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疾病》

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irritavle bowel syndrome)是一種很常見的腸胃疾 病,在美國大約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罹患激躁性腸症,絕大部分是女性。它有很多別名,例如﹕抽筋性大腸症、緊張性腸胃症、機能性腸症等。得到這個毛病不是挺好玩的,因為常常會在開會中途、旅途當中,腸胃翻攪不適,猛找廁所而讓整個計畫泡湯。病人生活品質降低、搞壞親密關係,可是令人驚訝的只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會積極尋求醫療協助。

     此症患者常見症狀是肚子疼,加上肚子脹,但是上完廁所之後就不痛了。常常會拉肚子,有時也會便秘,並且一痛想拉。有時便中帶點黏液。如何與吃壞肚子區分呢?其實大腸激躁症是一種慢性疾病,上述症狀必須在一年當中,至少持續三個月以上。

     大腸激躁症顧名思義就是腸胃比較敏感,也就是病人的腸子蠕動收縮比常人快,所以會有絞痛、拉肚子、便秘、脹氣等。也有人比喻它為〔腸子的偏頭痛〕,他們都會因為環境的刺激、壓力而發病,也有遺傳的傾向。有人研究發現此類病人的腸子神經分布比常人多,所以中樞神經一接收壓力訊息後,腸子的蠕動就比較激烈。有這種體質的人若肌不擇食,尤其喜歡吃油炸的食物,那麼會讓體內促進腸子蠕動的激素增加,因而症狀惡化。    

     某些人在腸胃炎之後,因為消化酵素的不平衡而發生大腸激躁症。生活壓力也是惡化症狀的因素之一。如何改善大腸激躁症狀?以下幾個原則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改變飲食習慣﹕不談公事、輕鬆進食、細嚼慢嚥。

二、改變食譜﹕不吃乳製品、油脂食物、酒精、咖啡因的飲料。食物力求低脂、少糖、少鹽、適度的蛋白質、高纖維食物。

三、生活減壓﹕壓力與腸子的蠕動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每天在壓力鍋當中打滾的人們,更是有機會罹患大腸激躁症。每天工作八小時當中,找空檔舒緩身心、勤練肌肉鬆弛術、靜坐,平衡身心靈。

四、天天運動﹕運動除了強身之外 ,更可以放鬆心情,消除鬱悶的情緒,強化腸胃的機能。

五、正常的作息、充足的睡眠。

六、改變個性﹕完美主義的人,容易給自己壓力,也常出現焦慮、憂鬱或身心症狀。所以改變對事物的看法與態度,降低標準,隨遇而安,腸胃自然不會承受太多壓力。

七、尋找適當的醫療﹕激躁性腸症並非一般拉肚子,幾天就可以康復,必須有耐心的就醫,配合腸胃科與精神科藥物方能奏效。(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回主頁

   本站的醫學健康訊息僅提供一般網友知識性幫助及了解,並無代表任何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