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保健站 / 職業性腕道症候群
原載於 中國時報 / 醫藥保健版 / 2001-11-02
腕道症候群是中年婦女相當常見的一個疾病,它是由於掌管手部的一條重要神經─正中神經,在手腕部位受到壓迫。典型的症狀是手掌面麻木,尤其是拇指至無名指部分;麻木的感覺,在某些姿勢下會較明顯,比如:打字、騎摩托車、搬重物、拿電話筒;許多患者在夜間或冷天會感到麻木加重;嚴重時,大拇指下方的肌肉會萎縮、無力,影響手部的精細動作。有些個人體質或潛在疾病會造成腕道症候群,如糖尿病患者、尿毒症患者、孕婦、肥胖者、甲狀腺功能低下者、以及腕部曾經有骨折的人等等。而職業暴露也證實是重要危險因子,比如冷凍食品加工業、肉品處理業、資料鍵入、或操作震動性機械者等等。工作中手部不當的施力、腕部長時間極端彎曲的姿勢、重複性腕部動作、低溫的工作環境、及使用振動性工具,皆是發生腕道症候群的危險因子,暴露在這些不良因子的時間越長,或同時暴露在多個不良因子下,危險性就大增。
腕道症候群的診斷並不難,仔細問一問症狀、病史之外,有兩個臨床檢查很常用到:兩手手背相貼,與前臂成九十度角彎曲,置於胸前一分鐘,看是否能誘發出「麻」的症狀,稱為「Phalen'S test」;另外,直接敲擊在手腕處正中神經通過的位置,會誘發手部麻電的感覺,為「Tinel's sign」。而神經傳導測驗、及肌電圖等神經電學檢查,也有助於正確的診斷。
腕道症候群是目前衛生署通報的職業病之一,通報標準如下:
一、工作內容中具有反覆性腕部動作,各種緊握壓迫性的姿勢,反覆性指掌部之用力動作或振動性工作之職業性相關證據者。
二、症狀在開始具危害性作業或工作之後才發生或加重。
三、於正中神經所支配的手掌區域出現感覺異常或疼痛、麻木或肌肉無力等現象。理學檢查出現Tenel's sign或Phalen's Test陽性,或經神經電學檢查確實證明有腕道症候群存在。
四、能排除各種常見非職業性治病因素(如:尿毒症等)或腕部傷害。腕道症候群的治療包括:口服的消炎藥物、局部類固醇注射、或開刀。手部副木也可以協助手腕保持自然的姿勢,在晚上使用可以減低夜間的症狀。除此之外,手部一定要有充分的休息、注意適當姿勢,否則容易復發。
工作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項包括:
一、盡量避免用手提重物,或重複性手部施力、抓握的動作。
二、避免讓手腕長時間不當的姿勢。工具的選擇很重要,最好是符合人體工學設計。
三、避免將手腕緊靠在堅硬的桌面或工具,或使用手腕部位做為著力點,而使得腕部直接受到壓迫。
四、避免手腕重複性的動作,中間要有適當休息。
五、如果工作中一定要暴露於低溫環境,注意帶手套保暖,並減少暴露時間。
其它參考資料 : 職場保健站/工作相關手部疼痛
請尊重著作權,未經作者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