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馗 鍾馗的出現與唐朝玄宗皇帝有關。據宋代著名學者、科學家沈括《補筆談》說,唐明皇(玄宗)於開元年間,講武驪山,回宮後得了瘧疾,一個多月都好不了。忽然在一天晚上夢見兩個鬼,一大一小。小鬼跛了一腳,瞎了一只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袋和明皇的笛子,繞殿奔逃;大鬼戴帽子,袒露著兩臂,腳穿靴,抓住小鬼,挖出眼珠子,將它吃掉。皇上問大鬼:你是什麼人?回答說:臣下是鍾馗,來應武舉,不中,誓為陛下除天下妖孽。明皇夢覺之后,病也好了。於是召畫工吳道子,讓他畫鍾馗像,印後分賜給各大臣。見《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五.鍾馗》。民間傳說鍾馗有各同鄉好友教杜平,為人樂善好施,資助鍾馗赴京應試。鍾馗因面貌醜陋而被皇帝免去狀元的資格,一怒之下,撞階而死。杜平將他安葬。鍾馗做了鬼王之後,為報答杜平生前之恩,親率鬼卒在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這就是著名的「鍾馗嫁妹」的故事。 鍾馗的形象 鐘馗,右手執筆,左手握劍,瞪目張口,怒發沖冠,是民間信仰中頗受歡迎的驅邪納吉之神,早在唐朝時,民間已普遍崇拜信奉這位外貌猙獰兇惡內心善良正直的俗神。據說最給鍾馗畫像的是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唐代宮廷曾將鍾馗的畫像或印有鍾馗像的曆日賜給大臣。據傳鐘馗乃唐朝終南山人,才華出眾,赴京城參加武舉考試,因貌醜未被錄取,於是羞憤怒撞殿階而死,被皇帝賜以綠袍安葬。一說鐘馗是西嶽華山蓮花寺內的伏蟒羅漢,投胎於華陰縣鐘家莊,相貌雖醜,卻武功蓋世,文才敏捷。道教則把鐘馗當作鎮惡逐鬼的判官,其生前應是神靈轉世,擁有與生俱來的超凡神力,故常為人們擔任陰陽界溝通的工作,喜好鋤奸扶弱、行俠仗義,能看透陰陽事理,肩負扶正祛邪的重任,為人間帶來安定,最終則遁世悟真成道,而敕以神格。 元朝以后鐘馗的畫像,不但長上了毛茸茸的胡子,而且是坐著藤轎由「丑狀千百態」的小鬼們抬著他。不僅把鐘馗形容成一個鎮祛邪魅的靈鬼,几乎變成執掌死后裁判的閻羅王。據說鐘馗在民間捉鬼時,還有“含冤”和“負屈”二位小鬼作為協助。并有蝙蝠作他的先驅前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