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ren.gif (1674 bytes) yijia.gif (1658 bytes)

nandao.gif (1678 bytes)

qingqing.gif (1687 bytes) suowei.gif (1699 bytes) zhishi.gif (1654 bytes) wenyi.gif (1677 bytes) daming.gif (1669 bytes)
 

道 可 道

home.gif (2499 bytes)

宗教奇談 儒非愚     釋空色     耶即爺

848. 一遇到緊要關頭,我就停止了喜怒哀樂千變萬化,第一個反應就是沒有反應。用《莊子》裡頭一個故事來說吧。有個人叫紀渻子,給齊王養鬥雞。養了十天,齊王問養好了沒有?紀渻子說還沒有,雞虛憍而恃氣,不能用。又過了十天,再問,回答說,還是不行,雞一聽到聲音,看到影子,就衝動。又過了十天,再問,回答說,還是不行,雞看東西還是太快,盛氣太足。又過了十天,再問,回答說,現在差不多了,已經沒有反應了,看上去像木頭雕的雞一樣,牠做鬥雞的條件已具備。別的雞一看到牠,就不敢打,嚇跑了。這個故事,寫修養的境界,很有意思。修養到爐火純青的人,就是先做到呆若木雞,第一個反應就是要沒反應。沒反應表示了什麼?表示了這個人功夫深,功夫一深,就不輕易的暴其氣,喜怒哀樂,都是一種暴露。作為一隻鬥雞,不能先暴露;作為一個鬥士,也不能先暴露。這叫「真人不露相」,真人要深藏不露。李敖<<紅色11>>

519.中國人有一個道教的天堂與一個佛教的地獄。死後一切靈魂都到地獄裡去受審判,所以不像基督教的地底火山,單只惡人在裡面受罪的,我們的地府是比較空氣流通的地方。「陰間」理該永遠是黃昏,但有時也像個極其正常的都市,遊客興趣的集中點是那十八層地獄的監牢。 張愛玲<<餘韻>>

686.道教的神是由世俗間的優秀分子組成這個隊伍越來越壯大,世俗疾苦與希望,無不有世俗所熟悉的人來照顧,大有熟人好辦事的意思,天上竟一派世俗煙火氣。 阿城<<閑話閑說>>

521.城隍廟是陰曹的地方法院,城隍往往由死去的大員充任,而他們是有受賄的可能性的。地獄的最高法院雖然比較公道,常常查錯了帳簿,一個人陽壽未滿被拘了來。費了許多周折,查出錯誤之後,他不得不「借屍還魂」,因為原來的屍首已經不可收拾了。 張愛玲<<餘韻>>

685.道教的另一個重要資源是巫籤翻一翻五千多卷的<<道藏>>,符咒無數,簡直就是"十萬個怎麼辦",不必問為什麼,照辦,解決問題就好。 阿城<<閑話閑說>>

543.佛教一下帶那麼多有頭有臉的神來競爭,道教也就開始造偶像神積極擴充本土革命隊伍,例如門神的神荼鬱壘終於轉為秦叔寶和尉遲敬德。 阿城<<閑話閑說>>

687.人類學家不妨記錄一下我們親見的一個活人(毛澤東) 怎樣變為一個道教神的過程,人證物證都還在,修起論文,很是方便。 阿城<<閑話閑說>>

682.魯迅在<<而已集.小雜感>>裡寫過一組互不相干的小雜感,其中一般雜感是: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道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也就是全心全意為世俗生活服務的。 阿城<<閑話閑說>>

684.道教管理了中國世俗生活中的一切生、老、病、死、婚、喪、嫁、娶。也因此歷來世俗間暴動,總是以道教為號召。 阿城<<閑話閑說>>

688.從世俗的意義說來,不是儒家道家互補,而是儒教管理世俗的秩序,道教負責這秩序之間的生活質量這樣一種實際作系統,中國世俗社會焉能不 "超穩定"? 阿城<<閑話閑說>>

671.老莊孔孟中的哲學,都是老人做的哲學,我們後人講究少年老成,與此有關。只是比較起來,老莊孔孟的時代年輕,所以哲學顯得有元氣 阿城<<閑話閑說>>

520.中國的因果報應之說是無懈可擊的,很容易証明它的存在,絕對不能証明它不存在。 張愛玲<<餘韻>>

672.道家的"道",是不以人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秩序。所謂"天地不仁"。去符合這個秩序,是為"德",違犯這個秩序的,就是"非德"。 阿城<<閑話閑說>>

675.孔子不是哲學家,而是思想家。傳說孔子見老子,說老子是雲端的青龍,這意思應該是老子到底講了形而上,也就是哲學。 阿城<<閑話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