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保健站 / 不打網球也會罹患網球肘
原載於 中國時報 / 醫藥保健版 / 2001-08-13
許多病人被告知得了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時,他們第一個反應是─我又不打球。事實上,不打球也可能罹患網球肘。手部及前臂的肌肉,大致可以分成「伸側」及「屈側」兩大群。「伸側」肌肉與手背同面,負責手腕及手指背屈(也就是往上翹)的動作,這一些肌肉附著點在手肘的外側肱骨上髁處。
相反的,所謂「屈側」肌肉跟掌面同側,負責手腕及手指屈曲的動作,肌腱附著點則是在手肘內側的肱骨上髁處。當我們做手腕上下或手部張握的動作時,必然是由肌肉帶動,如果反覆過多或施力過大,對肌腱造成負擔,尤其在肌腱與骨頭交接的地方受力最多,也最為脆弱,一旦外力超過人體生理負荷時,就會出現一些微小損傷,累積久了,就造成肱上髁炎,也就是所謂的網球肘(外側),或高爾夫球肘(內側)。
門診看到的肱上髁炎患者,第一類是打球的朋友,以網球、高爾夫球及羽毛球最為常見;第二類就是家庭主婦,提重刷洗,樣樣都來;第三類是從事某些手部活動較多的工作者,尤其是重複性高、且施力較大的動作,比如:廚房工作或屠宰業要一直做剁、切的動作,早餐店老闆拌飯、做飯糰,櫃檯或辦公室人員蓋大章、做裝訂,成衣製作要用剪刀及大型熨斗等等。
肱上髁炎是種累積性傷害,一開始出現症狀時,就已是警告訊號。急性期可以給一些冰敷,每次五到十分鐘,一天數次。急性期過後(通常是二至三天以後),可以開始熱敷。臨床常用的治療包括:口服的非類固醇性消炎藥,或者超音波等深部熱療;少數時候會給患者做局部小量的類固醇注射;戴上專用的護具也可以分散一部份負荷。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讓受傷的組織休息,才有修復的機會。儘量減少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會引起疼痛的動作;選擇適當好用的工具,減低手部的施力;如果工作的重複性高、且時間長,中間一定要有適當的休息,或者安排不同動作的工作內容輪替,讓疼痛早日痊癒,避免再發。
其它參考資料 : 職場保健站/工作相關手部疼痛
請尊重著作權,未經作者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