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 Study Online


巫达

香港中文大学 人类学课程哲学硕士论文

《语言、宗教与文化认同:中国凉山彝族两个村子的个案研究》

第一章 导论 Chap.1, Introduction


 

第一节 引論

一,导言

本文以中國涼山的兩個彜族村子為個案,研究和探討語言、宗教與文化認同之間的關係。 這個世界上大約只有二百多個國家,但有超過五千種的語言 (Dorian 1999:27)。也就是說,除極少數國家是由一個主要民族構成 的以外,絕大多數國家是由多個族群構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 後,很多民族國家紛紛獨立,一些原本認為將會融合在一起的族群反而顯示出更為鮮明的族群性。在一些國家和區域裏不斷發生著族群衝突乃至種族仇殺。族群問題和民族問題成為關係到國家安定和安全的重要因素。應這種時代背景的需要,族群研究應運而生,成為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社會科學的重要研究領域,各種理論和方法不斷湧現。 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族群進行了研究探討,成果顯著。一些國家直接把族群研究成果用在國家政策的制定上,起到了顯著的效果。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國的人類學研究工作一度處於停頓的狀態,1950年代學科合併的時候,人類學作為獨立學 科的地位被取消,被併入以研究國內少數民族為主的民族學。中國民族學研究在過去五十年內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出版了一系列少數民族民族誌、民族史和語言誌。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有400多個自稱單位上報中國政府,要求被識別為單一民族。這些自稱單位實際上是彼此之間有差異的族群或是亞族群。五十年代中國政府組織了民族識別工作,經過近四十年的識別,中國政府把這些群體分別劃入56個民族當中, 但還有80多萬人族屬未定。中國是世界上少數由官方確定民族數 目的國家之一,民族識別工作和民族政策在加強國家安全、促進民族團結、減少族群衝突方面顯示出成功的一面。但是,要求識別為單一民族或更改國家原來確定族稱的群體仍然存在,並表現為不同的文化認同。即使是一些對政府劃定的民族成份沒有爭議的族群,由於其內部包含了很多支系,在政策實施上,難免出現一些偏重某些支系忽略另一些支系的情況。牽涉到一個族群或亞族群如何認同他們自己的族群和文化的問題。這是我們需要研究解決而又不應迴避的問題,也就是我選擇做這個研究題目的原因和目的。 對於族群的研究,可以從語言、宗教、政治、經濟等多個角度進行。我選擇了自己熟悉的彜族作為個案,從人類學的族群理論來考察涼山彜族,企圖從語言和宗教兩個方面來考察彜族的文化認同以及文化與族群意識的關係,以期用彜族的情況來補充或說明人類學領域的族群理論。


[回首页 Back to homepage][回上页Back] [上一节Prev][下一节Next]

 

给我来信Email me:wuda999@yahoo.com

上次修改时间:2001-05-23 1:50 AM

版权©香港中文大学;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