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性約拂 |
↓
風性無自體,有時動,有時靜,並無不變之常態,你平常整衣步入大眾之中,袈裟角飄動,觸到身邊的人,那人就會感到有微風拂面。 |
|
就拂詳辨 |
↓
風
┌————————┼————————┐ |
是出自袈裟角 |
├
|
|
|
|
|
|
|
|
|
└ |
那麼袈裟就是風,你現在身披袈裟,就是披著風;風性飄動,袈裟應會離開你的身體,飄飛而去。 如衣中有風,但是動衣風出,垂衣風藏;但我現在說法,於法會之中,我的袈裟卻是下垂不動,你現在能看見我的袈裟,
看風又在何處呢?總不能說我的袈裟中,別有藏風的處所呢? |
|
|
是發自虛空 |
├
|
|
|
├
|
|
|
|
|
|
└ |
你的袈裟沒有飄動時,為何又沒有風去拂別人的面? 空性常住不變,風亦應常拂不停,若無風時,虛空亦當滅,
風息有狀可見,空滅之後,是何形狀?(以風和空性異為破)
若虛空有生滅,就不得名為虛空。
(破名不符)
既名虛空,空無生滅,如何能出生有生有滅的風?
(破義不符) |
|
|
是由彼人面生 |
↓
既由那人的面而出,理當向你吹拂;為何你整衣時,
從彼面所出的風,卻倒拂向他自己的面? |
|
|
└————————┬————————┘ |
整衣的是你,面屬他人,虛空寂然,不曾流動,
三者皆有蹤跡可尋,這風到底自何處鼓動來此呢?
如一定認為風是從空而來,須知風動空靜,體性各異,
非有和合之相,空決不能生風(破因緣);
不應說這風是無所從來,自然而有(破自然)。 |
|
結顯體用 |
┌——┴——┐ |
如來藏中,無法不備,無法不融;
↓
性具之風,即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風,不必待和合而後成風。
原自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顯全體圓融)
↓
如來藏以不變之體,
隨九法界眾生根性(心)的優劣,
知量的大小,幻現隨緣之妙用。
(顯大用無限) |
如你一人,微動衣服,有微風起,遍法界拂衣,遍法界生風,風性遍滿世間,那有一定的處所?
(即事驗知) |
|
|
雙拂二計 |
↓
循九界眾生之業,發現之風,各有不同 $;故於平等性中,有了差別的相狀。世間無知的凡夫,致惑於因緣、自然等戲論,這都是識心分別妄計的產物,徒有言說,並無真實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