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性
向上 各類熟語介紹 基本詞彙 多義詞 詞類 詞性 語素

 

首頁

姓名:

黃美淇

完成日期:

二○○三年五月十七日

學號:

HK026002

科目:

現代漢語第十一課

等第:

 B

(甲)實詞類:

是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詞。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屬於開放的類別,出現頻率較低或者中等,大多數都有固定的聲調。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助動詞、數詞、量詞、副詞和代詞等。其中副詞和代詞的意義不如其他實詞的意義那樣實在。

副詞是用在動詞、形容詞或主謂詞組前面,表示程度、時間、範圍、語氣、否定、頻率、情態等的詞。

從意義上看,副詞的主要類型有:

1. 程度副詞,例如:

很、極、挺、太、怪、好、最、頂、更加、非常、格外、極其、越加、相當、稍、稍稍、稍微、略、略微、較、比較。

2. 時間副詞,例如:

剛、剛剛、曾經、已、已經、將、將要、立刻、馬上、頓時、從來、一直、一向、隨時、偶爾、忽然。

3. 範圍副詞,例如:

都、全、共、總共、一共、統統、一齊、一道、一概、淨、只、僅、僅僅、就、光、單。

4. 語氣副詞,例如:

卻、倒、幸虧、多虧、也許、大約、居然、究竟、偏偏、索性、果真、果然、敢情、難道、何嘗。

5. 否定副詞,例如:

不、沒、沒有、別、甭。

副詞最重要的語法特點是除了少數副詞能作補語之外(如「有意思極了」、「好得很」),一般只能作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或者修飾整個句子。

有些副詞還有關聯作用。連詞和有連接作用的副詞與詞組統稱為關聯詞語。

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變化、存在或意願的詞。

從意義上看,動詞的主要種類有:

1. 表示動作、行為的動作動詞。例如:
跳、笑、修理、幫助。
2. 表示存在、變化的存現動詞。例如:
有、出現、消失、沉沒。
3. 表示心理活動的心理動詞。例如:
愛、討厭、了解、希望。
4. 表示使令的使令動詞。例如:
使、叫、讓、要求。
5. 表示趨向的趨向動詞。例如:
來、去、上來、出去。
6. 表示判斷的判斷動詞。例如:
是、等於、如。

動詞的語法特點是:

1. 能用「不」或「沒」等副詞修飾,可用「動+不+動」的格式提問。大部分動詞不能受「很」之類程度副詞的修飾。
2. 經常作謂語或謂語中心成分。多數動詞是及物動詞,能帶賓語。不同次類的動詞可帶賓語的類型有所不同。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
3. 多數能帶「了」,不少能帶「著」、「過」。
4. 單音節動詞重疊為AA式,第二個音節讀輕聲;雙音節動詞重疊為ABAB式。
5. 判斷動詞和趨向動詞又有各自的語法特點。

名詞是表達人或事物(包括空間、方位和時間)名稱的詞。

從意義上看,名詞的主要種類有:

1. 普通名詞

表示普通概念的名詞。這類詞不僅在名詞中佔多數,而且在全部詞中也佔多數。普通名詞可以受數量詞修飾。例如:

小孩、貓、學校、海灘、母親、香蕉。

2. 專有名詞

表達單獨概念的名詞。專有名詞一般不受數量詞修飾,例如:

中國、烏魯木齊、黃河、孫中山。

3. 集合名詞

表達集合概念的名詞。例如:

森林、詞彙、人口、車輛。

集合名詞不能受定量數詞修飾,只能受表示不定數量的詞的修飾。例如,可以說「一片森林」,不能說「兩片森林」。而表達非集合概念的非集合名詞可以受定量數詞修飾。例如「兩棵樹」。

4. 抽象名詞

表達屬性概念的名詞,例如:

彈性、情緒、魄力、原理。

5. 時間(名)詞

表示時間的名詞。例如:

今年、明天、中午、後來。

6. 方位(名)詞

表示方位的名詞。方位詞可以放在其他詞的後面組成方位詞組(也叫方位結構)。例如:

上、下、 前、後、裡、內、中、外、旁、左、右、東、西、南、北、面前、跟前、背後、底下、中間、當中、旁邊。

 

名詞的語法特點是:

1. 可以進入下面的框架:這(那)是什麼?--這(那)是 。
2. 一般不能在下列語言環境中出現:

 

 
a) 副詞+名詞。例如:
不汽車/乾炒牛河不乾炒
牛河?
b) 重疊。例如:
麵包麵包。
c) 名詞+賓語。例如:
稱謂她鄭小姐。
d) 名詞+了。例如:
風了。

助動詞,也叫能願動詞,是表示可能或意願的動詞。

從意義上看,助動詞有以下種類:

1. 表示意願的。例如:
要、肯、敢。
2. 表示對情理、事理判斷的。例如:
應該、應當、應、得()。
3. 表示主客觀條件判斷的。例如:
能、能夠、可以。
4. 表示准許、允許的。例如:
能、可以、可、准、許、得()。
5. 表示評價的。例如:
配、值得。
6. 表示可能的。例如:
可能、會、要、得()、能。

助動詞的語法特點是:

1. 絕大多數助動詞能單獨回答問題。例如:
明天你能來嗎?--能。
2. 能用肯定否定並列的方式表示疑問。例如:
你敢不敢幹?
3. 多數能受副詞修飾。例如:
當然可以。/他這樣做,太不應該了。
4. 只能帶非名詞性賓語,不能帶名詞性賓語。例如:
能看見。
5. 不能重疊。
6. 不能帶「了」、「著」、「過」。
7. 不能直接與「起來」、「下去」組合表示情態。

量詞是表示計量單位的詞。

量詞包括名量詞和動量詞。名量詞是表示人或事物單位的詞。名量詞分專用名量詞和借用名量詞兩類。專用名量詞包括以下幾種:

1. 個體量詞。用於個體事物。例如:
個、件、枚、條、隻、項、朵、顆、粒。
2. 度量詞。是度量衡的計算單位。例如:
尺、丈、里、厘米、公里、錢、兩、斤、噸、升、斗()、
石()、分、畝、頃、平方米、立方米、公頃。
3. 集合量詞。用於兩個以上個體組成的事物。例如:
對、雙、打、副、套、幫、夥、群、批、堆、捆、窩、串。
4. 不定量詞。表示不定數量的事物。例如:
些、點。
5. 動量詞是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詞。例如:
趟、次、回、遍、陣、番、下、頓、場。

借用量詞包括借用名量詞和借用動量詞。借用名量詞由名詞臨時充當。例如:一杯酒、一車西瓜、一袋子米。借用動量詞種類較多。例如:

走兩步、看一眼、打一巴掌、放一槍。

量詞常和數詞組成數量詞組,如「兩輛」;或者和指示代詞組成指量詞組,如「這個」。數量詞組和指量詞組都具有指代功能。

名詞是表達人或事物(包括空間、方位和時間)名稱的詞。

從意義上看,名詞的主要種類有:

1. 普通名詞

表示普通概念的名詞。這類詞不僅在名詞中佔多數,而且在全部詞中也佔多數。普通名詞可以受數量詞修飾。例如:

小孩、貓、學校、海灘、母親、香蕉。

2. 專有名詞

表達單獨概念的名詞。專有名詞一般不受數量詞修飾,例如:

中國、烏魯木齊、黃河、孫中山。

3. 集合名詞

表達集合概念的名詞。例如:

森林、詞彙、人口、車輛。

集合名詞不能受定量數詞修飾,只能受表示不定數量的詞的修飾。例如,可以說「一片森林」,不能說「兩片森林」。而表達非集合概念的非集合名詞可以受定量數詞修飾。例如「兩棵樹」。

4. 抽象名詞

表達屬性概念的名詞,例如:

彈性、情緒、魄力、原理。

5. 時間(名)詞

表示時間的名詞。例如:

今年、明天、中午、後來。

6. 方位(名)詞

表示方位的名詞。方位詞可以放在其他詞的後面組成方位詞組(也叫方位結構)。例如:

上、下、 前、後、裡、內、中、外、旁、左、右、東、西、南、北、面前、跟前、背後、底下、中間、當中、旁邊。

 

名詞的語法特點是:

1. 可以進入下面的框架:這(那)是什麼?--這(那)是 。
2. 一般不能在下列語言環境中出現:

 

 
a) 副詞+名詞。例如:
不汽車/乾炒牛河不乾炒
牛河?
b) 重疊。例如:
麵包麵包。
c) 名詞+賓語。例如:
稱謂她鄭小姐。
d) 名詞+了。例如:
風了。
3. 一般能受數量詞修飾。例如:一條江。只有少數名詞不能受數量詞修飾。例如:學業、體重、民眾。
4. 經常作主語、賓語。加「的」或不加「的」作定語。不作補語。很少作狀語。一般不作謂語。不能帶賓語。

(乙)虛詞類

虛詞是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但同句子的語法結構密切相關的詞。虛詞不表示實在的意義,是語法詞,屬於可列舉的類別,即封閉的類別,出現頻率高,大多數沒有固定的聲調,讀輕聲,其語法作用為附著或連接。虛詞包括介詞、連詞、助詞等。

介詞是用在詞或詞組前面,合起來表示起止、方向、處所、時間、物件、目的等的詞。例如:
從、到、在、向、把、被、關於、比、按、為。

有些介詞只能用在名詞和名詞性詞組之前,有些介詞可以用在動詞和動詞性詞組或主謂詞組之前。例如:

他們在操場打籃球呢。(名詞)
這是他臨走留下的話。(動詞)
他把研究和演算數學當作一種休息。(動賓詞組)
開始,人們對於他能完成這項任務持懷疑態度。(主謂詞組)

介詞的主要語法功能是組成介賓詞組(也叫介詞結構)作狀語,其次是介賓詞組加「的」作定語,有的介賓詞組可作補語。

現代漢語的介詞大都由古代漢語的動詞虛化而來。學習介詞時,須注意介詞與動詞的區別。例如,下列句子中的「在」和「到」分別是動詞和介詞:

他在教室呢。(動詞)
他在教室看書呢。(介詞)
我已經到深圳了。(動詞)
他到深圳度假去了。(介詞)

連詞是連接詞、詞組或句子等,表示某種邏輯關係的詞。例如:

和、及、以及、或者、或、與其、寧可、而、並、並且、不但、而且、況且、何況、再說、因為、由於、雖然、但是、儘管、即使、只要、只有、無論、不論、不管、除非、以便、以免、免得、省得、如果、那麼、因為、所以、因此、因而、既然。

在學習連詞時,一方面要注意連詞連接的對象,一方面要注意連詞所表示的關係。連詞只有連接作用,沒有修飾作用。此外,還要注意「和、跟、同、與」等詞的連詞用法和介詞用法的區別,以及連詞和有關聯作用的副詞之間的區別。例如:

他的為人和學問都很好。(連詞)
我想和你一起去,不和他去。(介詞)

歎詞是表示感歎或呼喚應答的詞。歎詞是一種不參與句子組織的特殊的詞類。它能獨立成句,不同於一般的虛詞。歎詞的讀音往往與一般音節有所不同。例如:

啊、哎、哎呀、哼、喂、哦、哈哈、嘿嘿、嘿、唉、咳、嗨、喝、呵、嘖嘖、噯、呸、噢、唔、嗯。

不同的歎詞可以表達不同的感情。例如:

1. 表達得意、高興、歡樂:
哈哈,我中獎啦!
2. 表示懊惱、歎息、哀傷:
咳,這日子可怎麼過呀!
3. 表示讚歎:
嘖嘖,這泥人兒捏得真好!
4. 表示驚訝:
哎喲,車壞了!
5. 表示不同意、埋怨、申斥:
哎呀,你怎麼搞的?
6. 表示輕蔑、不滿、氣憤:
呸,你才是那樣的人呢!
7. 表示省悟、領會:
啊,原來如此!

擬聲詞,也叫象聲詞,是類比事物聲音或描寫情態的詞。例如:

砰、哇、刷、嘩啦、轟隆、撲通、咕嘟、稀里嘩啦。

擬聲詞可以單獨成句,也可以作狀語、定語、謂語、補語等。例如:

劈里啪啦……街上的鞭炮聲響成一片。(單獨成句)
老母雞咯咯地叫個不停。(狀語)
屋裡傳來哈哈的笑聲。(定語)
冷風嗖嗖的。(謂語)
水淌得嘩嘩的。(補語)

 

 

 

 

 

 

 

 

 

 

 

 

歡迎各界先進參觀在下的Blog並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