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网情深
Yi Study Online
香港中文大学 人类学课程哲学硕士论文
《语言、宗教与文化认同:中国凉山彝族两个村子的个案研究》
第三章,语言与认同
第一节 引 論
語言和認同的關係是很顯而易見的,認同某一個族群的人是很樂意說這個族群的語言的,但是並不是說不會某族群語言的就不會認同該族群,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也還可以認同同一個族群,比如中國境內的瑤族,使用三種不同語言,一種是屬於苗瑤語族瑤語支的勉語(盤瑤),一種是屬於苗瑤語族苗語支的布努語(花籃瑤),一種是屬於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的拉加語(茶山瑤),但他們都一致認同為瑤族(費孝通1999:7)。相反,說同一種語言的人不一定就認同同一個族群,比如中國的回族和滿族,現在都使用漢語,但是,不認同為漢族。我們在考察彜族的情況時,語言文字在其文化認同中是起了什麼樣的角色呢?人們對本族群的語言和文字普遍有很好的感情,如果誰能說該族群的語言,就會顯得格外親切,然而,語言作為一種工具,它的作用和其他工具沒有什麼差別。打個比方說,殺牛可以用彜族傳統的用斧頭打死的方式,也可以採用現在漢族用刀殺死的方式,還可以用槍打死。使用斧頭、刀或槍是不同族群的不同習俗,然而我們不可以以此來區分族群界線。不能認為用斧頭打死牛的是彜族,用其他方式讓牛死去的方式就不是彜族。文化雖然相對穩定,但還是要變遷的,沒有一成不變的文化。我們現在看到的某一習俗正是文化在某一時間片段的反映,幾十年以後的文化和今天的文化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彜族人的眼力,或者在一些年輕人的眼裏,西服是漢族的服裝。可是,漢族不一定這麼看,年長一些的人都知道,西服來源於西方。幾十年以前還穿旗袍的中國婦女,今天可能要穿西式連衣裙,然而,不管穿什麼,用什麼,族群認同是相對固定的。我說了這麼多,主要是為了想說明,語言是和上述工具是一樣的,使用這個工具,符合當事人的心態固然很好,皆大歡喜,然而,一個人轉用了其他語言並不代表這個人的族群身份已經改變。
[回首页 Back to homepage] [上一节Prev] [下一节Next] [回上页Back]
给我来信Email Me: wuda999@yahoo.com
上次修改时间: Wednesday, 2001-05-23 1:49
版权©2001 香港中文大学;巫达 保留版权
Copyright©2001 Wu D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