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的禁忌* 俗語有云:‘拜得神多自有神庇祐’,中國人拜神自是希望得到神明的庇祐,而與此同時,他們又害怕會得罪神明,招來劫禍。因此,民間信仰有著許許多多的禁忌。 .拜神的心態 -- 不誠心/動機不純,不能獲福. 神明不是死物,因此祂可以察覺到人是否誠心,可以知道供奉敬拜者是否真心真意,或只是顧及一己私利。因此,只把神位設好,早晚象徵式的上香,節日神誕象徵式的擺設供品,供奉後急急吃掉神位前的食品,這樣拜神,和不拜神實在沒有多大分別。 中國的求神拜神講求人與神佛的契合,敬奉者需誠心敬拜,依賴神佛。甚麼是不誠心的表現呢?在神位前態度囂張不敬,或在神明前幹淫穢之事,又或在佛菩薩前吃肉飲酒,說粗言穢語,或暴力惡言待人,均是罪過,會使神明不悅。 中國人相信神是有靈性的,有思想的,因此若然人未有切實遵行神明的道德誡命,神明是會不滿的。 戒律。善行-福報──要求弟子行善,不可作奸犯科,傷天害理,否則就是與神為敵,和神的心不相應,不得庇祐,甚至反過來招神懲罰。如果只為一己私利,不顧他人死活,這種拜神的態度,除了拜邪神外,必不獲正義的神明祝福。 .拜神的正確行為. 供奉神明菩薩,是莊嚴的宗教性行為,不可以輕率對待,要認真從事。關於神位面前之行事,有以下的守則: 一, 不可於神位前喧鬧嬉戲 二, 神位前飲食可能是不敬 尤其不可以佛菩薩仙人前進食肉類葷腥 三, 一般不應在神明面前作情慾之事 於欲界神祗的神位前不忌,如關聖帝君,玉皇 大帝,瑤池金母等。不過,有些欲界神祗是堅貞和固守傳統的,如織女,孔夫子等,則有所不宜。 四, 不合禮儀的事不可做 .拜神的禁忌. 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有災時拜神可以消災解厄,平時無事時拜神還可保平安、發大財,但是,拜神並非想拜就拜,要翻黃曆看時辰避忌諱,也不能見到廟寺就亂拜,否則拜到不該拜的對象,恐怕就得深刻體會何謂請神容易送神難了,故此,拜神時要注意以下規矩: 祭拜前要先洗手,穿戴整齊,懷著恭敬安寧的心情。 切勿在外見廟就拜,以免招惹邪門歪道,要認清所拜為何神靈。 農曆十二月廿五日傳為天神下降之日,玉皇大帝率領文武百官下凡巡視,故民間生活起居須格外謹慎,不可罵人,吵架或向債主索債。 孕婦或月事中之婦女不可主祭。 牲饌祭品忌用牛肉,狗肉,鰻魚,鱔魚,已打鱗去鰓的魚,蕃茄,番石榴,苦瓜,冬瓜,也不可用已拜過或食用過的東西。水果拜前要清洗乾淨。 燒紙時要一張一張對折,然後投入金爐中。對折表示紙幣已被使用,未經對折的冥紙祭拜對象使用不到,猶如無用之幣。燒紙錢時不可翻弄,以免紙錢破裂,失去效用。 掉在地上的香不可撿拾起來再用。 參加喪禮回來後,可用春乾(類似魷魚的海鮮乾貨),韭菜輕拍淨身,即不致被沖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