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西民間崇拜的差異,可反映中西方在歷史、傳統文化、社會道德、民族心理諸方面的差異。 - 重視德行 由於支配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學說大力倡導德行,故其學說深深影響中國民間的宗教意識,使民間崇拜中的神靈也被賦予德行。 - 等級觀念 中國近兩千年的大一統的君主統治,所形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制度,左右著社會的一切行為。民間崇拜也受之影響,體現出等級觀念,使人們創造神的同時,也創造出一個龐大的等級森嚴的眾神官僚機構。加上為了顯示神威,中國諸神不會平易近人,他們道貌岸然,居高臨下,超凡脫俗,充滿神聖與威嚴。 - 功利主義 中國百姓對神靈的膜拜,主要是有求於神,希望祈福禳災。此外,中國諸神多而雜,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這反映出中國民間崇拜有極明顯的功利傾向,需要什麼神,就創造出一個來,如送子觀音就是最好的例證。 - 崇尚勇武 西方自古以來崇尚勇武,諸神在各自的領域往往具有無以倫比的威力。如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是為了紀念希臘眾神之王宙斯而舉行的體育競技。 - 較具人情味 西方諸神較具人性特徵,富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眾神有姻親關係,儼如一個大家庭,如常人般生活。這種人神同形、人神同性的特徵,可見西方社會對神的態度顯得比較理性和寬鬆。 - 充滿文化與浪漫色彩 西方民間崇拜充滿文化與浪漫色彩,如文藝女神就多達九位,專司歷史、抒情詩、喜劇、悲劇、舞蹈、愛情詩、頌歌、史詩、天文等,反映出西方人浪漫的生活情趣。 - 重視女權 西方女神尤其多,這是西方國家普遍重視婦女權利和地位的歷史觀念的來源之一,有助於形成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會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