頭痛,尤其是偏頭痛具一定療效,能減少患者頭痛指數三成四,病人每年頭痛日數平均減少二十二日,求診及食藥次數也分別減少兩成半及一成半。
本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研究針灸的教學部副教授張世平表示,針灸可減輕頭痛及復發機會。從中醫角度出發,頭痛分內傷及外
感兩大原因,內傷乃由個人身體狀況改變引致的頭痛如氣血虛弱、血氣運行不暢及腎虛等;外感則因外在因素,如風吹等原因導致。
每次施針約30分鐘
張世平指出,中醫根據頭痛的痛楚位置,利用針灸打通痛症位置的經絡。他強調「不通則痛」,即經絡及經氣運行不暢引致痛楚,如頭痛位置在頭頂,即在頭頂的百會穴及四神聰穴施針;頭側痛在率谷及角孫穴施針;前額痛則在頭維及印堂穴施針。
眾多穴位中以頭頂正中的百會穴,以及頭顱後、頸椎外側的風池穴兩個穴位,對治療頭痛較為關鍵,「好多時頭痛都會針呢兩個位置。」針灸治療頭痛每次施針約二十至三十分鐘,並可配合有熱力的「特定頻普儀」,仿效傳統的艾灸治療,利用熱力加強療效。
或須配合中藥治療
此外,若市民在頭痛或其他痛楚發作時又無法即時針灸,可自行按壓合谷穴及太穴緩減痛楚。該兩個穴位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其中合谷穴位於拇指與食指之間,太沖穴則在腳趾公與第二隻腳趾之間的蹠骨位置
。
張世平估計,約有四成人有慢性頭痛問題,尤以女性較多患偏頭痛,浸大中醫門診求診者中,約兩成有慢性頭痛問題。曾有一名被頭痛困擾四十年的病人,一直無法根治,針灸配合中藥治療約兩個月後痛楚大大減輕。另一名女病人接受大型手術後,每天都頭痛,因而無法工作,接受一次針灸治療後,痛楚程度減半。
他強調,一般慢性頭痛可透過針灸治療約兩至三周,但視乎病人病情而異,部份病人須配合中藥治療。
於2004年5月17日香港蘋果日報 港聞版刊
Send mail to
with questions or
comments about this web site.
Copyright © 2004-2005
Last modified: May 7,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