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實詞類: 實詞是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詞。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屬於開放的類別,出現頻率較低或者中等,大多數都有固定的聲調。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助動詞、數詞、量詞、副詞和代詞等。其中副詞和代詞的意義不如其他實詞的意義那樣實在。 副詞是用在動詞、形容詞或主謂詞組前面,表示程度、時間、範圍、語氣、否定、頻率、情態等的詞。 從意義上看,副詞的主要類型有: 1. 程度副詞,例如: 很、極、挺、太、怪、好、最、頂、更加、非常、格外、極其、越加、相當、稍、稍稍、稍微、略、略微、較、比較。 2. 時間副詞,例如: 剛、剛剛、曾經、已、已經、將、將要、立刻、馬上、頓時、從來、一直、一向、隨時、偶爾、忽然。 3. 範圍副詞,例如: 都、全、共、總共、一共、統統、一齊、一道、一概、淨、只、僅、僅僅、就、光、單。 4. 語氣副詞,例如: 卻、倒、幸虧、多虧、也許、大約、居然、究竟、偏偏、索性、果真、果然、敢情、難道、何嘗。 5. 否定副詞,例如: 不、沒、沒有、別、甭。 副詞最重要的語法特點是除了少數副詞能作補語之外(如「有意思極了」、「好得很」),一般只能作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或者修飾整個句子。 有些副詞還有關聯作用。連詞和有連接作用的副詞與詞組統稱為關聯詞語。 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變化、存在或意願的詞。 從意義上看,動詞的主要種類有:
動詞的語法特點是:
名詞是表達人或事物(包括空間、方位和時間)名稱的詞。 從意義上看,名詞的主要種類有: 1. 普通名詞 表示普通概念的名詞。這類詞不僅在名詞中佔多數,而且在全部詞中也佔多數。普通名詞可以受數量詞修飾。例如: 小孩、貓、學校、海灘、母親、香蕉。 2. 專有名詞 表達單獨概念的名詞。專有名詞一般不受數量詞修飾,例如: 中國、烏魯木齊、黃河、孫中山。 3. 集合名詞 表達集合概念的名詞。例如: 森林、詞彙、人口、車輛。 集合名詞不能受定量數詞修飾,只能受表示不定數量的詞的修飾。例如,可以說「一片森林」,不能說「兩片森林」。而表達非集合概念的非集合名詞可以受定量數詞修飾。例如「兩棵樹」。 4. 抽象名詞 表達屬性概念的名詞,例如: 彈性、情緒、魄力、原理。 5. 時間(名)詞 表示時間的名詞。例如: 今年、明天、中午、後來。 6. 方位(名)詞 表示方位的名詞。方位詞可以放在其他詞的後面組成方位詞組(也叫方位結構)。例如: 上、下、 前、後、裡、內、中、外、旁、左、右、東、西、南、北、面前、跟前、背後、底下、中間、當中、旁邊。
名詞的語法特點是:
助動詞,也叫能願動詞,是表示可能或意願的動詞。 從意義上看,助動詞有以下種類:
助動詞的語法特點是:
量詞是表示計量單位的詞。 量詞包括名量詞和動量詞。名量詞是表示人或事物單位的詞。名量詞分專用名量詞和借用名量詞兩類。專用名量詞包括以下幾種:
借用量詞包括借用名量詞和借用動量詞。借用名量詞由名詞臨時充當。例如:一杯酒、一車西瓜、一袋子米。借用動量詞種類較多。例如: 走兩步、看一眼、打一巴掌、放一槍。 量詞常和數詞組成數量詞組,如「兩輛」;或者和指示代詞組成指量詞組,如「這個」。數量詞組和指量詞組都具有指代功能。 名詞是表達人或事物(包括空間、方位和時間)名稱的詞。 從意義上看,名詞的主要種類有: 1. 普通名詞 表示普通概念的名詞。這類詞不僅在名詞中佔多數,而且在全部詞中也佔多數。普通名詞可以受數量詞修飾。例如: 小孩、貓、學校、海灘、母親、香蕉。 2. 專有名詞 表達單獨概念的名詞。專有名詞一般不受數量詞修飾,例如: 中國、烏魯木齊、黃河、孫中山。 3. 集合名詞 表達集合概念的名詞。例如: 森林、詞彙、人口、車輛。 集合名詞不能受定量數詞修飾,只能受表示不定數量的詞的修飾。例如,可以說「一片森林」,不能說「兩片森林」。而表達非集合概念的非集合名詞可以受定量數詞修飾。例如「兩棵樹」。 4. 抽象名詞 表達屬性概念的名詞,例如: 彈性、情緒、魄力、原理。 5. 時間(名)詞 表示時間的名詞。例如: 今年、明天、中午、後來。 6. 方位(名)詞 表示方位的名詞。方位詞可以放在其他詞的後面組成方位詞組(也叫方位結構)。例如: 上、下、 前、後、裡、內、中、外、旁、左、右、東、西、南、北、面前、跟前、背後、底下、中間、當中、旁邊。
名詞的語法特點是:
(乙)虛詞類 虛詞是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但同句子的語法結構密切相關的詞。虛詞不表示實在的意義,是語法詞,屬於可列舉的類別,即封閉的類別,出現頻率高,大多數沒有固定的聲調,讀輕聲,其語法作用為附著或連接。虛詞包括介詞、連詞、助詞等。
介詞是用在詞或詞組前面,合起來表示起止、方向、處所、時間、物件、目的等的詞。例如: 有些介詞只能用在名詞和名詞性詞組之前,有些介詞可以用在動詞和動詞性詞組或主謂詞組之前。例如: 他們在操場打籃球呢。(名詞) 介詞的主要語法功能是組成介賓詞組(也叫介詞結構)作狀語,其次是介賓詞組加「的」作定語,有的介賓詞組可作補語。 現代漢語的介詞大都由古代漢語的動詞虛化而來。學習介詞時,須注意介詞與動詞的區別。例如,下列句子中的「在」和「到」分別是動詞和介詞: 他在教室呢。(動詞) 連詞是連接詞、詞組或句子等,表示某種邏輯關係的詞。例如: 和、及、以及、或者、或、與其、寧可、而、並、並且、不但、而且、況且、何況、再說、因為、由於、雖然、但是、儘管、即使、只要、只有、無論、不論、不管、除非、以便、以免、免得、省得、如果、那麼、因為、所以、因此、因而、既然。 在學習連詞時,一方面要注意連詞連接的對象,一方面要注意連詞所表示的關係。連詞只有連接作用,沒有修飾作用。此外,還要注意「和、跟、同、與」等詞的連詞用法和介詞用法的區別,以及連詞和有關聯作用的副詞之間的區別。例如: 他的為人和學問都很好。(連詞) 歎詞是表示感歎或呼喚應答的詞。歎詞是一種不參與句子組織的特殊的詞類。它能獨立成句,不同於一般的虛詞。歎詞的讀音往往與一般音節有所不同。例如: 啊、哎、哎呀、哼、喂、哦、哈哈、嘿嘿、嘿、唉、咳、嗨、喝、呵、嘖嘖、噯、呸、噢、唔、嗯。 不同的歎詞可以表達不同的感情。例如:
擬聲詞,也叫象聲詞,是類比事物聲音或描寫情態的詞。例如: 砰、哇、刷、嘩啦、轟隆、撲通、咕嘟、稀里嘩啦。 擬聲詞可以單獨成句,也可以作狀語、定語、謂語、補語等。例如: 劈里啪啦……街上的鞭炮聲響成一片。(單獨成句)
歡迎各界先進參觀在下的Blog並留言! |